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甲午后-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载泽虽然和慈禧有亲戚关系,但醇亲王府关系也不差,至少和现任醇亲王载沣有着兄弟之情。

    醇亲王载沣哪里会不答应呢!

    不知道是醇亲王载沣认清楚形势,还是得了宋哲的卖好后,对宋哲感官有所改变,接下来的商议双方都没有爆发什么冲突,当然了,一些小摩擦是在所难免的了。

    经过一个小时的商议后,初步确立了基本权力。

    宋哲担任九门提督和军机大臣,便宜行事,讨伐逆臣载漪、荣禄等人。掌握兵权。

    醇亲王载沣出任军机大臣,开始初步掌握朝政局势。

    康有为是则出任礼部尚书,获利最少,不过康有为也心满意足了。

    军机处的名义,由梁启超执笔,草拟讨逆臣檄文,讨伐载漪、荣禄等人。

    在醇亲王载沣和康有为、梁启超的强烈建议下,袁世凯也上了榜,而且还名次非常靠前的那种。看样子袁世凯当初的背叛,可是把醇亲王载沣这些人得罪的不轻。

    宋哲当夜派兵平定北京动乱。

    第二天,讨逆臣檄文和新任命通电全国。

    举国哗然。

    慈禧逃到热河后,自然收到电报。慈禧又惊又怒,感觉热河不安稳,准备转移阵地。

    有人提议去西安,远离北京,更有潼关天险,八百里秦川沃土,哪怕再退,还有四川天险。

    又有人提议去东北,东北虽然不如西安那般安全,但兵多将广,历来是清朝重点经营所在。

    此人有人来拜见慈禧,经过一番商谈后。慈禧绝对去东北,离开的时候慈禧还派人发了一封电报,指责光绪帝受到奸贼蒙蔽,倒行逆施,立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次子爱新觉罗。溥儁太子。

    刚刚逃到热河的荣禄和载漪等人本来想立溥儁为皇帝的,但慈禧老辣,知道光绪帝这个皇帝虽然是样子货,但无论怎么说,光绪帝也在龙椅上坐了二十多年。可不见得天下人都认可溥儁这个皇帝的,先立为太子,再看下文。

    天下为之大惊。

    十月二日的凌晨是一个不眠夜,但十月二日的白天,也不见得是一个平静的白天。

    北京和热河这两封电报一出,立刻天下震荡。

    本来已经和中华民主国海军打了几次小仗的南洋大臣刘坤一登时下令各水师退守港口,本来准备远征台湾的清军虽然没有解散,但军纪也松散很多,士兵在军营中已经不怎么训练,经常翻出军营到附近的市集内玩乐。

    各总督之间的电报往来,一下子就多了很多。

    特别是广州方向的,李鸿章无论资历还是能力、威望,都是一等一的。哪怕张之洞经常和李鸿章针锋相对,此时也不得不对李鸿章问计:北方事情,公如何看待?

第267章 借贷和铁路() 
第267章借贷和铁路

    李鸿章也在纠结,此时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刘坤一却第一个作出了表态,不过他不是反对慈禧,而是反对新立的太子溥儁。

    刘坤一用明码发电报给荣禄:“君臣之义已定,中外之口难防,实难封诏。”

    刘坤一这份电报既是明码,又是发给荣禄,其中反对溥儁之意,无需再多言。

    刘坤一是倾向于光绪帝的,因为慈禧这些年真的已经把朝廷的威望已经败得差不多了。要刘坤一等人亲自站出来反对慈禧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光绪帝牵头,刘坤一不介意在立场上表示倾向于光绪帝。

    然而,其他人却不是和刘坤一一样的想法。

    逃到山东的袁世凯联合山东巡抚毓贤发通电:陛下为外贼所挟,当应力大阿哥以巩国基。

    电报刚刚发出去,山东巡抚毓贤又派济宁东道吉灿升督游击马金连同袁世凯一部人马,占领沧州。

    沧州东临渤海,北靠天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距北京二百公里,距天津一百公里。

    山东巡抚毓贤可不是刘坤一那般,仅仅是在嘴巴上叫嚣了,而且还是比较温和的(刘坤一的电报是发给荣禄,不是直接给慈禧的)。山东巡抚毓贤还在行动上叫嚣宋哲!

    按道理而言,宋哲应该立刻给予山东巡抚毓贤反击的。

    然而宋哲身上压力也不轻。北面逃出去的宋庆亲自率领十营兵马,约莫四千人驻守山海关,并且招募草原上的蒙古骑兵。

    北京城又非常重要。宋庆不需要攻下北京城,只需要派出一股数百人的骑兵杀到北京城下,就足以让京畿惊惧,宋哲此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根基受到破坏。

    故而宋哲手下约莫万人的中华军需要分守京城附近如通州、密云、宣化、遵化、古北口等十多处重要城池关隘。

    那些八旗保皇军、董福祥收拢的败兵,加在一起虽然有一万二千人,但他们实在难以让人升起信任,宋哲只敢把他们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京城。

    如此一来。宋哲麾下能够调动的兵力只有约莫二千人,其中还包括了不擅长攻坚战的坦克团。

    必须扩军!

    宋哲一方面让人发电报到台湾。命令留守台湾的汪典文、冯西山立刻组建派兵北上支援,并招募和组建新军。

    另外一方面,宋哲找醇亲王载沣要钱。

    醇亲王载沣可不愿意掏钱,但现在情况他也明白。最重要的是看守库房的士兵已经不是清兵了,而是宋哲的中华军了。

    醇亲王载沣只好答应宋哲的要求,拨出三百万纹银两用于整顿、犒赏、组建军队。

    然而三百万两纹银能够做得了什么?

    就以国产步枪汉阳造来说,一支汉阳造十八两纹银!招募一名士兵,怎么也得给五两银子安家费吧?这可是要打仗拼命的,不给安家费,谁给你上?

    一名士兵怎么也有一套军装吧?不说好的,哪怕是质量比较差的军装,怎么也得二两纹银。如此招募一名士兵就要二十五两纹银!

    另外还有修建营房。每个月士兵还得吃喝拉撒,训练中所用的步枪子弹损耗,每个月的兵饷等等。这三百万两真心经不起什么花销。

    醇亲王载沣对宋哲两手一摊说道:“朝廷库房空虚,三百万两已经是户部能够拿出来最多的钱银了,再多户部只能够削减官员俸禄、各种杂费,才能够再拿出一笔钱。其他的军门自筹吧!”

    宋哲虽然不完全相信醇亲王载沣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点备用金,但满清朝廷确实没有多少钱,醇亲王载沣的备用金估计也不多。再逼醇亲王载沣,最多也就拿出一百万两纹银而已。看来自筹才是王道。

    宋哲刚刚回到临时办公和居住的顺天府衙门,就有警卫来禀报:“英国公使朱尔典拜见。”

    朱尔典亲自来拜见,宋哲虽然不大愿意想搭理朱尔典,也只好派人请了朱尔典到后堂见面。

    一见面,朱尔典就张口说道:“总统先生,好事啊!大好事!”

    别听朱尔典说的好听,宋哲可知道这些洋人别看他们关系和你多好,实际上都是利字当头的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哪怕是亲老爹也都可以背弃。

    故而宋哲只是笑而不语,坐看朱尔典葫芦里面卖什么药。

    朱尔典见宋哲不搭话,虽然有些失望,但一点也不介意自导自演,说:“我听闻总统先生你似乎财政上出了一点点小问题,而英国又是大清最亲密的朋友。既然大清有困难了,英国自然不会视若无睹了,英国愿意借三百万英镑,帮助总统先生你稳定局势。”

    这个时候一百两纹银才能够兑换十五英镑,这三百万英镑已经相当于二千万两白银!

    宋哲虽然知道英国人肯定没有安好心,这笔借贷不是有什么附加条件,就是利息超高,当然最有可能是两者兼有,但宋哲确实需要钱。所以宋哲决定听一听朱尔典的条件,如果条件太苛刻,直接拒绝即可。

    朱尔典笑眯眯的说道:“九折实付,一个月内全款打给总统先生你,年息仅仅需要十厘(百分之十),二十年内还清!”

    别看朱尔典笑眯眯,宋哲心里面却骂了一句吸血鬼。二千万两白银只是支付九折,换言之也就一千八百万两而已,而且百分之十的利息!一年利息就要二百万两白银,这还是利滚利的,假设宋哲第一年没有还钱,第二年的利息就不是二百万两了,而是二百二十万两了!

    花厅很幽静,没有人来打搅,外面种满花圃,不过此时已经入冬,除了一棵低矮的梅花树露出一点点嫩白的花苞外,其他花圃只有一片深绿,不见一花朵。

    宋哲目光落在那棵低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