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幕降临-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仲兴再往西看,官道西侧则伫立着一道砖砌的围墙。围墙很长,一直往大安溪江边延伸过去。

    围墙这么长?里面什么东西!

    张仲兴让张龙潭试了一下,围墙很高,张龙潭就是站在牛车上,也看不见里面的动静,只能够看到远处靠近江边的地方,有一排排高大的棚子。

    快到江边,张仲兴看到官道西边的江岸已经垒筑起石质河堤。官道东边的江岸现在也聚集着数以千计的民工,密密麻麻的如蚂蚁一般的。其中一部分民工正忙着垒筑江岸堤坝,另一部分民工则是忙着修筑道路。一条宽阔的大路正在逐步成型,向十多里外的火炎山方向延伸下去。一个冒着黑烟的怪物在新修建的大路上爬行,同时还不断发出轰鸣的声音。

    车队缓慢的向前,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响了。张仲兴发现那冒黑烟的怪物下面有两个圆圆的大碾子,不断的碾压地面,被碾压过的地面想水镜一般的平整。

    这就是所谓的施工机器啊!明匪搞的这奇技淫巧,倒还有一定用处。张仲兴抚摸颌下胡须,若有所思。

    秋冬枯水,瘦窄的大安溪被两道新筑的堤坝给截流。两道堤坝之间足有五六百米长,这段河道的水已经被清空,露出了河底的淤泥。

    接近干涸的河滩上,被铺设了一块块栈板,架设了两道便捷的过河通道。一根根高大的杉木柱树立在过河通道边上,柱子顶上拉着电线,还挂着电灯。河滩里的风一吹,电线发出很大的丝丝的声音。

    一路来、一路往,两条过河通道上满是川流不息的小车。一辆辆小车从大安港方向过来,把拉来物资送进围墙内的大棚,再走另一座浮桥返回。

    “车队靠右停下,靠右停下!”

    维持交通秩序的日南村联防队员把车队拦在了河边。

    张元平从小在张家长大,是张仲兴的贴身护卫,赶车的手艺比较业余,速度比其它车辆慢了几拍。

    看到车队其余车辆全靠了右,唯独一辆大车还杵在官道中间,马上就有一个身穿“反清复明”文化衫,腰里扎着皮带的小伙子跑了过来,“说你呢,说你呢!车停到哪儿去了。”

    巴则海虽然是平埔族日南社的族人,说是却是一口纯正的闽南话。

    “副爷,您别生气,咱是粗人,这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左右!”张元平忙陪着笑脸,调整车位。

    “不知道左右?!那就得好好学习。”巴则海很神气的说道,“我本来也是个粗人,上了几天朝廷办的夜校,眼界一下子就开了,知道了很多新鲜事物,感觉自己好像变了另外一个人似的。”

    “那是,那是,谁能比得上副爷您呢!”张元平一脸的谦恭。

    “副爷,您真厉害,这上夜校得花多少钱啊!”张龙潭受张仲兴的指使,开始恭维这联防队员。

    “这是朝廷办的夜校,是朝廷的恩典,不要我们出一块铜板。”巴则海自豪的说道,“自从大明王师来了,我们就彻底解放了。”

    “解放了?”

    巴则海耐心的解释道,“就是推翻了满清鞑子的残酷统治,我们华夏民族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张元平、张龙潭还想问些什么,小伙子一摆手,“我要站岗,不能跟你们多说。”

    他稍稍叮嘱了几句,转身回到了哨位上。

    “沐猴而冠的家伙,狐假虎威!”张仲兴撇撇嘴,感到有些好笑,“这泥腿子还劝我好好学习。”

    张仲兴并不觉得好笑,他感到相当可怕,几天的夜校,就把一个很普通的平埔人,改造成死心塌地的匪人,如果让明匪这样发展下去,那还得了!

    坐在车厢内,张仲兴越想越憋气。他索性从车上跳了下来,往堤岸走去,想让河滩里的风吹散全身的燥热。

    站在岸边,张仲兴看到这段河道的江底有几个奇怪的钢铁架子,一个奇怪的机器好像大力士一般,轻轻的抓着钢铁编织成的长条网笼,往架子上送。

    穿越团队的基建兵团这是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准备在大安溪上架设一座混凝土大桥。

    张仲兴看了半天也看不明白,禁不住感慨一声,“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张仲兴是二甲进士,一向自诩自己是国士,有安邦定国之才。明军的奇技淫巧让他十分受伤,看来确实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看到不远处几个后生正忙着用石头垒筑堤岸,五大三粗的张龙潭闲不住,笑着走过去问道,“小哥,你们干劲很大啊,又是修路、又是垒筑堤岸的,有好几千人吧。”

    几个后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

    “干一天活,得一角银毫的工钱,收工的时候就发,大伙儿干劲当然很足啊。”

    “周边村子里的人都来了,有多少人不知道。”

    “反正吃饭的棚子十多个,全都坐得满满的。”

    其中一个后生声音特别洪亮,眉梢都带着喜气,“朝廷让我们翻身得解放,我们尽心为朝廷效力也是应该的。”

    “这是我们汉人的江山,大家是得要出力。”张龙潭很是机灵,他顺着后生的话头呼应了几句,然后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官道西面的围墙足有四五里地,那围墙里面好像是仓库吧?”

    那声音特别洪亮的后生头也不抬,“那围墙里面还有围墙,往南靠河岸的是个大仓库,十几个大棚子专门用来存储物资,往北是一大块空地。”

    他的同伴感慨道,“里面那块空地可真大啊,足足有几千亩地,真不知道派什么用场。我们几千人整整干了一天,才把围墙垒起来了。”

    有人突然想起了什么,“好像是造什么工厂吧?!我垒墙的时候,曾听一位大人说起过。”

第七十章 加勒比海盗() 
张仲兴看张龙潭与干活的这帮后生交谈甚欢,他也凑了过来,“这条路你们修得这么宽,一直要修到火炎山下吧?这一路可是有很多河流啊。”

    “没错!”那声音特别洪亮的后生抬头擦了一把汗,“就是修到火炎山下的南势里。”

    “河流怎么办?”

    台湾这地方,纵深很浅,遇到大雨,河水猛涨,水盛时一望无际,河道很是宽阔;雨季过了,很多河流又变得干涸。满清台湾政府以为河川可阻人马前进,能够阻隔械斗,防止匪徒作乱,对于架设桥梁漠不关心,所以台湾桥梁很少,大多是船只摆渡。

    张仲兴曾是淡水厅同知,对大安溪的地形很是熟悉。南势里是火炎山山脚的一个村子,从渡口过去,要经过五条河流。这一带水盛时,溪流湍激,普通桥梁根本经不住水流冲击,过河全靠摆渡。每每大雨过后,行者必须等上数日,水退之后才敢渡河。

    “没事,明军副爷们说了,这些河上全都要架桥。”后生笑着一指江上的铁架子,“看到吗!这就是什么架桥的机器,大人们说用这玩意造出的桥相当坚固,水势再大也不怕。”

    “水势再大也不怕?!”

    张仲兴一惊,大安溪涨水的时候,水势特别凶猛,河道又将近两里宽,这明匪真能造出不怕洪水袭扰的大桥?

    就在这时,火炎山方向又传来“轰轰”的爆炸声。

    看到张仲兴、张龙潭一脸紧张的样子,后生笑着告诉他们,这是在开山取石,垒筑堤岸的石头全是从那采石场运来的。

    车队在大安溪边逗留了一会儿,过河的小车渐渐变得稀疏。

    “快啊!抓紧时间过河。”日南村联防队的巴则海开始咋呼起来,“等会儿又要来一队小车。”

    河对面是一座两百多米高的铁砧山,山北面成悬崖,直插大安溪畔,其它三面的倾斜度均在45度以上,外形好似铁匠打铁用的铁砧。

    车队很快就走过栈道,到达铁砧山下。

    大安溪南岸也是一片繁忙,无数的民工忙着修筑一条通往海边港口的大道。

    看看大安溪两岸干活人的足有五六千之多,再算算每人一天一银毫,还有吃的喝的,物资的消耗,一天就得靡费数千两银子。张仲兴不由生出一丝疑惑,这明匪入台之初,还未曾抚定民心,就靡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忙着架桥铺路,到底有何居心?

    站在大安溪边,他眺首远望对岸,远处的大山在夕阳的照射下,宛如一团灿烂的火焰。火炎山地质由砾石、红土、砂土所组成,由于土质松软,经风雨侵蚀,砾石冲刷堆积、草木不存,形成一片赤地岩层。

    张仲兴心说,莫非这火炎山有什么秘密不成!

    这还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