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幕降临-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是张鸿功在训练营接受培训学来的话,现在他又如数家珍的卖弄给这些书生。

    张鸿功说一席话让在场的这些书生顿时嘴塞,胡举人连连点头,“大人高见,不过从左往右书写不知是何道理?”

    “本官港务局帮办张鸿功,欢迎大家来定海参加大明科举考试,从左往右书写是格物致知的需要。”

    “格物致知?”

    “是的,大家以后都会领悟格物致知的道理。”

    交谈之中,众人得知张鸿功原是绍兴师爷,也曾做个前清的秀才,顿时觉得更加亲切。

    这些书生听说大明船坚炮利,赶来参加科学,也是想早早得到功名,有个从龙之功。但有人觉得大明才取一个州县,就开科取士,貌似太过仓促;也有人对大明兵力有少许疑虑。

    张鸿功天天在码头遇到这诸如此类的提问,他轻松自如的一一回答。

    经过一番详细登记,一位码头工作人员带着这些书生进入二号通道。沿着二号通道走大约五百米,这里过去是清军眷属生活区,现在改为士子接待站。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白燚带着几个工作人员,在这里忙碌了将近十天,经他们手进入定海城的四方学子已不下千人。

    胡仁沛、杨在田等人还没走进接待站,就听见接待大厅内好多书生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这些书生也是今天搭乘船只来到定海,只是比胡仁沛他们早一步上岸。

    一个声音很是尖锐,“把功名与入仕分开,这不是莫名其妙吗,亘古未见有之!”

    这声音立即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是啊,是啊。这秀才、举人、进士的学位授予全归大学,朝廷体面还在!”

    有人表示不同意见,“不然,按照这条例,大学归礼部国子监管辖,学位授予仍是朝廷所赐!”

    什么条例?!胡仁沛听到莫名其妙,他走到门口,抬眼扫视了一下屋内,貌似这些书生都有些寒酸相,至多是些酸秀才,没一个举人模样的。胡仁沛是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的举人,他心中很是不爽,稍稍举一举手,口中念叨,“可有丙午科的同年?”

    屋内众人心知来了个举人,全都起身行礼拜见老先生,口称某某地方的晚生,忙不迭的给胡仁沛他们腾位子。明清时期,秀才、童生在举人面前都得谦称“晚生”,尊他们为老先生。

    胡仁沛听到那声音尖锐的书生是吴江秀才钟志成,心说这江苏吴江的儒生也赶过来了,大明气势很旺啊。他迈着方步昂然而入,几个书生趋步跟随。

    胡仁沛也不谦让,看着自己的随从整理好座位,一屁股坐了下来,“呃,原来都是浙东的朋友和小友!相见就是缘分,你们继续。”明清读书人称秀才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

    杨在田等人不敢靠的太近,围绕胡仁沛松散的坐了下来。刚才那些书生没胆继续大声喧嚣,几个人一堆,几个人一堆,闷着头小声的嘀嘀咕咕。

    很快,有人过来倒茶,送上点心,给胡仁沛、杨在田他们每人也发了一本小册子。

    小册子的内容主要就是学位条例、士阶条例,学位条例是关于举人、进士学位的授予方法及管理方面的内容,士阶条例就是入仕考试的有关规定。

    胡仁沛拿到手上随便翻了一下,小册子印制得很jing致。纸面jing洁,字体端正,每个字大小尺寸居然完全一样,笔画也是一般粗细,看着极其清爽。但就是满篇俗体字,文辞粗鄙,唯一可取就是有句读,省却了断句的功夫。

    “学位条例。”有人小声念了一个标题,停了下来,“敢问老先生,这学位是什么意思?”

    大家的眼光全聚焦到胡仁沛身上。

    胡仁沛很是干脆,“往下看,看下面怎么解释。”

    “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格物致知人才的成长,促进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格物致知事业的发展,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是拥护大明朝廷,遵纪守法,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公民,都可以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这人念完第二条,又有了新的疑问,“公民?这什么是公民?”

    他看了胡仁沛一眼,继续念第三条,“第三条,学位分举人、进士两级。”

    众人顿时哗然,“这好好的功名改成什么学位”

    胡仁沛他们现在已经忘却了小册子的文辞,专心致志的讨论两个条例的具体内容,“举人、进士由大学学位管理委员会授予,这大学又是怎么回事?难道这大明已经取消科举考试?”

    “取消科举考试,那我们来干嘛?”

    大家的注意力全在小册子上,讨论得很是激烈,唯独杨在田一手抓着小册子,一手捧着茶杯,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桌子上的点心。不管是小册子上的字,还是同伴的热烈讨论,杨在田全没在意,他心中装的全是碟子里面的暗sè长条点心。

    碟中的点心,让杨在田看得眼馋,只是大家都不动手,他也不好意思先取,于是不断的喝茶,想要压住口舌之yu,不想半杯茶水下肚,肚子更是咕咕的叫。终于,他忍不住拿起了一块点心,用力咬了一口,再在嘴中嚼了两下,香甜的口感立刻在口中散开,杨在田全身感到一阵松泰,他有些热泪盈眶,自小到大,貌似还没尝到如此的美味。杨在田又嘴嚼了几下,感觉有些嘴干,张口想喝水,一不留神,嘴中的粉末喷了出来。

    “哈哈,这是天女散花啊!”

    几个书生本来就对这身披麻布的穷秀才颇为鄙夷,只是面上丝毫不露而已,现在杨在田出现如此粗俗的状况,左右两边全都躲闪开来,杨在田满脸涨得通红。

    这时门口有人喝道:“大明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白大人到!”

    白燚今年才二十八岁,是zi you职业者,长的是膘肥体壮、膀大腰圆。他上大学时最喜欢干的事情之一就是泡图书馆,一来二去,无论是阅览室还是外借的书,只要是自己喜欢看的,几乎全部翻了个遍。不过说到兴趣,挺古怪的,他学的是化学,但喜欢国学,好古风,还给自己取了个字离乌,书籍翻得最多的就是古汉语音韵这一类了。

    仪制清吏司主事白燚走到前面,他环视了一下大厅,郑重的一拱手,代表大明朝廷欢迎胡举人等儒门学子的到来,“高儒先生,诸位儒门学子,你们心慕反清复明之志,不顾舟楫之辛、鞍马之劳,来到定海,本官代表大明热烈欢迎。”

    胡仁沛,表字高儒,他和诸位书生赶紧起身回礼。

    胡仁沛暗暗惊叹,这大明讯息很是通畅,刚刚只在码头登记了一下,这礼部主事就完全知晓。

    说着白燚关怀大家一路上很是辛苦,他请大家先品尝桌上的点心,“这是长涂硬糕,比较干,定海的特产,与其他地方的点心绝对不一样。”

    大明礼部官员殷勤相劝,书生们盛情难却,也纷纷拿起硬糕小口,按照白燚所说的,一口茶水,一口硬糕慢慢品尝。

    味道确实不错,有人xing子急,顾不上喝水,连嚼数口,不留神粉末也从嘴角边冒了出来,厅内不时有人发出嗤笑之声。

第十八章 白燚的宣讲() 
白燚对厅内众人拱拱手,“诸位先生都是儒门学子,饱学之士,但朝廷却以为诸君对于大道却是知之甚少,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会场顿时sāo动起来,厅内儒生全都喧哗起来。

    白燚早已经历过这种情况,他举起一块惊堂木,“啪”的一声,纷乱的吵闹声顿时被压服下去。

    “井蛙不可语天,夏虫不知冬雪。诸位先生真以为自己已经穷尽天下之学问?”白燚放下惊堂木,扫视全场,“诸位先生读了很多年的圣贤书,心学学得应该很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世间的学问不只是心学一家。儒家之外还有墨家、道家、法家,心学之外还有实学、西学等诸多学问。

    崇祯年间大儒刘宗周上书,要崇祯帝以收拾人心为本,御外以治内为本,并说如能以尧舜之心行尧舜之政,则天下自平。平心而论,这话没大错,但你要知道这崇祯年间是小冰河期,天气是最为寒冷的,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可以说是人类从洪荒时代走来,崇祯年间是最为寒冷的时期!”

    这时窗帘全都放下,大厅暗了下来,投影仪把一束强光投shè到白sè的墙壁上。看到墙壁上突然出现文字图片,众人不禁发出一声惊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