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幕降临-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道坛、主教座以及3个祈祷堂。

    正直初秋时节,教堂正门两旁花草异常茂盛,教堂上空不时的有海鸥飞过,给人一种圣洁的氛围,仿佛一座人间天堂。

    马车在圣约翰大教堂大门前停下,李多恩和汉斯走下马车,整理好着装,庄严肃穆的走进教堂。教堂大厅已经有了很多人,李多恩看到汤木曜在前排默默的祈祷,心说这家伙来得好早啊。他和汉斯直接找了个空位,一起默默地低头握手至额头在那祷告。

    “请问您是汉斯先生,汉斯?沃纳先生吗?”从身后传来一个略带迟疑的低声。

    听到亲切的德语,老汉斯赶紧转过头,看到一个正统普通的ri耳曼人的外表,斜长脸庞,削瘦身材的中年人,这人就坐在自己身后一排向他打招呼。

    老汉斯惊讶的睁大了眼睛,小声的说道,“海因里希先生!没想到在香港见到你。”

    海因里希?郎古是一个出身于汉堡的汉诺威商人,老汉斯曾经与海因里希有个生意上的往来。

    “自从我做东方贸易,托马斯就找到过我。他说,你在香港,还托我给你带封信。”海因里希呵呵的笑了。

    “托马斯,托马斯还好吗?”老汉斯表情有些激动。托马斯?沃纳是老汉斯的儿子,老汉斯破产之前,托马斯刚要从普鲁士军事学院毕业。

    “托马斯干的不赖,他现在在法兰克福负责普鲁士外交使团的卫队。信在我的住所,等会儿你一看便知。”

    一听到法兰克福,李多恩立即想到现在法兰克福做普鲁士王国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俾斯麦,他立即轻声问道,“托马斯跟俾斯麦在一起?!”

    “是的,他负责俾斯麦先生的安全。”海因里希惊讶的看着李多恩,没想到这东方人也说得一口流利的德语,而且还知道普鲁士的一些情况。

    “静一点,包令先生来了!”突然有人小声的吆喝。教堂大厅顿时变得更加安静,港督包令在神父的陪同下,从中间通道走到教堂最前面一排的zhong yāng位置。

    过了大约一分钟的样子,音乐响了起来,身穿白衣的童子军们在管风琴的伴奏下唱起了赞美诗。

    做完礼拜,人们熙熙攘攘的从教堂里面走出。看着包令和汤木曜肩并肩的走出教堂,圣约翰大教堂门前的人们纷纷散开,让出了一个空间。

    包令满面风,“亲爱的汤,您的主意真不错,不与那贪婪的家伙正面交手,直接找殖民部解释训令的内涵,让他无话可说。”

    汤大班呵呵的笑着,“律政司先生主要是吃相难看了些,身为副总督想要谋取总督的权力,他手伸得太长,殖民部自然要给他一个教训。”

    包令看着半山腰还没完工的港督府,长叹了一声,“主要也是港府财政吃紧,否则哪有这许多事情。”

    港督府始建于1851年,主体结构已修筑完成,但由于港府财政吃紧,一直没能进行装修。

    “财政会好起来的,大人上任还不到半年,已开辟了多种财源。相信下午的马赛,港府又能得到一批丰厚的税收。”看到包令有些意态阑珊,汤木曜安慰了两句。

    “下午的马赛一定获得成功,您出的主意从不让我失望。”包令点点头,脸上露出一种异样的表情。

    “香港以贸易立港,我认为贸易应该是港府的主要税收来源。”

    “你说得没错,要不是该死的鞑靼人捣乱,贸易量一直上不去,香港的财政收入绝对没有问题。”包令脸上露出一丝凶残的神sè。

    清代,欧美人也把满族称为鞑靼。

    满清开放五口通商,上海、广州等城市贸易飞速发展,造成香港贸易持续的衰落。有英商上书殖民部,“香港已无商可营,岛上只可供作香港zhèng fu及其官员驻节之地,并收容一批身无长物的贫民而已。”

    商务监督是包令的主要职责,进一步打开对华贸易是殖民部下达给他的任务之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大量货物进入中国,但由于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小农经济社会,英国货物大都不对销路,只有鸦片贸易一枝独秀。要不是因为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早就准备动手用战争的手段,继续打开中国市场。

    包令胖胖的身躯第一个上了马车,看着皇冠徵号总督马车笃笃笃的走了,在场所有人慌忙行礼。

    汤木曜心中暗暗的骂道,可恶的战争贩子!执委会让他尽量拖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为团队在台湾的发展争取时间。汤木曜虽然与包令已经有了比较好的交情,但要想让包令的野望变得不那么迫切,谈何容易啊。汤木曜心中想着问题,不知不觉的放满了脚步。

    教堂门前的许多商人纷纷向汤木曜围拢过来。这些人大多是香港各个报社的老板,他们看到香江ri报、南华ri报印刷jing美,曾多次找到汤木曜,想要学习南华印书馆的印刷技术,但都被汤木曜以新技术的专利申请还没审核通过,予以回绝。

    港府的首席治安法官奚礼尔首先拦住汤大班的去路,“汤先生,恭喜你了,你的两份报纸都相当成功,而我的遐迩贯珍却失败了。”

    香港第一份华文报纸遐迩贯珍是基督教传教士麦都思创办的,因其既担任上海领事的职务,又要处理教会事务,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和完成这了复杂的编辑工作。因此,于1854年将编辑事务转交给曾协助他创办和编辑各国消息的女婿奚礼尔。奚礼尔除了完成香港zhèng fu首席治安法官的工作外,还兼做遐迩贯珍的编辑工作。

    奚礼尔觉得遐迩贯珍的发行量每况愈下,自觉回天无力,想把报社卖给汤木曜。

    对于奚礼尔的提议,汤木曜当场予以回绝。他宣称香港将成为亚洲的一个大都市,在这个城市中,将有十几万、几十万各个阶层的华人。

    “我相信,未来的香港将会容纳几份、十几份不同的中文报纸。”

    汤木曜告诉奚礼尔,华复机械厂出产的印刷机械已经在欧美申请了专利。他表示愿意为遐迩贯珍印刷技术的升级,提供一整套的服务。

    “我的机械修造厂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华复印刷机。”汤木曜环视在场的诸位报社老板,“只要你们愿意出钱,我们华复洋行保证为你们提供最新的印刷技术,以及后续的技术支持。”

第十四章 南华印书馆() 
11月13ri凌晨时分,香港华复洋行总经理汤木曜枕边的对讲机“嘟嘟嘟”的响了。

    汤木曜一惊立即坐了起来,抬眼望去,窗外还是漆黑一片。他心里嘀咕,这天还没亮,是机械厂那边有事,还是南华印书馆出了问题?他顺手摸起了对讲机。

    李多恩报告说,今天的报纸刚印了一大半,几台华复印刷机就开始陆陆续续出现故障,后来全都不转了。

    呃,早上的报纸没法按时送出了。汤木曜心里呜呼了一下,他赶紧询问怎么回事,采取了什么办法。

    李多恩不紧不慢的说道:“具体原因有待查明,值夜班的老汉斯水平有限,所以我派人去找了徐晓冰和李思宇。”

    徐晓冰和李思宇分别是南华印书馆的襄理和工程师。两人都是印刷行业的专业人士。

    徐晓冰,今年32岁,四川西昌人。他是应用电子专业,毕业之后一直在印刷行业工作,对于印刷机械的cāo作、维护、保养十分jing通。

    李思宇是个棱角分明的大眼帅哥,辽宁沈阳人,从事的也是印刷机行业。他看上去有些有些瘦,但是很结实,伪军事迷一个。

    听到李多恩轻柔的话语,汤木曜放松了许多,他定了定神,“今天的报纸是一定要印出来的,这机器万一修不好,咱们就换用新印刷机印刷。机械修造厂仓库里还有几台新机器,我现在就打电话,让谌天雄、陈登给你们送货。”

    洋行从东印度公司买来两艘二手蒸汽船,机械修造厂正在对这两艘船进行了最后的设备更新。谌天雄和陈登昨晚住在厂里,加班加点吊装螺旋桨,以保证这两艘蒸汽船能够及时出厂,运输铸铁管等物资奔赴基隆。

    汤木曜这是未雨绸缪,李多恩很是赞同,“这个好,以防万一。”

    没过多久,维多利亚城内铺满碎石的皇后大道上就听到滴滴答答的马蹄声。一辆马车在车头挂着两盏马灯,穿过黎明前的雾霭,从下环方向疾驶而来。谌天雄和陈登乘坐的马车拐进上环文咸街,在华复南华印书馆门前停了下来。

    看到谌天雄和陈登两人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李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