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一八五三-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王枫大喜,连忙丢下碗筷,快步而去,其余陆大有、盛宣怀与杨水娇等人也是相视一眼,紧紧跟了上前。

    兵器局的营地就在后面一点点,诺大的场地,摆放着一堆堆损坏的枪械,工人们挥汗如雨,就着渐渐暗淡的天色加紧抢修,在边缘,则孤零零摆放着一门火炮,呈四十五度仰角以两脚型支架支撑,底部是一个锅盖型的底座,这显然是一架原始的迫击炮。

    它与现代迫击炮的区别,在不考虑精致程度的前提下,首先是炮筒上缺少了瞄准定位设备,其次是炮简无比粗壮,这很明显,是由轻炮拆了改装而来。

    王枫立刻招呼道:“试一下!”

    “是!”几名兵器局工作人员取来了颗炮弹,王枫一看这炮弹,顿时乐了,这颗炮弹,颠覆了后世一名迫击炮专家的想象,它的发射药象面粉包一样,分成细细的数小包绑在炮弹后部,三角尾翼则是由木片制成,固定在一个木箍子上,紧紧套住炮弹。

    王枫拿在手上,扯了扯尾翼,挺坚固的,又掂了掂发射药,挺结实的,却仍不放心的问道:“能成吗?”

    一名工作人员拍着胸脯道:“总司令您放心,我们试了好几次,完全可以发射出去,并且能保证尾翼在飞行过程中不会脱落,当然了,我们知道发射药挂在外面不大合适,可是短时间内没法把发射药固定在炮弹的底火上方,这需要对弹体做出重新设计,而且木制尾翼也不如铁制尾翼的稳定性强,可是目前同样的缺少打铁炉子,打不出铁制尾翼,如果您不满意的话,我们立刻派人回苏州张局长送座炉子来。”

    王枫暗骂自己该死,受后世影响,他理所当然的认为铁制尾翼应该焊接在炮壳上,但按照兵器局的思路,显然是和木制尾翼一样,以铁箍子箍上弹壳,这是在缺少焊接手段下的唯一可行方法,怎么自己就没想到呢?

    至于发射药,那倒不是很大的问题,现代迫击炮弹一般也是在发射前根据需要距离临时装发射药,只不过,发射药一般是装在底座里,这可以慢慢改进,有需要的话,偶尔也会外挂发射药。

    暗暗摇了摇头,王枫不置可否道:“先试试再说!”说完,对准三百米外的标靶了炮身角度,再以投放迫击炮的标准姿势,双手持弹摆在炮筒上方,在松手的一刹那,身体猛的向后一缩。

    “咚!”的一声闷响,仿佛打鼓一样,一道迅疾的黑影从炮筒中飞窜而出,紧接着,位于标靶后侧三十米处发生了猛烈爆炸,这说明炮弹成功发射了出去,却没有成功命中目标。

    四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有些尴尬,王枫再次角度,摆入了第二枚炮弹,这一次,依然没有命中,而是打到了标靶前方十五米。

    “总司令。。。。”一名工作人员满脸通红,目光躲躲闪闪。

    话才脱口,王枫已打断道:“这才刚开始,又是仓促上马,暂时打不准不用自责,只要能把炮弹发射出去,再兼顾精度,就可以改装了,等回到苏州,慢慢便是。”

    “是!”兵器局人员纷纷现出了感激之色。

    王枫又招了招手:“你们都来试试,但要记住,也要告诉的战士,一定要避免重复装弹,从现在看来,似乎重复装弹不大可能,不过迫击炮的发射速度极快,每分钟二三十发都有可能,当处于战场上高强度的战斗环境下,人一紧张,就很容易机械性的把炮弹一发发的往炮筒里装,如果前一发炮弹由于故障等种种因素未能成功发射,那么再装入后一发炮弹的结果,必然是两发炮弹一起爆炸,炮毁人亡,我希望在军中能引起足够重视,不要等发生事故了再记在心上。

    这样罢,我定条纪律,军中使用迫击炮时,除非打的只剩下了一个人,否则不允许单人操作,必须两人以上,另一个协助炮手观察炮弹是否成功发射,现在你们开始吧。”

    “噢!”盛宣怀点了点头,学着王枫的样子,把一枚炮弹小心翼翼的滑入炮筒,在发射出去之后,还探头向炮简里望了望。

    “咚咚~~”一时之间,闷响声不断,发射迫击炮确实简单,也很容易形成机械性习惯,一颗接一颗的放炮弹,好在每个人都能记得王枫的忠告,互相提醒,以确认把炮弹成功发射。

    这时,一名负责人从怀里掏出了封信,递给王枫道:“总司令,在您来之前,我们刚刚收到了张局长的喜报,苏州兵器局已经研制出生产硫酸的方法了。”

    “哦?”这可是喜上加喜啊,王枫当即把信展开。

    硫酸是生产硝酸的基础,按王枫传下的生产硫酸方法,其实效率很低,大概一吨黄铁矿可以蒸馏出一公斤的硫酸,只能勉强应用于雷~~管与引信的制造。

    可是王枫曾要求兵器局集中精力研发无烟火药,无烟火药的原理很简单,无非是把脱脂棉絮硝化,再根据需要做不同的钝化,以当下的硫酸硝酸产量,根本就没法哪怕是少量生产无烟火药,只能维持实验性的生产,因此兵器局想了个土法子出来。

    他们创造性的用含云母较少、含酸程度较高的花岗石砌出三座反应塔,塔与塔之间用陶管连接,可以不间断的制造出硫酸,由于最初生产出的硫酸浓度不够,于是用陶盆建起阶梯式浓缩装置,经层层浓缩,最终生产出了可用于炸药的浓硫酸。

    整个过程,从提出构想到实验成功,只用了十七天,虽然仍是以黄铁矿为主要原料,但全封闭式的反应塔可以杜绝硫酸的自然挥发,效率提高了将近十倍,只要黄铁矿的供应不出问题,平均日产量可以稳定在四百公斤左右。

    当然了,这是比较原始的制取硫酸方法,对环境污染较大,却首次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只要肯投资,多建设反应炉,完全可以满足军事上对硫酸的需求,甚至还有可能应用于民间。(。。)

第三四九章 周秀英到来() 
制取无烟火药需要浓硫酸、浓硝酸与脱脂棉絮,目前已经有了规模制造浓硫酸的工艺,至于脱脂棉絮,其实制造方法很简单,即挑掉棉絮中的杂质,用水清洗干净放入锅中,以百分之二到五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文火煮沸十分钟,冷却后再边洗边搓十分钟,晾干即可。↗頂點小說,

    虽然硝酸的大规模制取方法仍在研究当中,但原理与各种合成方法王枫已经全部教给了兵器局。

    硝酸的应用范围比硫酸更加广范,除了军事与民用,还是制造化肥的基础原料,一年前王枫急于引进硝酸生产线,很大的因素是提高粮食产量,却四处碰壁,迫使他投下大把银子进行自主研发。

    他相信,随着兵器局化学水平的日渐扎实,距离大规模制取硝酸已经不远了,能独立研制,又何必花大价钱从外国引进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战事依旧胶结,巷战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给人一种似乎永无尽头的错觉。

    印度士兵顽强的很,虽然他们的死伤要大于民盟军,这从根本上打碎了王枫印度人不擅长战斗的看法,或者还可以这样理解,印度人本身的技战术水平并不高,他们只是被英国人驱使的,一群没有灵魂与自主意识的战争人偶而己。

    他们不觉得乏味,也不觉得枯燥,更不需要有精神支撑,他们需要的只是服从再服从,早死早投胎的信念!

    目前的宝山城,大体分为三块区域。前部,也就是靠江的一侧。处于英军舰炮与陆地加农炮的叠加射程之内,火力太凶猛。民盟军已经主动放弃,全部被印度士兵占领。

    中部是舰炮打不到的地方,却有英军陆地加农炮的火力支援,但这里是民盟军指挥部的屏障,放弃不得,因此两军犬牙交错,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拉锯战常常发生。

    后部则是民盟军的基地,处于陆地加农炮的射程之外。印度士兵也曾无数次的发起进攻,可是在没有火炮支援的情况下,结果要么是被击退,要么是全军覆没。

    而迫击炮与迫击炮弹在当天之后的第四天,就着手起了的改装工作,却很不幸,今年的梅雨来的稍早了一些,一场接一场,有时一下更是两三天。由于发射药并不是密封在弹体内,而是挂在外部,这使得迫击炮暂时没法使用。

    其实梅雨季节并不是天天下雨,中间会有间歇性的晴天。可是既然受到环境的限制大多数时候不能用,那么王枫索性封存迫击炮,在有需要的时候突然拿出来。以迫击炮为主体,打一场决定性的战役。目前他在等,等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