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最强大亨-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文翰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印刷厂的时候就已经嘱咐了印制部部长张磊,让他一定要加快印刷。

    毕竟东南亚的销售情况,关系着接下来《九鼎日报》的销量,他自然不会马虎。

    为了借助《寻秦记》的火热态势,每一本书的最后一页都印刷了声明,告诉读者,两册之后的最新内容会在《九鼎日报》上连载,不会直接出书,想要尽快阅读的读者,请时刻关注《九鼎日报》。

    这一做法,目的就是为了让《九鼎日报》在东南亚销售时,能够尽可能地提高销量。

    “反正我就一个要求,设备尽快安装,越快越好!代价高一点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夏禹又考虑到现在和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情况,印刷设备还是会紧张,他干脆大手一挥,直接下令继续扩大,反正这钱迟早得出!

    “从现在开始,公司的出版业务也算打起来了,成立一个单独的出版部门,负责联系其他作者,发掘有价值的书签下来进行出版。”夏禹想了想吩咐道。

    “好的!”颜文翰颔首应道。

    “接下来还有《经济》杂志要印刷,以现在的形势看来印刷设备还是不足,未来公司只会不断地扩大,干脆未雨绸缪,印刷厂继续扩大,在现在的基础上在扩大四倍,反正这钱迟早要出,晚出还不如早出,而且印刷设备的钱也不贵!”

    反正这是设备投入,就算以后用不着也还能卖钱,但是按照九鼎报业公司现在的状况,不可能用不着!

    夏禹只希望,印刷厂这一次扩大之后,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

    哦,不对,是别坚持这么长时间,毕竟越短的时间内再次扩张,就代表公司的印刷业务要再次腾飞。

    第二天一早,《寻秦记》的销售情况就被《九鼎日报》给公布出去了,并且《九鼎日报》上还特地留下了一个版块来写销售情况,字里行间充斥着骄傲和自豪。

    40。6万本的销量,这如何不让九鼎日报公司自豪?如何不骄傲?

    这完全就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成绩!

    因为又创纪录了,这个销量破了香江实体书的单日销售记录!

    就连当初金镛的小说日销量都没有夏禹的《寻秦记》的高。

    额,这并不是说金镛不如夏禹,而是年代问题,金镛最后一本书《鹿鼎记》都是在1972年出版的,那个时候香江人民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没这么高,尽管当时《鹿鼎记》的单价也不高,但是消费能力决定了购买力,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再一个,那些年金镛一直不停地创作,又还有古龙和温瑞安、梁羽生武侠小说宗师的作品抢夺市场,所以读者并不缺书看。

    但是现在不同了,金镛早已封笔,古龍去年患病走下坡路,梁宇生的作品也早就写出来了,只剩下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还在写。

    可以说现在并没有什么十分杰出的武侠小说大家出现,导致现在是夏禹一家独大,独霸市场。

    再加上香江已经很久没出过很经典的武侠小说了,读者们早就等待多时了,现在《寻秦记》一出来,压抑了多年的购买欲在这一刻爆发!

    天时和人和都在夏禹这一边,大势在他,《寻秦记》销量想不高都难!

    以上就是夏禹的《寻秦记》能够创造纪录的原因!

    ……

    当其他人看到这个惊人的销量后,震惊自然是不会少的,《寻秦记》的读者当然是引以为豪,毕竟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多人认可,那就侧面代表着自己有眼光,许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数据告诉其他人。

    因为这个数据,《寻秦记》的热潮再一次汹涌,许多还没有买书的人纷纷涌入书店,可以想象,《寻秦记》的销量会再次攀升,九鼎报业公司的电话绝对又会被打爆。

    而在小说界,《寻秦记》的销售不亚于一颗深水炸弹,把同行都给炸醒了。

    《明报》的金镛看到这个销售成绩后,感慨地写下了评语:“夏禹之《寻秦记》,虽未完结,但却可下定论为经典之作,夏禹绝对是新一代武侠小说的扛鼎人物,宗师派象已聚,望日后再创辉煌!”

    评语第二天刊登在《明报》上,自然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毕竟已是武侠小说一代宗师的金镛都称高度称赞夏禹,并且还说夏禹宗师派象已成,怎能不引起轰动?

    除了金镛外,梁羽生和温瑞安也在各自的场合高度赞誉夏禹和《寻秦记》,这更是让夏禹的势头如日中天,《寻秦记》的销量继续扩大。

    而其他中低层的武侠小说作者,也各个像打了鸡血一般,认为武侠小说的市场再次崛起,许多人都纷纷开文,准备向《九鼎日报》投稿,打算借助《九鼎日报》和夏禹的光环,让自己出名。

    可以说,《寻秦记》的一开售,引起的轰动不仅范围广,而且持续时间也会很长。

    第二天,《寻秦记》的订单再次增加5万套,其中香江贡献出了3万套。

    只可惜印刷厂每天只能印刷出5万本,也就是2。5万套,连第一天新增的4。3万套订单都没有解决,还剩余1。8万套没供货,结果又增加了5万套,反而欠下了更多,达到了6。8万套。

    第三天,《寻秦记》的订单又增加了5。5万套,其中香江再次贡献出了三万套,尽管印刷出了2。5万套,但是九鼎报业公司欠债却达到了9。8万套。

    第四天,《寻秦记》的新增订单再创新高,达到了7。2万套,其中香江贡献出了2。8万套,但是东南亚预定量却暴增,达到了3。8万套,显然《寻秦记》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扩散了,这让夏禹和颜文翰很是高兴。

    东南亚的订单猛增主要是因为看到《寻秦记》的销售情况后,又有许多新的书商看到机会,加入进来要求订购,也借此机会,公司的发行部门铺设发行渠道的难度大减,效率快了几倍。

第114章 《九鼎日报》再次出征(六更)() 
但是让夏禹既高兴又忧愁的是,公司欠下的订单再创新高,达到了14。5万套。

    但是这一天,紧急购买的设备已经到了印刷厂,已经快要安装好了,员工也准备就绪。

    到了第五天,印刷厂的印刷量达到了日印刷25万本,一天可以印刷12。5万套《寻秦记》,绝对能够大大缓解订单紧急情况。

    只是,今天公司又再次收到了8万套订单,其中东南亚贡献出了4。5万套,这让夏禹很是高兴。

    《寻秦记》在东南亚卖的越火,到时候看完了前两册,想要看就只能看连载,到时候《九鼎日报》在东南亚的销量绝对不会低。

    这么多天,《寻秦记》的销量也被其他报纸关注着,其他人从一开始的震撼到接下来的麻木,他们能做的就是当一条只会喊666咸鱼,一天天看着《寻秦记》的销量升高,然后发出一声感慨‘总销量又涨了’。

    羡慕嫉妒恨到最后都已经恨不起来了,毕竟差距太大了。

    甚至连一些报纸都懒得花费许多笔墨去写有关《寻秦记》的新闻了,毕竟太普遍了,曝光的多了,新闻价值反而没多少了。

    ……

    “还真是娱乐方式单一的年代啊,除了电影电视剧和小说,都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对实体书销售的好处太大了!”看着一次次新增的数据,夏禹发出感慨。

    要是到了后世那个娱乐方式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实体书的销量能一天销售三万本就逆天了,哪里能像现在这样好的销售成绩。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实体书的销量是年年下滑,夏禹能够做的就是让《寻秦记》多卖几本,创下一个高一些的记录。

    反正现在才1978年,而《寻秦记》今年绝对能够写完,后世的情况又影响不到他,他还是别操这个心了。

    因为印刷厂扩大,每天的印刷数量终于跟的上订单数量,并且还有多余,几天之后欠下的订单基本还上了,印刷厂的工人也能偷偷松一口气,毕竟每天像发条一样不停地工作,人毕竟不是机器,不可能撑这么久。

    这么多天下来,《寻秦记》在东南亚销售加预售已经累积了二十五万套,热度已经大大提升,许多人已经看完了两册书上的内容,一直期待着后面的剧情,只可惜只能等连载。

    《九鼎日报》进入东南亚的机会已经成熟,发行部的人也因为《寻秦记》的火热而变得很受欢迎,合作关系迅速建立起来,发行渠道的建设速度直接提升了几倍,目前为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