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康熙荣妃-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定了,那么以康熙的雄心,下一个统一的自然是蒙古大草原了,到那时孝庄最大的倚仗可就危险了,也许这才是孝庄始终不肯支持撤藩的原因吧?

    康熙闻言心中一动,没有绝对的对错,只在于立场不同?是啊,朕要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必然要触动那些大家族的利益,看来那些个口口声声要循序渐进,为国家安定着想的理由统统是借口,不过是不希望朕掌握绝对的权力罢了,哼!看来果然只有在这等危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才是真正忠心于朕的人!

    转念想到图海,身为马佳氏的族长,他肯顶着皇祖母的压力站出来力挺朕,可见其忠心,还有富察氏也不错……康熙心中开始拨拉这次撤藩之议中露出水面的人物,默默地挑拣着,哪些是可用之人,哪些是需要事后清算的。

    这么一拨拉,康熙发现他手中可用的人实在是不多,那些原本被他倚为臂助的股肱之臣,竟然大多数出自皇祖母的授意,别看平日里个个表面上都对他恭恭敬敬,一副肝脑涂地、在所不辞的模样,可是当他和皇祖母意见相左之时,他才发现他们是太皇太后的奴才,却不是他这个皇帝的奴才,这些人可用却不可信,而后宫里,一个个女人虽然不敢明着干政,却在太皇太后的压力下都是旁敲侧击地暗示自己家族的立场……。

    康熙抱紧怀中的宜敏,现在整个皇宫里大概只有怀里的这个女人敢对他说真心话了吧?直到真正与孝庄站在对立面的时候,康熙才发现自己皇祖母的可怕,那是一种冷酷的强势,就连皇额娘也不敢违逆皇祖母的意思,想到这些时日这位往日里本就冷清的皇额娘更加成了锯嘴葫芦,甚至称病在慈仁宫里吃斋念佛起来,不由得心中苦涩,无论他再怎么孝顺,终究不是自己的亲额娘,她终究是来自科尔沁蒙古的,只能唯皇祖母马首是瞻。

    只有宜敏,唯有宜敏是不同的,她始终站在自己这边,即使皇祖母给她脸色看,明里暗里地要她给家族施压,好让马佳氏一族置身事外。可是宜敏没有任何动作,她只是默默地忍受着来自皇祖母的刁难,他不相信宜敏对皇祖母的挑拨之举一无所知,只是她没有任何抱怨,更没有在他面前提起过任何一个字,依然一如既往地孝顺两位太后,每日里细心叮嘱两个孩子要孝顺听话;依然默默地为他稳定后宫,平衡各大家族在后宫的势力;依然精心地照料他和孩子们的一切,这样的宜敏怎能不叫他动容?康熙对宜敏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因此他更不能输!

    康熙的目光重新恢复了坚定,他灼灼地看着宜敏,一字一句地认真道:“敏儿,朕一定会成功的!”

    是的,他没有退路,康熙不愿意做一个束手束脚的傀儡,他想要开创一个空前的盛世,他想要成为被后世称颂的千古一帝,所以他只能赢,不能输,无论对手是谁!

    宜敏笑了,笑得光华四射,她的眼中满是信任和坚定,看着眼前的帝王,她说:“当然!您终将成为千古一帝,开创前所未有的大清盛世!”而她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这份盛世,并将之发扬光大!

    作者有话要说:ps。大家反映最后那句话太西方化,那就改一改了,呵呵,居然想到黑执事,真是想象力丰富!

    这章的人物心里活动写得有些隐晦,不过相信大家都能心领神会的吧?帝王的心是复杂的啊,康熙仍然在成长,当他真正具备千古一帝的本事和心机的时候,即使是宜敏恐怕也不能完全摸透他的心思了,哎!纠结啊纠结,虽然这样对我家女儿而言,无疑挑战难度上限极高,但是也不想将康熙写成妻奴和脑残啊!即使孝庄也不是个简单的老太太,要跟她斗很难很难啊!

    (ps。那些发评说女主的金手指可以轻松搞掂康师傅和孝庄,自己当太后的统统面壁去,这是古代啊古代,干掉两个人很容易,但是干掉两boss还想自己置身事外,帮儿子顺利登基简直做梦都不可能!你当宗室和八旗世家是吃干饭的啊!咱写的不是小白文啊!)

64飞蛾扑火() 
康熙十二年;朝廷对于撤三藩的决议,最终以康熙三藩同撤的乾纲独断为告终;而在听到康熙在不经过她同意;就已径自下旨撤藩的孝庄一阵怒气交加,但是她却再也不敢做出别的举动;只因素来孝顺的康熙那天忍无可忍之下;终于用一句冷冰冰的‘后宫不得干政’来结束祖孙之间长达数月的交锋;而这句话也成为了孝庄无法愈合的心病。

    这块立于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上书“内宫不得干政”的铁牌,是她的亲生儿子福临所立;虽然对外是警示内监不得干政;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是为了警告她这个亲生额娘,出生科尔沁的皇太后不要在对他治理国家指手画脚,而后来更是为了一系列的人和事闹得母子离心,白发人送黑发人,如今从孙儿口中再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孝庄心中的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再次被掀开,老迈的身躯再也经不起这等刺激,颓然病倒了,孝庄这次的生病不同于以往,是真真正正的垮了下去。

    康熙对此自然是愧疚和后悔的,但是撤藩圣旨一下,随之而来的种种变故都令他分、身乏术,即使他想要亲侍汤药,守在自己的皇祖母身边也是不可能的了,只因当康熙撤藩的圣旨到达云南的时候,吴三桂气急败坏,在暗中指令心腹向撤藩使者请愿,要求停止撤藩不果之后,愤而揭竿而起,杀巡抚朱国治,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令部下“蓄发,易衣冠”,称兵反叛于云南。

    同时吴三桂还密使人以九天紫府刘真人的名义吹捧自己是国之真主, 发布檄文指责清朝“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并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吴三桂可笑地在引清军入关灭亡明朝的三十年后,再次扯起了“复明”的旗号。

    随着孝庄的病倒,来势汹汹的病情让她对后宫的掌控力降到了最低点,而孝惠素来是不管事的,除了偶尔来看看孝庄的病情之外,几乎幽居于慈仁宫,如今后宫之中再无人敢掠宜敏之锋芒,这也是宜敏自康熙八年入宫以来,第一次有机会真正彻底地掌握康熙朝的后宫。

    只是宜敏并没有得意忘形,她既没有借此机会安插人手,也没有耀武扬威地盛气凌人,她只是扎根似地整日呆在慈宁宫中为孝庄侍疾,亲奉汤药,嘘寒问暖,不假人手地照顾着昏昏沉沉的孝庄,让暗中监视着后宫所有动静的康熙既感动又感激,因为宜敏把康熙所有想做却无暇去做的事情都揽了下来,就连承瑞和赛音察浑也跟着宜敏日日往慈宁宫跑,当然偶尔还会被宜敏赶去慈仁宫陪孝惠逗乐解闷。

    宜敏的做派自然得到了她最想要的结果,不仅仅是康熙对她更加的信任和倚重,还得到了宫廷内外知情人士的心,毕竟孝庄之前是如何对待她的人人有目共睹,如今称得上以德报怨,侍奉至孝的举动无疑让所有人对贵妃的品性有了更深的好感。

    苏茉儿自不用说,本来就对宜敏深具好感的她,如今更是几乎完全放下了戒心,对经常跟到慈宁宫的两个小阿哥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疼如己出。即便是孝庄,在难得清醒过来的时间里,也不好意思再对宜敏冷脸相向,毕竟对一个真心孝顺她的人,她若是再得寸进尺就显得太过了,更何况形势比人强,她也清楚地知道,撤藩之事既然已成定局,宜敏背后的军方势力已经容不得她怠慢了。

    对于孝庄和宜敏之间气氛的缓和,最高兴的当然要属康熙了,夹在孝庄和宜敏之间,他也是左右为难的,一边是他的皇祖母,一边是他认定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偏向哪一边都让他心中难受。而宜敏的识大体终究让他避免了两难的局面,这让康熙放心地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前朝,开始没日没夜地跟心腹大臣们商议南方的局势,并紧锣密鼓地开始调动驻扎人马,并秘密抽调各地绿营,准备随时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争。

    只是后宫真的如康熙所想的那么和谐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宜敏等这个机会等很久了,她一直在谋划着一场足以彻底颠覆孝庄在康熙心目中地位的布局,只是孝庄统治大清后宫的时间太长太久,势力埋得太深太广,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打草惊蛇,一旦被孝庄发现了她的布置,那么对宜敏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所以她用尽了最大的耐心和理智守候着,现在终于让她等到了,在孝庄倒下的时候,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