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8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怎么可能?”少年哈哈一笑,“这个行业是需要一个国家的科研力量来推动的,我一个商人,怎么可能涉入其中?实不相瞒,我准备把我的电视台上星,弄成卫星电视。现在卫星发射都是欧美公司垄断,如果咱们国家自己就能做,这个钱完全可以拿给自己人赚嘛!”

    章泓兵听得精神振奋,“我回去问一下。不过殷先生,咱们国家10年前就已经发射了自己的卫星——东方红一号。您要买卫星,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人吧?”

    殷俊哑然失笑,“不行,现在国内的卫星制造技术还是差了一些,特别是电视发射信号的通讯卫星,这一点真比不上美国人和欧洲人。等到咱们自己的卫星足够优秀的时候,我自然会毫不犹豫的买它的。”

    殷俊说得这么直白,章泓兵脸上有些挂不住。

    可他也知道,殷俊并不是看不起国内的卫星产业,而的确是这样,许多技术都处在科研和军用范畴,商业化什么的,根本没有考虑过。

    倒是卫星发射,这个的问题都不大,从东方红一号到后面的一些卫星,华国已经发射了不少次数,经验应该是足够了。

    虽然章泓兵不知道卫星发射的费用是多少,但想想这发射到外太空的东西,肯定是不便宜,能为卫星事业拉到这么一笔生意,可绝对不是小事儿。

    想着可能价值一两千万美金的生意在自己手中促成,绝对是一笔亮眼的政绩。

    更重要的是,这就把殷俊拉上了和内地合作的船,意义更加重大!

    思量至此,章泓兵恨不得马上回去给国内打电话,把这个事情汇报回去。

    “对了,章主任。”殷俊此时却不经意的道,“你说我如果想要做一个收录机的工厂,在哪个地方合适一点啊?”

    “天水围那边……”

    章泓兵浑身一颤,迫不及待的改口道:“当然是内地合适啊!我们内地各种电子零部件工厂众多,配套设施完善,土地资源也相当划算。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便宜,工资水准就是香江的三十分之一啊!”

    第一时间章泓兵都没有反应过来,可他转眼就想到了为什么殷俊会没头没脑的问他这么一个问题。

    如果这都反应不过来,他就不是千挑万选来香江做事儿的驻港办副主任了。

    殷俊想要做卫星电视,一两年都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是工厂的话,从一开始立项,平整土地、修建工厂,就能产生各种效应啊!

    “华国现在做收录机的工厂,最大的有多少产量?多少人?”殷俊没有答复,而是继续问道。

    “这一点,我还真不大清楚。”章泓兵的脑子飞快的转动着,尽可能的拿出自己记忆中的东西,“但是金陵的熊猫电子厂,工人有4000多。前两年的收音机年产量超过了30万台,收录机好像也有好几万的产量。”

    少年颌首道:“那好,你说如果我做一个8000工人的收录机工厂,收录机年产能在100万台左右,又在哪里合适?”

    8000个工人!?

    年产能100万台的收录机!?

    章泓兵觉得自己呼吸都快呼吸不过来了。

    这就算是放在内地,也是数一数二的电子工厂了吧?

    直接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还能拉动无数的附属零配件厂商,还能创造出那么多有价值的商品……

    不管是华京、沪海还是粤州、南湾,都得为此抢破头的吧?

    为什么殷俊会抛出这么大一个惊喜来呢?

    他是不是在开玩笑、试探风声呢?

    不不不!

    殷俊从来都不是那种把正事儿当玩笑的人。

    他既然敢怎么说,那就一定是有着计划,至少至少是有着这么一个打算。

    “殷先生您认为,应该是哪个地方合适一些?”思虑过处,章泓兵略显恭敬的问道,称呼上都带上了尊称,“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您选择哪个地方,都是可以的。我敢保证,任何一个城市,都会用最好的条件来满足您投资的需求。”

    “我选择的地方很简单。”殷俊说道,“第一,配套设施零部件的工厂多,这样做工就比较方便,不至于让工人们等着材料下锅。第二,人力资源丰富,可供我挑选的适龄的、有点能力的工人够多。第三,这个地方交通方便,南来北往运输顺畅。第四,各种电力水力饮食条件配置得当。第五,他们给我的条件最好。只要全部达成这些条件,我的工厂就可以落在他们那里。”

    章泓兵微微点头,“如果按照殷先生的条件,那么沪海肯定是第一选择,因为他们的轻工业电子最发达,全华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轻工业电子产业在沪海。华京也不错,这里的电子科研机构众多,想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和零部件工厂,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知道章主任听过一句话没有。”殷俊淡淡的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殷先生……您,这是什么意思?”章泓兵一时没有想明白,他此时可不敢乱猜测,不然让上面的人知道了,可能带来数十亿产值的大工厂被他搞没了,那就有得乐子瞧了。

    “沪海市有那么多的相关工厂,我去了也不能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殷俊道,“华京、粤州同样如此。他们会欢迎我,但不会给我最好的待遇。”

    章泓兵一想也是,再怎么说,这几个城市都是华国最繁华的城市,华国再怎么没有现代化的工厂,也不能缺了他们的份儿。

    事实上,华国内地大部分的电子和机械工厂,还就在这么三个区域里面——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殷俊过去他们固然欢喜,可一个收录机的工厂,怎么也不会到重视第一的地步。

    “那您觉得哪里合适?”章泓兵道,“您放心,内地每一个地方,都是欢迎爱国商人的。”

    殷俊笑而不语,转向了场中吃得正欢的一群人。

    “临安!?”

    章泓兵瞬间秒懂,但却是一脸的惊讶。

    就算那几个大城市不行,他还以为也应该是在伍汉、津卫等这些有工业基础的城市。

    临安……

    自古以来它就和工业没太大关系啊!

第六百九十一章 内地唱片业现状() 
为什么殷俊在内地的第一个工厂,就是收录机工厂?

    少年可不是一时兴起,他是早有打算的。

    目的很简单,他要为香江的歌手们找一个出路。

    香江还是太小了,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的歌手,一旦他们的外埠市场被断绝了,这些歌手很明显就只能全部完蛋。

    老实说,殷俊对唱歌这个行当,并不是特别的在意。

    前世他最主要的工作重点,还是在电影电视综艺这一块儿,投入的心血和感情也最多。

    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如果没有了音乐,那将会减少许多的色彩。

    毕竟,电影电视你不可能随时看,但音乐你始终可以始终听。

    因此殷俊也听了太多的金曲,单是在他电脑里面循环播放的音乐就有300多首。

    当一个人听这300多首歌听了五六年的时候,基本上殷俊也是能够全部唱下来了。

    香江和宝岛歌手的歌,占据了殷俊歌单里面80%的歌曲。

    在2008年以后,电脑联网几乎遍布全国之后,连周董的唱片都没办法卖到100万张以上时,实际上唱片和磁带音乐,在华国已经可以宣布消亡了。

    再到2015年以后,千元智能手机层出不穷,华国18岁以上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时候,实体唱片业更是没办法做了。

    也只有在保护版权良好的欧美和日韩,才能有一张专辑再卖上百万张的“奇迹”发生。

    在华国,能在网上的云音乐上面卖几十万次,已经是大歌星级别了。

    所以基本上2008年开始,一个歌星想要赚钱,要嘛你去参加综艺活动,要嘛你就参加商演,最后就是自己开演唱会。

    开演唱会的风险还要大一些,除了张雪友、王霏、周董、陈亦迅、蔡依琳、刘德桦等等天王天后之外,其余的实力歌手们,不一定有很多地方能买你的账。

    而演出承办商只要连续亏本了几场,那么你的名气就会迅速下跌,没有什么人再请你开演唱会了。

    还是综艺活动和商演最划算。

    综艺活动的出场费是连年攀升,参加一季的报酬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再到几千万,简直跟疯了一样。

    商演也是很靠谱,如果你有名气的话,那随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