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7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木讷之人,激动之下只知道和老伙计说话,却没有和殷俊套近乎。

    倒是张霖眼睛一动,把画板搁在了牟德安的画板上,双手伸了出来,笑容满面的道:“原来你就是殷俊啊!欢迎欢迎!欢迎回家!我们这里,可是很多人都夸赞你不得了啊!如今一见,果然是少年英雄,不同凡响!”

    搞了半天,总算是有人上道了。

    殷俊也笑了起来,和他握手道,“我不过是运气好而已,诸位大师却是我一直敬佩的人,耐得住寂寞,担当得了辛苦,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国家的文物保护工作做贡献。这一次来华京,我本来就打算有机会拜会一下文物修复厂,没想到这么快就见到了你们。”

    “殷先生想要参观我们文物修复厂吗?”张霖忙不迭的道,“那好啊!现在时间还早,您先去把这些三殿三宫看了,转回来的时候,我们就在这出口的地方等着您,您看行吗?”

    “好!”

    殷俊沉吟道,“只是不知道,会不会给你们添麻烦?”

    “不会不会,许多外国友人和海外侨胞,都来我们这里参观过。”张霖笑眯眯的摆手道,“我们也是欢迎大家来参观的。”

    “好吧,那我就冒昧了。”殷俊看了看时间,“大概2个小时后,我们回到这里。到时候就劳烦各位了!”

    “行!”

    张霖笑个不停,直到殷俊去了他的那群同伴们中间,脸上笑容都没有消失。

    刚才没有说话的牟德安,皱着眉头碰了碰张霖,“老张,人家来我们这里参观,都得经过上面的人批准,你这么随随便便的就邀请人去参观,不合规矩吧?别惹出事情来!”

    “我说德安啊,你真是脑子跟榆木疙瘩一样!”张霖眼神没有望向他,嘴巴却快速的道,“你忘记前段时间你跟我说的了吗?殷俊是香江的超级大富豪啊!这么一个人口口声声就是对我们这边感兴趣,他公司里面又有着你们学校的学生,这就是天然的友谊纽带啊!咱们请他去参观一阵子,然后顺势讲一讲我们的难处,他随随便便的捐点钱,不就够我们用的了吗?”

    牟德安讶然的道:“这样也行?他会捐款?”

    “废话!你没看他说起,很敬佩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吗?”张霖道,“我看他的样子就不是客套。待会儿我们带着他往最困难的几个组里去,让他瞧瞧我们的艰苦朴素,说不定都不用我们提,他自己就会捐款的!”

    “嗯,你这么讲,倒是有点靠谱,听学校的老师们说,殷俊可真是一个大方的主儿。”牟德安微微点头,“那好,咱们先去和领导说说,到时候仔细安排一下,争取拿下他!”

    牟德安虽然有些木讷,但是对于厂里非常困难的环境条件,还是知道的,也是非常忧心的。

    如果真的能从殷俊那里拿到一些捐款,那么大家的工作环境和进度,立刻就会上一个大台阶啊!

    在这个一穷二白的环境条件下,为了这笔捐款,他可是也坚决会同意用一些小手段的!!

    ……

    (9000字求订阅!同时谢谢各位一直默默点击、投推荐票的兄弟们,俺虽然没说,但一直很感激的。)

第五百八十三章 文物修复厂() 
张霖和牟德安不会知道,殷俊知道故宫文物修复厂,并不是从哪个朋友口中得知的。

    少年对于故宫文物修复厂的印象,全都来自于一部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部本来是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馆成立90周年的三集纪录片,在制作人员的心中,其实也没有那么很复杂,制作后也没想太多。

    但一经播出之后,《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成为了爆棚的口碑片子,单是在几家网络平台的点击量就突破了1。76亿次,评论超过上千万条。

    虽然后来顺势根据已有素材剪接而成的大电影版本,21天只卖了622万,但比起另一个超级火爆的《舌尖上的华国》的大电影200万不到,也是非常优秀的了。

    其实,这个时候的许多华国人,都没有静下心来慢慢看一部电影的心态,倒是在网络上看纪录片,会比较的有闲心。

    这也是造成了纪录片电影在华国票房屡屡创新低的最重要原因。

    略开电影版本不提,殷俊对于《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是真的喜欢。

    这里面没有《舌尖上的华国》第二季那么的胡乱煽情,有的只是工作中的辛苦、认真,一个个大师专家们,就像是平常在街头遇到的普通人一样,说话做事非常平易近人。

    《我在故宫修文物》看似琐碎的平铺直叙之中,实际上蕴藏着的,是他们和我们对文物对历史的热爱,对于中华文化的追寻。

    正是这种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它才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殷俊。

    殷俊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要做些什么,昨晚魏小范说了,今天来故宫参观,一下子就让殷俊想起了这部纪录片,想起了这里面的五光十色,更想起了他们在工作中的艰辛。

    老实说,其实这些大师们,从1953年开始,被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也秋亲自从各地请到了故宫,开始各种修补修复工作开始,待遇就不错。

    虽然中途有被下放去放牛和劳动,但也没有吃什么苦,等到拨乱反正后,他们第一时间就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的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各种住房、工资、福利等等,不敢说他们是堪比外资企业,但比起一般的公。务人员,都是要高一些,毕竟人家做的都是对国宝的维护和修缮,辛苦不说,还劳心劳力,不给好点的待遇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相对于故宫现在130多万件、未来2105年还会增加到180多万件的珍藏文物,还有金陵博物馆地下仓库封存的抗战时期胜利后各地运还过去的2000多箱文物,,工作人员太少、各种修缮和维护花费时间太多、工作条件和设备不足、维修基金不够等等的制约条件,还是存在的。

    因为这些各种不足,许多亟待修缮维护的国宝,都不得不延迟下去,工作安排直接安排到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

    特别是现在,刚刚改。革开。放,什么地方都要花钱,故宫的经费非常不够,就算是有参观的门票费用,也还有各种建筑物修缮等方面来争夺资金,对于文物修复这一块,肯定没办法做好。

    殷俊有时候都在想,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会把自己珍藏的宝贝文物捐献给国家。

    就算是在改。革开。放的道德标准急剧下滑的2010年以后,就算是在全民谈收藏赚钱的时候,也有许多人把价值上千万、甚至上亿的珍宝捐献给各个博物馆,这真不是当时的殷俊能想象的。

    在他想来,好歹你留给子孙后代,或者是卖了之后来改善生活,让自己过得更好,难道不好吗?

    非要有那么多人,把数十万件、上百万件的珍宝捐献给国家,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态呢?

    等到他昨儿想起《我在故宫修文物》来的时候,就想起了那些大师们提起老一辈文物修复专家们的艰辛,想起了到2015年的时候都不充沛的人员和资金,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不是为了什么,而是他觉得,自己有必要为了这个国家的文化的传承,做一些事情。

    自己不用多捐赠了,哪怕只是每年1000万,这些许多从民。国走过来的真正大师们,都不会在80年代只修复了《清明上河图》、《五牛图》等聊聊十几件稀世珍宝了,这时候还有不少精力的他们,一定能修复更多的宝贝,也能收下许多的徒弟。

    不至于像是在《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面,一些组别,居然就只有一个传承人,这简直是太危险了。

    虽然文物不能吃不能用,但这是一种精神传承在里面,每一个来到故宫参观的华国人,无论国籍到了哪里,都会由衷的对老祖宗们创造的璀璨文明而激动,这就完全能增加他们的炎黄子孙的认同感,对于海外子孙和国内民众的凝结力,有非常大的作用。

    恰好的,殷俊不但有钱,他还知道该怎么招收学生,还有不浅的人脉。

    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殷俊知道,中。央美术学院和华国美术学院,就是两个为故宫博物院提供徒弟的最重要的基地。

    有些人可能不了解,两家美术学院,根本就不仅仅是培养画画的人的。

    它们的专业里面,雕塑、织染与服装设计、壁画、书法、建筑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