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2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为了让这些技术工人更加的合法化,韦理把万康公司已经开到了西澳州的首府珀斯。

    如同传闻中一样,万康公司一出现就获得了民众们的极大好评,各种便利工程,各种事务的积极处理,各种优质的服务,都让傻大粗的西澳州人享受到了什么叫做上帝一样的待遇。

    在这种状况下,万康公司向西澳州申请的“因人员不足,请求多招募香江工人”的方案,自然也被民众们所认可。

    只不过,麒麟集团和西澳洲政。府,包括澳洲政。府,还是隐瞒了总的移。民人数,而且西澳州还做了手脚,把不少的申请人数移到了1983年、甚至是1982年。

    这样一来,数据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吓人了。

    但随着断云矿区的发现,西澳州那边也开始有了一些警惕,他们同样担心这些铁矿的开发开始后,众多的香江移。民会影响本地人的就业机会。

    哪怕是韦理和沈奔已经一再的保证,他们也不是那么的相信。

    普通的西澳州民众是有点傻,但是政。府的这群人却很聪明,万康公司再怎么的好,麒麟矿业公司再怎么的恭顺,都不可能让他们完全信任。

    他们倒是没想着殷俊是要让华国工人掌控整个铁矿区,而是担心麒麟矿业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去大量的雇佣香江移。民们。

    况且在勤劳度上面,那澳洲人和香江人真是你判高下,比都不用比的。

    于是,进入了今年的5月份,西澳州的移。民政。策已经收紧了不少,预计接下来的一年时间,能有1万人被批准移。民都算不错了。

    其实现在的移。民人数,已经远超殷俊的预期。

    因为这工人的人数都超过了10万人,加上他们的家属,未来的五年时间里,属于万康公司和麒麟矿业公司的员工和家属,将高达28万人。

    这可是前世香江向澳洲总移。民人数的五倍!

    有了这么多的工人,哪怕是殷俊记忆中的五六个超级大铁矿被发掘出来,都不用担心任何的人手问题。

    还有沿途的铁路公路和港口等等,华国工人能干出让澳大利亚人瞠目结舌的成绩来。

    但话又说回来,谁会担心自己可以用的人太多呢?

    特别是在西澳州这样地广人稀,总人口都不过500万的土地上,殷俊可是很有一些野心的。

    哪怕是三年五年之后,西澳州的政。府已经意识到香江人太多,会影响他们本地的结构,也已经来不及了。

    已经到了西澳州的这群工人们和家属们,这么二三十万的选票,会好好的利用他们的选举。制度,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民。意不可违!

    因此,香江的这群工人们,哪怕是建筑行业不景气了,以后最终都能落户西澳州,在殷俊的麒麟矿业公司和万康公司工作,不用担心自己的出路。

    要知道,澳洲的最低工资可是非常高的,比起香江来一点儿都不差,他们来到西澳洲,绝对不会有生活品质的下降。

    然后这边还有几十万的香江人,在生活习俗上,也不会有什么陌生。

    在这样的安排后路下,殷俊怎么可能大规模的放弃香江的工人工厂呢?

    ……

    (谢谢最近打赏、月票和推荐的老爷们,谢谢你们!)

    

第1960章 时代背景() 
朱平范和芮成智当然心急,他们恨不得让殷俊把所有的工厂和公司都潜入粤东和粤州。

    但他们也知道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殷俊愿意,牵涉到了香江的方方面面利益,以及香江本地社会的稳定,上面都不可能允许这种方案。

    开什么玩笑!

    一旦牵涉到了十几万人的生计问题,那么香江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相比起一个粤东的发展,香江的稳定和发挥积极的作用,才是更重要的事儿。

    殷俊之所以这么受到萧老和云老的重视,原因就在他在香江的根深蒂固上。

    再说了,华国也不仅仅只有粤州一个城市、粤东一个省份啊,如果什么好事儿都给你们占据了,那么北方的城市怎么想?江南的城市怎么想?西南的省份怎么想?

    作为一个世界首富,殷俊在香江发挥的力量,远远比他只是在内地做公司做工厂要大得多。

    别的不提,只要殷俊敢把所有工厂都搬到内地,那么迎接他的绝对是各个国家的或明或暗的打压,以后殷俊想要收购什么公司,购买什么技术,都基本上宣告不可能。

    萧老和云老也都晓得,殷俊每年都要给英。国和美。国的政党供应大量的资助经费,各种公关费用更是多得吓人——就像是李超人和包船王他们做的那样。

    如果不是这些关系在维持着,就算你是世界首富,就算你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传媒大亨,在整个儿的西方的力量下,也都是如同蝼蚁一样,强也强不了多少。

    因此,朱平范和芮成智现在只是埋下伏笔,期待着时机到来的那一天,殷俊能第一个考虑的就是粤东,就是粤州。

    他们同时也有这个信心。

    从南宋偏居一隅,大力发展商业开始,粤东就成了商业的重镇,从此一直都没有变过。

    论起商业的氛围来,粤东和江浙相比都不逊色,更别说只是靠个人能力奋斗的晋商他们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香江和粤东本来就是一衣带水的,香江人想要来内地做生意,粤东肯定是第一选择。

    只不过殷俊和别人不同,他的眼光深远得很,人家在内地的第一个工厂就设立在临安,然后又在华京,第三个才轮到了粤东,所以由不得他们不重视和小心。

    殷俊当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过殷俊对他们的想法,也不怎么认同。

    粤东的发展,是香江的富豪们支持,所以才发展起来的吗?

    根本不是。

    粤东的发展,有一半都是靠了宝岛的商人们,剩下的一半是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和近在咫尺的香江商人,几乎是没有关系。

    哦,也不能说没有关系。

    8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香江商人给开的头。

    比如说电子手表、塑料制品、小家电、制衣行业等等,也是香江商人来粤东投资的。

    粤东的薪水条件比起他们那边要低十倍,然后水电气和原材料也来得便宜一些,最重要的是税收又几乎没有,谁不愿意在这里开厂赚钱?

    而且香江还有一个很好的规定,那就是你在海外挣的钱,不用在香江上税。

    如此算来,他们在内地的工厂生意等等,都相当于是白赚的啊!

    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个基础,所以90年代宝岛商人进入内地时,就看中了这个投资宝地——拥有成熟的供应链条和政。策服务,还有更重要的是数百万的熟练产业工人,正好能让他们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大展拳脚。

    比起宝岛的工厂规模来,香江的根本不够看,所以一旦宝岛商人进入内地后,香江的除了房地产产业之外,其余的基本上也就完蛋了。

    也是在宝岛工厂的带动之下,内地的那些工厂们才开始自己慢慢的摸索,做起了代工,然后又树立起了自己的牌子,最后才反过来成功了。

    因此,粤东把期望寄托在香江人身上,那简直是不懂得香江的经济结构,属于是空欢喜一场。

    要依殷俊的想法,粤东,江南这些劳动力密集、交通发达的区域,应该直接走出去,去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接各种单子。

    太深奥的他们也不懂,太简单的别人也不会给。

    就接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单子,薄利多销,但能锻炼出一大批产业工人来的那种。

    只要好好的锻炼个十年、二十年,他们自然而然就能比前世更加的兴旺发达,还不用被日。韩和宝岛商人给中间剥削一截。

    当然了,这也是殷俊的想当然。

    就凭着现在国内的谨小慎微,他们哪里有胆子去外国疯狂的抢单子?然后即便他们去抢,怎么抢,怎么才能抢得到,他们都没有经验啊!

    更别说像是40年之后,华为那样在全世界制定通讯领域规则了。

    华为这也是通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一步步的从被打压开始,最后才慢慢的逆袭成为世界第一的。

    如果没有香江和宝岛商人们把单子带过来,自己雇佣人生产,内地根本就不可能直接接单。

    从某种角度来说,宝岛和香江的公司,反而是充当了中间人和保证人的角色,由他们来确认我们的劳有所得。

    甭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