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19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随着海外华人对他们的熟知,对内地的一些文化人的偏见的消除,销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最好的自然就是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两部一口气卖了十几万册,而且还在不断的加印着。

    然后其他作者们的作品,也或七八千、一两万、三五万……

    庞大的海外华人市场,总有不少他们的知音,也由此让他们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以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稿费收入。

    麒麟文化给他们的稿费收入,当然是通过官方的渠道登记、报告,然后按照法律代为缴纳税收,才亲手去交各位作者,一切都合法合理,让人找不出半点毛病。

    你要说那群官员们不眼红,那肯定是假的。

    但他们可不是想要揣进自己的包里,而是现在的工作到处都要用钱,他们都快穷疯了,恨不得拿着到自己的部门用。

    可这事儿是麒麟文化全程跟踪办理的,他们想要插手都做不到。

    考虑到麒麟集团的强势,考虑到人家一个食品工厂开业,萧老和云老都会亲自过去祝贺,就没有几个人敢动歪脑筋。

    这些文艺工作者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识,去挣得属于自己的劳动收入,在他们自己来说,是极大的提高自尊心的举动。

    文人肯定都讨厌嗟来之食,而他们自己能写书、写诗词、写剧本挣钱,那就是再欣慰不过。

    现在内地的这些文艺工作者便是如此。

    有了国外那么庞大的华人市场,他们即便是销量一般,以国内的这种生活水准,那也足以是富裕起来。

    既然这样,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创作呢?

    ……

    (继续求订阅!多来一点正版订阅吧!^_^)

第1577章 深思熟虑() 
华国最好的几个港口中,沪海是最富盛名的。

    夹杂在江浙之间的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人员本身的组成,就是江浙这两个商贸气息浓厚省份而来。

    虽然天南地北无数的人都到沪海滩去闯荡,但真正能在沪海站稳脚跟,有话语权的,还是这两个省份的人。

    既然如此,沪海人精明能干,很会做生意,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儿。

    如今的沪海,自然不是40年之后的魔都。

    不是那个世界排名前五的超级大都市,不是那个繁华得让人眼睛都不忍离开的东方明珠。

    但是现在的它,和百年前一样,都是华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华国的轻工业工厂,大概有五分之一都坐落在沪海。

    大家众所周知的,或者说如雷贯耳的那些日常生活品,许多就是沪海这边的工厂制造的。

    手表有海鸥和沪海牌的。

    自行车有凤凰和永久的。

    照相机还是海鸥和沪海牌的。

    至于其它的鞋子、衣服、麦乳精、糖果等等,更是沪海的拳头产品。

    直到90年代,沪海产的东西,在内地许多地方都还是高级货,是有钱人家才能买得起用得起的。

    殷俊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沪海了。

    上次去临安的时候,不但和江南省里的几位见了面,也和沪海的几位见了面,大家聊了聊。

    只不过,这一次由霍先生率领的三十多个香江富豪、加上随从人员100多人的代表团,却是第一次出现在沪海。

    以前这么大规模的香江富商团,一向是直奔华京,不会在沪海停留。

    这一次好不容易有了云老的一番说辞,霍先生才组织了这么一群香江的富豪过来,看看沪海有没有什么合作的机会。

    其实来的这么三十多个人之中,至少有五六个都是当年从沪海走出去的。

    如今他们再次回到了沪海,那是说不出的感慨。

    比如说包船王的女婿吴光镇,便是地地道道的沪海人。

    虽然他的家人早已跟着去了香江,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眼镜片底下的双眼,也是已经泛红了。

    咱们华国人,除非是太过背宗弃祖的,不然谁不想念自己的家乡,谁不愿衣锦还乡的?

    饶是现在的沪海不复当年的首屈一指,比起香江要差了不少,但仍旧是他吴光镇的家乡啊!

    他此时也就是三四十岁的年龄,远没有以后那么的枭雄心态,一直留在香江不回老家,所以在看到机场有迎接自己的一些熟识之人时,不激动起来才怪。

    不仅仅是他,包船王和曹光标是凌波人,来接机的同样有他们的儿时故交,或者是家乡的亲戚。

    祖籍在这一带的富豪们,全都有这个待遇。

    只有霍先生、殷俊和一群粤东籍的富豪们,才站在旁边,和官员们一阵闲聊。

    这一次来沪海,并不是少年自愿。

    至于说谈判铁矿石的事情,那也太早了,三五年都不一定有成果,所以殷俊也没放心上。

    但是在礼节上,殷俊却一点儿都不缺。

    不单单是因为殷俊为人处世妥当,从来不仗势凌人,更因为沪海市早就和麒麟集团有着很深的业务往来。

    上美厂就是其中的一个。

    麒麟文化的《麒麟周刊》,现今是如日中天,天下无敌,除开殷俊这个擎天柱之外,最重要的岗位位置,几乎全都是从上美厂过去的美工师和动画师占据。

    可以说,麒麟集团能有今天,就是靠了《麒麟周刊》的疯狂攻城略地。

    而《麒麟周刊》的成功,自然就有上美厂很大的功劳。

    另外殷俊在临安的两家工厂,一家麒麟收录机工厂,零部件的采购,可大部分都是在江浙沪地区,特别是沪海这边的电子工厂,更是占据了一半的供货量。

    另一家的麒麟唱片工厂,上百条生产线的改装和生产,都是沪海这边的机械电子工厂完成的,每次有什么故障,都是那边派驻在麒麟唱片工厂的技师们积极修复的。

    还有现在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麒麟通讯公司,它所有的信号基站,可也都是沪海这边负责设计、生产的。

    为了接到这些单子,沪海市的几位,和乐易铃、霍健宁等人是长期打电话交流,也就是殷俊不怎么理事,所以才没有什么联系。

    也是凭借着这些订单,沪海市这两年很是挣了一些外汇,几乎占据了国家每年外汇增加的十分之一。

    仅仅一家麒麟集团,便能共享这么多,这也难怪沪海市的新任府事第一人杜先生,要迫不及待的直接和殷俊联系了。

    如果能得到殷俊的首肯,有了更多的合作,那么沪海市的经济发展还将更加的飞跃,工厂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挣得的外汇也会更加的多,民众们的生活也会越过越好。

    虽然沪海市的民众,无论工资还是物资,都已经是全国最好的了,不知道多少人梦想着有一个沪海市的户口,但谁又会嫌弃自己的条件更好呢?

    政府方面也同样如此。

    改革开放之后,各种制度的改变,各种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哪一个不需要如山如海一样多的钱?

    挣得越多的钱,沪海政府的日子就会越好过,政绩和功劳也会越大,这事儿当然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嘛!

    很多人都是以为,殷俊对于做生意没有什么兴趣,特别是那种牵涉到实际的某一项生意的谈判和管理,那是更不擅长。

    所以这些事儿都是他情如姐弟的姐姐乐易铃亲自打理,或者分派人手来做的。

    在麒麟集团,大的决策肯定是殷俊定,但具体的执行肯定是乐易铃。

    因此别人和麒麟集团合作,或者是做生意,要找的人也是乐总裁,不会是殷俊。

    这样长期的下来,就给人一种乐女王才是麒麟集团决策者的假象。

    很多人回去烦乐易铃,但找殷俊的人就少了。

    可沪海市的这位任先生却是不一样。

    他是难得的聪明之极的人,也是非常懂得经济和做生意的人。

    我不要和你麒麟集团什么的做生意谈判,这些都太小儿科了,属于是招商单位的工作。

    我堂堂的封疆大吏,被中枢寄以厚望的官员,就是要和你殷俊谈谈。

    只要你殷俊一个决策,那么麒麟集团就会在沪海滩有莫大的动作。

    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

    可以说,这一次的香江商业考察团,虽然邀请了许多人,但重点只有那么几位。

    而杜先生的唯一公关目标,正是那个现在正和他聊天的天才少年、战无不胜的天之骄子!

    对于殷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