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二零零六-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苹募苹谴尤鞯匮“斡判愕母咧猩崆敖隿9联盟共同成立的训练营学习。

    因为九所名校多在燕京和中海,所以在中海和燕京分别成立了训练营,本次计划预计招生两千人,这两千人除了品学兼优之外,还要有一定的特长,这个特长倒不是说什么能歌善舞,或者体育运动之类的,而是要求这两千中学生要么在全国或省级的科技竞赛中拿到过名次,要么在学术研究上有什么突出的成绩,符合此等条件的高中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网上递交申请,等待后面的通知。

    申请的截止日期是12月31日,也就是今年年底,这个计划可以学校推荐,同时也可以自己申请,有九所顶尖院校组成的评委组为对报名的学生进行审核,凡是能够最后参与到计划之中的学生,也就是说他指定的两千人,可以在训练营结束后直接进入九所大学深造,不需要再进行高考。

    至于具体去哪一所学校,这会根据学生在训练营中的成绩和自己的兴趣双向选择,以此来决定最后的归属。

    看了这个说明,夏宇忍不住嘀咕:“两千人,九所大学来分,一个学校也就两百多人,看来能进入这个计划的学生都是国内的佼佼者啊,单单是直接进入c9深造这个名头,就足以让很多人趋之若鹜了,更别说能去里面的都是俊才了,整个中国三年内有多少考生,在这里面选两千人,这厮杀,想想都舒爽。”

    的确,和他想的一样,c9这个计划主要就是为了发现天才,发现在学术上或者科技上能有创新,有奇思妙想的高智商人才,可以想象,这个训练营即将受到多方的关注。

    事实上,这也是九所院校的一次尝试,和以前的少年班差不多,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未来国家的栋梁,只是和少年班有所区别的是,他只针对在校的高中生,对于年龄有了一定的限制。

    俗话说得好,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你能走多远,看你与谁同行。人抬人抬出伟人,僧抬僧出高僧,这样的一个环境,恐怕没有哪个家庭不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这个训练营去。

    计划里面也说了,在燕京和中海分设两个训练营,燕京的训练营由哈工大,燕大,水木,西交四所学校具体负责,而中海的训练营由震旦,上交,南大,南七技校和浙大五所学校负责。

    每个训练营的学生都是教授亲自授课,和普通的高中教育不一样,在这个训练营中,素质教育将会得到更大的体现,采用小班教学授课,每一个班级会配备最好的资源,除了各科老师都是大学教授之外,每个班还会配备一名心理咨询师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在这里你将会更早地走入学术科研这条路。

    无疑,这么强大的阵容,饶是夏宇听了也有些咋舌,貌似前世的南七技校在燕京的时候也不过如此,后来南七去了合肥之后,燕京又出现了一个南七的翻版,那就是科院大学,号称是本科一年级开始就由院士授课,每个新生都会发电脑,住单间,各种配备也很豪华。

    但是,相比起c9训练营来说,那些简直是弱爆了,这里老师都是教授,体育老师那都是聘请的退役运动员或者教练,哪怕是食堂,都有专门的营养师,看到这些,夏宇拍了拍头,要不是自己疯了,那就是c9里面的校长都抽筋了。

    是九校的校长抽筋了吗?

    当然不是,说起来这事儿和他也有点关系,自从他这个少年作家在网上成名之后,关于素质教育的探讨就没有听过,c9计划是施行也正是这么一次尝试,只不过这其中夹带了很多私货,比如他们只选拔有科研天赋的学生。

    这一个计划的启动也是为了平息现在广泛热议素质教育的一个举措,是对公众的一个交代。

    看到这个计划,他很动心,倒不是说他很想去搞科研,而是他想去中海,因为只要能入选,他就有机会去中海了,最迟估计也就是下学期开学的时候。

    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绝大的机遇,只是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他能拿得出手的可没有什么竞赛名词,这些东西他从来都只是听过,没参与过。

    他重生了,记忆力很好,自己本身也还比较聪明,但这并不是说他就是个天才,或者说智商很高。

    社会上的记忆天才比比皆是,但是却很少有人能把这种才能用好,做出举世瞩目的成绩出来。

    究其原因,记忆力只不过是一个工具,他把只是记在脑海里,但是并不等于就理解了,更何谈融会贯通,把他运用出来,所以,夏宇虽然记忆力好,也很聪明,但他不是天才,充其量也就是先知先觉,比普通人好一点而已。

    可是上面的要求也说的很清楚,必须要有科技类竞赛的名次,或者说同样的一些成绩,这样才不会在报名后一看简历就被刷下去,而是能够进入后面的审核,这该怎么办呢?

    ;

第53章 我的文章有门了() 
“竞赛名次,科技创新,科研,对了,如果是科研成就,那应该也算吧?”想到这里,他突然转过弯来,似乎这事儿有门。

    他急不可耐的打开那个从被拷贝到电脑上就从来没有打开过的文件夹:我的工作。

    这里面放的都是前世他工作的时候用到的东西,里面有计算程序,也就是一些计算模型的代码,当然更多的就是自己写的文章和下载的参考文献了。

    其他学科不知道,但是他们学核物理的,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文献,没读上五百篇文献,老板是不会给你课题的。

    等你粗读了五百篇文献之后,老板会给你一个课题,然后就是疯狂的搜索文献,先看综述,再看具体的文章,先粗读,再深读,一个硕士要想毕业,起码得仔细过一百多篇文献,而一个博士毕业,至少是五百篇,他记得当年他的师兄博士毕业去大学工作的时候,那文献书籍都用德邦寄了一千多块钱。

    他这里面到没有那么多,但上百篇还是有的,他倒是偷懒了,这些文章都是和他课题相关,甚至是写文章的时候需要用到的文献,节省了大部分功夫的同时,其做事情的效果也是有所打折的。

    打开文献,一篇篇地重新起来,他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个苦逼科研的日子,只是越往后读,他就变得越来越兴奋,不为别的,只为他感觉自己真是捡到宝了。

    他从事的是理论研究,主要是关于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而这里面的文献,绝大多数都是关于这些课题的研究,而且都是些高水平的文章,在这其中,至少有四成是今后十年才慢慢出现的成果,所以,看到这里,他能不能兴奋吗?

    想到现在这个时间段,他也忍不住想到了当前核物理界的现状,和十年后不同,现在的核物理还没有衰退,至少也还有十年才能显露出衰落的迹象,也就是刚刚过去的05年,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他以前所待的西北物理研究所的所长评上了院士,而且即将调入中央,成为科学院的副院长,他本人就是搞核物理的。

    国内的核物理界也是分派系的,大学这块儿,十年后就只剩下燕京,上交,南大为主力了,其余的都去搞核工程或者其它相关行业去了,研究所这块儿,燕京中核下面的401研究所有一大批核物理学家,他们就是为国家核工业建设作出突出成就的老一辈科学家,这是一个主力。

    其次就是西北所了,西北所的实验很强,主要从事实验核物理,很多大学的教授都要去那边做实验。

    以401为大本营,辐射到全国各个大学,比如广西师范大学,贵阳师范大学,集宁师范大学,这帮子人都是从事量子分子动力学研究的,可以说,这个模型养活了五代人。

    燕京大学这边的教授就很多了,基本上每个知名的教授都有一个二三流大学是他自己的地盘,那边的人都是他们的学生,整个圈子也就是这样形成的。而西北所以实验为主,去大学的很少。

    越是想到这些,夏宇就觉得越要走出这一步,如果他所料不错,现在c9联盟之中,南大,上交和燕大都还是主力,其中很多教授都是搞理论的,要是他能在核物理界的期刊上发一篇文章,相信进入c9训练营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是,该发什么文章呢?

    这里面有四层文章都是国际物理评论快报的,算是核物理界的顶级期刊了,做核物理是永远发不了什么科学,自然的,所以这个档次也就顶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