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靠山吃山-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事儿,这事儿我赞成,不过说到建房,正好我这些日子也正在考虑,你看咱这院子不小,可是能住人的屋子却有限,小亦和小玉眼看一年一年大了,总不能一直跟我们挤,总要有自己的屋子,尤其小玉还是个小哥儿,再说了,万一有亲戚朋友来,更是住不下,更何况再过几年说不准如宝也会有孩子,所以我打算把这院子向外扩一扩,多建一个院子,要不你们就先别建房了,把那个院子建大一些就是。”

    方伯笑道:“阿轩我知道你的意思,你不用想着替我省钱,我手上银钱不说多,建房置地还是够的,再说建成夫夫还年轻,总不能靠你们一辈子。”

    安轩确实是想让方伯留些钱养老,听他这样说也就罢了,方伯又表示建房就在左近建,不去远处,安轩只好同意,正好方伯一家的户籍还没办好,当天安轩下午去找安如喜办户籍时顺便提了提,让他帮忙看看村里有没有要卖田地的人家,安如喜道村里人多靠田地过活,除非家里有事,实在无法可想才会卖田地,恐怕并不容易,安轩也明白,只道不急,回家和方伯说了,方伯无法只好等着。

    本以为这一等就要等些时日,没想到只过了两天,安如喜就过来了,说是村里有户人家不仅要卖田地还要卖房产,而且凑巧的是,那家人离安轩家很近,就是住在他们西面的安全家。

    说起来两家也算邻居,只是安轩家房屋建的靠东,两家之间隔了十几丈远的空地。安全和他夫郎只生了一个哥儿,早年奉到外村,家里只剩他们夫夫二人,年轻时还好,家里地不多,所产够两人吃喝,生活倒也安稳,只是近些年随着年龄增大,两人身体越发的不中用,他家哥儿也不放心他们,就想将他们接到自家去,可他家离青山村不近,且家里田地也有不少,这里的田地就有些顾不过来,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将田地房产都卖了换成银钱。

    方伯一开始就说建房没说买房,就是想到本来村里人祖辈住在村里,房产基本算是祖产,轻易不会变卖,一听安如喜说有人连房一起卖,且是安全家,就有些心动,安全家他知道,独门独院,离安轩家也近,当天就拉着安轩跑去看房子。

    他们到时得到了安全家的热情的接待,他们原本对卖房并没抱太大希望,田地还好说,村里人家里房屋大多够住,谁没事也不会多买一套房产放着,没想到刚让村长留意,就有人上门来看,自然是高兴非常,领着他们前前后后将整个院子看了一遍。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第一天入v,谢谢大家的支持。

    昨天文章被秒盗,感觉有些心塞,其实写文真的不容易,有时光构思就要很长时间,一个场景写了推推了写,就是为了让自己,也让读者满意,还要常常熬通宵码文,所以请尊重我们的劳动,即便盗文,请至少推后三章。

第36章() 
安全家院子不大;很标准的三合院,正房三间;中间是堂屋;东西两间屋子都建有灶间;水井打在院子里,东西两厢也都是一拉三间;东厢用做仓房和库房,西厢住人;茅房建在西南角,虽说房顶铺的是茅草;整个院子倒是整理的十分整齐干净。

    院子也有个后园;不大;种些菜足够了。方伯与安轩前前后后把院子看了一遍,心里更加满意,问了价钱只要二十五两,价格也算公道,就一口答应下来。

    安轩家人口少,田地不多,只五亩左右,多是二等地,最终连田地带房屋以七十两成交,两家人写了买卖契约到镇上办好了过户手续,又交了一份给村里,方伯又趁机把户籍办好,等拿到地契房契,他们一家就正式落户到了青山村。

    房子有了,还不能立刻住进去,要从里到外修缮一番不说,家里日常要用的东西还缺了很多,都要一一买齐,加上安全田里的几亩冬麦也一并卖给了他们,还要打理,方伯一家顿时忙的团团转,连带着安轩和秦风也要帮忙参谋和采买,跟着一起忙活。

    与此同时,安如宝和宋初也没闲着,正忙着往后山上跑,说起他家这座后山,在青山村所有的山中并不算高,被村里人称作后岭,却只在山腰处沿河道蜿蜒出去一座小山包,整体是个圆锥形的多面体,这些面因朝向不同,土质植被略有差异,因安如宝早就对他有了大体规划,在此基础上,他需要对每个面进行分析勘察,是以每天吃完早饭就上山,天暗了方才下山,被秦风笑称是长在了山上。

    至于宋初,开始时安如宝是不同意他一起去的,毕竟要爬上爬下,劳累不说还十分枯燥,可宋初不干,腰上别着他新得的匕首,每天就跟着安如宝转,安如宝去哪儿他去哪儿,缠的次数多了,安如宝也就随他了。

    到了山上安如宝要忙着辨别土质,查看植被,丈量面积,这些宋初都不太懂,偶尔帮忙拉拉标尺,蹚蹚道,做些体力活,大多时候就在一边玩儿,抓兔子、追野鸡,掏鸟窝,有时看到花栗鼠窝也不放过,只要他到了山上,必定鸡飞狗跳,俨然山上一霸。

    因毛笔用的不太顺手,安如宝拿着从灶里取的炭条,勘察完一处就在纸上或描或写做记录,每每忙里偷闲看宋初在一旁一刻不停的闹腾,倒也觉得不那么劳累乏味了。

    后山面积不小,勘察工作持续了十几天,等方伯家的房子修缮一新的时候,安如宝也弄得差不多了,这一次光纸就用了厚厚的一沓,炭条无数,只要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他写个详细的计划,再做个预算,就可以跟跟阿爹阿么商量商量后山开发的问题了。

    房子修缮好了,等方伯一家把需要的一应家具用具买齐,找了个好日子,安轩叫了几家相熟的人吃了顿饭,一阵鞭炮过后,方伯一家正式搬了过去。

    几家相熟的,除了村长家,就还有那七家租户以及安华,席间安轩和安如喜提了要扩建房子的事情,安如喜点点头,道:“你们这院子虽说看着大,确实不太住的下人,向外展展也行,正好你这院子两边的空地都在你们的地契上,你们想怎么展就怎么展。到时候我给你在镇里做个登记就行。”安轩忙敬酒谢他,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建房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选址、设计、找人、准备建材,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大堆,既已决定要建,安轩和秦风立刻着手准备。先是选址,他家的院子东西两边都有空地,哪一边都行,最后听了方伯的建议,选在了西面,方伯的理由很简单,建在西面,两家更近些。

    院落的格局经由全家人讨论敲定后,就开始准备建房需要的材料。

    此时村里人建房大多用的还是泥坯,房顶用的茅草,安轩打听了一下,邻村就有烧制砖瓦的,只是价钱不低,村里人大多嫌贵,价钱安轩倒是不怎么在意,亲自去看了看,发现那些砖瓦窑烧制的砖瓦质量十分好,尤其是砖,用的是当地一种特殊的粘土烧制,烧出的砖呈暗褐色,非常结实,让他很是满意,按照大体的数量预定了一批,也有专门生产泥灰的,就用烧砖的粘土混合石灰制成,安轩也定了一批。

    至于建房最主要的木料,需要到山上去砍伐,因建房用的椽子檩子大梁都要用木头来做,木材需求很大,村里人建房,都要找人帮忙,这种找人全靠人缘,人缘好的找的人多,一天就能伐完,差一点儿的就要多两天,安轩一家刚搬来不久,相熟的就那几家,就算都来帮忙终究是不够,好在安轩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伐木前一天去找了安如喜,让他告诉村里人说有要去帮忙的,每人每天五十文。

    这种时候显然钱比人缘要重要,刚好现在农活不是太多,到了第二日,全村老老少少来了好些爷儿汉子,就是一些壮实的夫郎都来了,安轩照单全收,数了数,差不多四十几人,加上主动前来帮忙的安华、七家租户的汉子以及方建成、安立成,将近有五十人,安轩将人分成了四组,分别去不同的地方,到底人多力量大,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建房需要的木料都砍了回来,木料砍掉头冠和枝桠,在院子旁的空地上码了整整齐齐的几垛,这些木料要晒上一些时日,直到将水分晒干方才能用。

    因要留帮忙的吃晚饭,后半晌,路明,安俊、李新、韩石、赵雨等人就过来帮忙,安绍也和阿么一起来了,进院就先往四周看了看,没有看到安如宝,之后就一直心不在焉的,安俊也没指望他能做甚么,正好安丰一直在旁边捣乱,就让他抱着安丰去院里玩儿。

    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