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5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那些偏远山区,人口不集的地方,朱由校也有些犯愁。

    是进行并校,还是都成立一个小学堂?

    并校的话,孩子学不方便,而且需要住宿。对于孩子来说,幼年时期在父母身边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影响情商发育,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对于孩子来说,最幸福的是待在父母身边,父母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在身边能让他们感觉很安心。而离开父母身边的孩子,则是会显得彷徨不安。

    所以并不能太早的让孩子过集体的生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能不能把人口迁移出来呢?”朱由校心想,此时大明正好要对澳洲、北美洲进行占领,国内又要搞工业革命,人口不足成了问题。

    这也意味着,把偏远山区的人口迁移出来的整体思路是没有错的。那些待在偏远山区的人口,与经济发展是较隔绝的,同时生产力也不好发展,交通运输也都是一个问题,如果不把人口迁移出来,那要给那些偏远山区修路什么的,这又得花一大笔钱,而且教育方面也不好解决。

    还不如迁移出来成本低,而且能把人口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对于迁移出来的山区百姓来说,他们也是有利的。朝廷把他们迁移出来,自然是要把他们安置好的。土地、房屋都会帮他们解决。

    现在大明的问题是,土地资源越来越多了,人口根不扩张的速度。与其让那些人口待在偏远山区里种点地,不如迁移出来安置,算是继续搞农业的话,也可以给他们发个几十亩土地,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如果是移民到澳洲、美洲去,给他们发个几百亩土地都没问题。

    如今朝廷不仅是在海外有大量的土地,在本土同样也有大量的土地,查抄江南资本财阀的时候,查抄到了大量的不动产,涉及到的耕地面积达到八千多万亩,这土地兼并的程度简直是丧心病狂了。

    不过这些土地现在都变成了朝廷的,朝廷现在可以把这些土地分配给那些从山区里迁移出来的百姓。

    正好江南地区,接下来也是一个非常适合发展工业的地区,特别是轻工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实在没有土地可以分配,也可以迁移出来当工人,朝廷给他们解决户籍,并且给他们分配安置房。

    大明未来是不需要高房价的,毕竟大明有政治主权,而且也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后世的国之所以要高房价,那是因为必须那么搞,否则老百姓手的钱全都跑去买进口车、苹果手机之类的玩意,民族财富会大量外流,一旦民族财富大量流失,国也完蛋了,到时候不仅仅是国家出问题,老百姓的日子也要跟着遭殃。只有等国完成向高端制造业冲刺之后,在各个产业完成对西方的碾压,国货全面雄起的时候,国才不需要高房价。到时候降低房价,正好拉动本土商品消费市场,让本国的高端制造业出现一个梦幻般的超级市场,从而彻底腾飞。

    此时大明作为世界最先进的国家,没有民族财富外流的问题,自然也不需要什么高房价,政府不需要靠卖地来维持财政收入,土地成本也不高,安置房建设本身也不需要太高的成本,分配给迁移到城市的老百姓完全不成问题。

    从山区迁移出来的老百姓如果成为工人,户籍、住房、教育、医疗方面朝廷都可以解决,而在工人收入保障方面,朝廷也出台了保障体系,不需要如同农民工那样受人白眼。

    朱由校想清楚了思路之后,给出了多种迁移方式。

    第一种是建立新村,将条件合适的地区的自然村合并到一起,建立一个新村,把那些自然村的百姓迁移到新村形成一个行政村。

    第二种是迁移出来,当地政府分给土地,建立行政村。这个模式需要当地有土地资源,而且在当地政府手。

    第三种是迁移出来,迁移到外地,由朝廷直接分给土地,这个模式需要朝廷拥有足够的土地。

    第四种是迁移到城市当工人,朝廷帮助百姓解决业、住房安置等问题。

    第五种方案,是移民海外,朝廷分给他们几百亩的土地,或者千亩的牧场。

    这五种方案,由当地政府和山区百姓协商决定,让山区百姓自愿选择。从而将山区里面的百姓迁移出来,最大化的发挥他们的劳动力资源,并且也让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得到解决。

    迁移之后,山区的耕地、山林收归国有,对当地地主发放一定的补偿,拥有一定耕地的自耕农在安置的时候,可以多分配一些土地给他们进行补偿。佃农则是同样分配资源给他们,在朝廷的安置下完成基础资源配置,人均资源都不会少。

    山区的耕地、山林收归国有之后,当地政府则对原生林进行保护,对人造林则是成立国有林场进行经营。而对于较零散不好管理的林区,则可以由原先的地主继续经营,或者承包给个人经营。

    朱由校之所以可以指定这样的政策,是因为大明经过一系列的扩张之后,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资源。

    现在完全可以把那些缺少资源的人口进行迁移,然后把资源分配给那些人口,让他们完成资源配置,有一个更好的环境。

    正所谓人挪活、树挪死,穷则变、变则通。

    黄土高原和偏远山区的百姓为什么穷?是因为没有资源配置,或者他们拥有的资源太偏了,连交通都是问题,资源都无法完成正常交换。人窝在那样的地方,只能苦苦挣扎,根本无法有效的创造出财富。

    换个资源丰富的地方,问题自然也解决了。老百姓有了可以发挥他们劳动力、创造力的基本资源,产出的财富自然也多了,自然也富裕起来了,而社会财富生产多了,朝廷税收自然也增加了。

    同时现在朝廷感觉人口不够用,把那些劳动力资源没有发挥出来的山区百姓移民出来,也能填补这个缺口。

    这个移民政策,正好也把教育问题给解决了,还完成了资源配置,可谓是一举多得。此前朝廷已经把陕北的百姓大量迁移到了东北、西北甚至是海外地区,如今也收到了非常显着的效果。

    从陕北黄土高原迁移出来的老百姓,因为有了丰富的资源,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以前温饱都是问题,现在实现温饱已经完全不是问题,已经没有人再发愁温饱的问题了,很多老百姓已经把大房子盖起来了,而且家里还有了存款,日子过得欣欣向荣。

    如今这一次迁移山区百姓,主要是针对南方山地、丘陵众多的地区,而北方也有部分地区如此,也都在政策覆盖范围之内。

    这也是一次优化人口分布的移民活动,这个政策是要陆续进行的,而不是一两年可以完成的,朱由校制定了一个五年移民计划,争取在五年内解决大部分山区百姓的迁移问题,剩下的再后续进行重点清扫。

    这个政策,很快发到了内阁,内阁对政策细节进行了具体完善之后开始颁布执行。

    对于老百姓来说,改革之前和改革之后的朝廷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那是改革之前的朝廷像是一个不作为的朝廷,而改革之后的朝廷则是十分有作为。

    地方不再是自治模式,而是朝廷派遣大量官员进行管理,对社会的管理内容也十分细致。什么水利、农业、教育、林业、工商、民政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领域,官府都开始插手管理了。

    特别是还有国企,朝廷也开始做生意了。

    特是在北方的那些大型的重工业,清一色全都是国有资本经营的。国企开始大量从民企手夺取资源,最大的一个领域是矿业,随着改革的持续,各地的民营矿场纷纷被查封,然后由国有矿业公司陆续接手。那些小型矿产,则是进行重新招标承包给民营企业,但在税收方面可较高了。

    国企接手那些矿山,都是把铁路修进去,然后用火车运输矿石,在爆破等方面用的炸药也很先进。

    民营矿山技术落后,对劳动力资源又不能充分利用,确实不适合大规模存在。把一些小矿山承包出去,则是用来发挥民间创造力的。民间企业一旦用传统的方式开采矿山亏本了,自然会提高采矿技术。

    而在林业方面,国家也将大量山林收归国有。过去交通运输不是那么发达,所以大明的人造林面积并不是那么大,特别是在南方等地区存在大量的原生林,通常是在靠近河流的地方才有很多人造的经济林,砍伐之后把木头丢进河里顺流而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