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奏章进来奏报。

    “不错,葡萄牙人倒是识相。”朱由校满意的点头道。大明驱逐了西班牙人,并且不与荷兰人贸易。就剩下一个葡萄牙人了。

    葡萄牙人自然感觉如同天上掉了馅饼,而且哐当一声砸到他们头上。半天让他们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时候,大明的使者来了,和葡萄牙人商谈了一下大明对外贸易的新政策。

    大明的要求很简单,让葡萄牙人出一批造船工匠。同时改变贸易方式,日后葡萄牙人所需的商品,全部由皇家贸易公司提供。

    经过一番商谈过后,葡萄牙人同意了。

    不和西班牙人以及荷兰人交易显然对大明没什么损失,毕竟运输掌握在人家手上。远没有大明把货物运到欧洲来得实惠。和谁做生意都是做。不过只要朝廷垄断了对外贸易之后,日后那些商品的价格自然是想提就提。

    当前第一步,先让皇家贸易公司先插手进来,把业务抓在手里再说。下一步,就是打击大明的民间走私商船。

    年底让朱由校吃惊的,还是北直隶的人口增长。由于北直隶的就业形势良好,而且有很多基础保障福利,导致北直隶人口在天启二年暴涨,把下面的官员搞得叫苦不迭。

    “如今北直隶的人口已经增长至2200万,周边各省的贫民几乎是成群结队的来到北直隶。如今已经给北直隶带来了不小的治安压力。而且大量外来人口。一旦超出我们对工人的需求,就会造成很多问题了。臣以为,最好还是先取消当前的户籍政策。禁止外省百姓继续迁徙到北直隶。”沈潅对朱由校建议道。

    “人口竟然增长得这么快?岂不是说,北直隶都增长了五百万人口了!”朱由校有些吃惊,根本没想到这个年头,北直隶的人口竟然能够有如此快速的增长。

    “主要是其他省份的民生差了一些,河南、山东,甚至是陕西的贫民,都大量迁徙到北直隶。”沈潅说道。

    “五百万,不错,不错。”朱由校吃惊过后。感觉甚是欣慰,北直隶发展起来之后。能够养活其他省份五百万人口,这对于稳定北方的安民政策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局面。

    不过考虑到人口确实是增长得多了一些,继续增长下去,北直隶得经济都难以发展了。

    尽管北直隶对劳动力有需求,但未必是无限制的需求。一旦劳动力过剩,引发劳动价格上的竞争,工人拿到的工钱就会不断下降。

    “既然如此,那就限制其他省份的百姓落户北直隶。至于治安问题,朕会着手解决的。”朱由校对沈潅吩咐道。

    “是,陛下。”沈潅这个内阁首辅当得还是比较舒心,皇帝能从善如流,自然是让人省心。

    如果碰上一些刚愎自用的皇帝,那才叫糟心。

    朱由校想了想,继续说道:“暂时北直隶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调集多少资源支援其他省份的程度,所以还是要给其他省份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一个出路。只要是活不下去的百姓,都可以前往台湾谋生。”

    说白了就是移民,树挪死人挪活。

    普通百姓可能没什么门路,所以要他们挪地方,也是前途未卜。如果朝廷可以给个具体的目的地,并且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移民,那就不一样了。

    “陛下,今年我们在全国各省推广红薯,已经颇有成效。秋收过后,各地百姓听闻红薯产量甚大,已有种植红薯之意,来年粮食产量应当会增加许多了。加上朝廷如今规定徭役工期和距离,百姓负担已经减少很多了。就是碰上天灾的时候,朝廷能及时赈济,局面便可稳住。”沈潅对当前局势还是比较乐观,毕竟今年推广了红薯,还减免了受灾地区的赋税,又进行了赈济,还有五百多万人口来到北直隶谋生,怎么说北方各省的民生都好了许多。

    而且这个时候,北方各省百姓还是有些积蓄的。没有像崇祯年间那样被官府上下疯狂收刮,因此民生情况还不算是太差。

    当然沈潅没有意料到的是,天灾的规模还会持续扩大。特别是对于北方各省来说,因为气温的下降,耕作线还会继续南移。

    纵观历史,低温时期的中国,往往是最黑暗的阶段。因为小冰河气候,对农业文明来说有很大的打击。

    “明年还要继续加大红薯的推广力度。”朱由校吩咐道,先稳住局势,饿不死人再说。

    年底最重要的工作,当然就是财政上的总结与明年的预算了,这也是朱由校清点一年成果的时候。一番清点之后,发现内帑还有不少银子。

第220章:又是巨额军费() 
天启二年四个季度,财政盈利最大的自然还是铸币,通过和山西票号合作,大量白银被运到京城铸造成了银元。全年铸造的白银达到2。3亿两,盈利达到了4500万元。比原先预算的2500万元,还要多出了2000万元。

    各地铜矿的开采,以及铜钱的铸造,盈利倒不是太高,只有400万元左右,但是全年却铸造了价值1200万元的铜钱、铜元。盈利之所以被拉低,主要是铜矿的开采成本比较高。因为大力开采铜矿,很多价值不是太大的铜矿也在开采范围。

    尽管这些铜矿的开采拉低了盈利,提高了材料成本,但是却养活了不少工人,这倒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那些走私商人的资产,到了年底也都变现了大半,得到了1300万元左右的资金,加上此前朱由校手上剩下1500万元左右的抄家所得资金。

    以至于到年底,朱由校手上的银子,已经多达4800万元。

    不知不觉中,朱由校就已经把财政盘活了。不过这种财政增收方式,主要是靠铸币和抄家,然后达到财富再分配的目的。

    这样的方式,对于大明这种大量人口没什么事情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完全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可以抽调的。

    财富实际上是劳动所创造的,同样也要看人均资源的多寡。大明的资源其实不缺,只是分配上有问题。

    所以财富再分配,把这些财富花出去,滋养社会底层百姓,就能让经济换发生机。在市场的推动下, 创造出的财富自然也就多了。

    手上突然有了这么多银子,明年的财政预算显然是非常充盈的。

    内阁在年底,正抓紧做财政预算,不断与六部进行沟通,开支项目一个接一个的往朱由校这里报。

    军费上在天启三年继续增加。中央军军费预算上升到了1500万,中央军待遇比较高,军饷加上日常军用物资的消耗,以及装备的损耗补充。需要1500万才能维持。

    辽东镇军费则增加到了800万元,一定程度提高了士兵待遇,不过辽东镇士兵依旧有自给自足的模式。辽东土地肥沃,自给自足在有足够土地的情况下,倒还是可以维持。增加的300万元军费。一是用来提高待遇,二是用来筑堡,继续加强防御工事用的。

    东江军的军费,则给了300万元。

    还有边军各镇,按照之前的改制方案,每个士兵每年发放粮食7石,则需要支出军粮将近500万石。基本上北方一年的农业税,都留给边军各镇了。换算成银元,则是750万元左右。

    同时其他各个亲卫,以及7个守备混成旅。则拨给军饷300万元。

    新成立的海军,军费倒是拨出去了,海军还有500万元左右的费用,倒是不用计入天启三年的财政预算。

    总计下来,天启三年还需要支出军费3650万元,才能维持明王朝的军事开支。但如果和建奴打起来,规模还不小的话,没有留个几千万元,显然是撑不住的。

    “明年我们大明在辽东必然需要动一动,不可能再像如今这样以守为主。所以军费上肯定是少不了的。”孙传庭对朱由校说道,“臣以为,800万的预留军费是不够的。”

    “内帑就留3000万元,用于应对辽东战局。兵力都什么时候能布置好?”朱由校对孙传庭问道。

    “年底前。大部分兵力都可以就位。如今已经向金州调动了八个步兵师的兵力,炮兵师预计要到明年中旬,才能调往金州。”

    “好,爱卿准备准备,明年还是要爱卿替朕坐镇一下金州,否则中央军无人统筹指挥。中央军的组建。爱卿忙前忙后基本上都参与了,也就是爱卿最清楚中央军了,换别人去朕不放心。”朱由校对孙传庭说道。

    “臣遵旨。”孙传庭知道此事是不能推脱的,皇帝确实没有其他人选了。

    要论对中央军的熟悉程度,确实没有哪个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