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质子为皇[重生]-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的能力和身体,阿翁当真以为,这位新帝有本事将这些全都压下去?孙儿只怕,一旦南方事情更乱,新帝必然会将他一直不信任的宁远侯调去南方,到时候,谁人能挡得住敬王的脚步?天下必然大乱,长安必然大乱。阿翁与其到了大乱来临时再行择主,何不现下就择主?主公豁达大度,心有丘壑,能容天下有才之人。以阿翁的本事,若是阿翁肯现下就投靠主公,主公必然不会亏待孟家!”

    又是一阵沉默。

    孟三郎这些年里,先是被先帝重用,年纪轻轻,前途无量,孰料先帝突然过世,新帝继位,新帝却不怎么重用他,甚至还任由手下亲信排挤他,孟三郎的少年志向被打击的体无完肤,末了只能辞官远走他乡。

    他所遭受的这些,也终于让他知晓了这位新帝绝非明主,因此在思虑许久,又在昭地认认真真的考察了许久后,才终于定下心效忠昭王,并且从不曾后悔。

    而现下,昭宁王正是需要阿翁支持的时候,孟三郎自然也是不遗余力的劝了又劝。

    孟相被这个最出息的孙子劝了又劝,末了只能摇头道:“罢罢罢。老夫在你投靠昭宁王的时候没有反对,远山在十二郎留在昭地的时候没有阻止,这种情形下,将来就是说咱们不是昭宁王的人,却也无人会信了。”

    孟相长长一叹,转身对着北面的皇宫,深深叩拜三次,起身后,才对着孟三郎道:“老夫年迈不才,你且写信给主公,主公需要某做甚么,某必从命。”顿了顿,又道,“想来张相那里,应该也有了定论。若张相与老夫想法相同,那么,老夫或许能和张相商议,前去劝服谢相。主公与新帝皆姓谢,却比新帝胸怀宽广、志向远大、有容人之量,比起新帝,想来,谢相也不会拒绝此事。毕竟”

    毕竟,新帝谢容英的身体真的是越来越差了。虽没有病的快要死了,但是,却时常被病痛折磨,根本无法打理朝政。就算谢容英偶尔有精神了,太后高氏也会跑出来催促谢容英快些充实后宫――比起谢容英想要去抢谢远的儿子,高氏显然还是希望谢容英能够多在后宫“播种”,如此时日久了,说不得,谢容英也就能够有自己的孩子了。

    谢容英的身体本就处在病痛之中,还要在太后高氏的催促下去行房事。须知行房事太过,也是会伤身的,尤其谢容英身子本就不好,稍稍好转就被高氏催促着雨露均沾,谢容英又不知拒绝,这样的情形下,谢容英的身体只会周而复始的难以好转。

    偏偏这些事情,莫说是三相,就是唯一能劝的谢相都不去过问,众人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高氏与谢容英如此糊涂下去。

    若是之前谢容英能够生子,并且身体健壮的时候,四相未必就愿意让昭宁王上位,但是,现下眼看谢容英越来越糊涂,身体也越来越差,自登基以来,不但无寸功,还曾办下不少糊涂事情,更在他为帝的时候,令前朝皇室猖獗,竟是在南方令立小朝廷,定、敬二王更是同时谋逆,天下不稳,百姓如何能平安富足?即便这并不全是新帝之过,史书之上,也只会记载永平帝谢容英,无寸功,有大过,不堪为帝。

    孟相叹息许久,到得第二日,与张相一碰面,二人低语几句,就一道去了谢相府上。

    当然,除了谢相那里,还有长安城的一些势力强大并且也已经看不惯新帝的世家那里,也开始接待起了孟相与张相。

    长安之乱,再不能避免。

    皇宫。

    谢容英又一次病倒了。

    他其实也明白自己的病,除了因这病本就折腾外,就是因着太后高氏在他每每病好后,就让他去后宫“忙碌”。男子之精原本珍贵,尤其对于谢容英这样的常病之体来说,就更加珍贵。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谢容英不病才怪。

    可惜,除了高氏之外,谢容英心中也是想要再努力一把,生个儿子出来,因此并没有太过推拒。

    只是谢容英的想法很好,但他的身体却守不住。

    张老太医再次叹气,终是又劝了一回:“圣人还年轻,保养好了身体,将来活到百岁也未可知。而男子便是到了五六十岁,亦能使女子有孕。圣人如今才二十几岁,何必着急?不若将身子彻底养好,再清心寡欲一段时间,再行此事,或许,过得几年,圣人便能有自己的孩子了。”

    谢容英听罢,苦笑道:“朕如何不知?只是阿娘心焦抱孙,朕夜里又常梦到朕的大郎二郎,醒来之后,就夜不能寐。朕又能如何?”

    张老太医心道,你是圣人,是皇帝,更是家中的顶梁柱,而那等事上,只要你不去做,谁人还能强迫你去?你不肯听从建议,不过是你不想听从建议,你没有主见罢了。

    罢罢罢,既谢容英自己都不想保重自己的身体,他又何必去再招人烦?

    张老太医又叹息了一会,开了方子,就要离开。

    却听谢容英忽然问道:“听闻张老太医与那寇大夫还有些交情。张老太医可曾听说,昭宁王身体如何?昭宁王的独子身体如何?”

    张老太医心里“咯噔”一下,却还是恭敬道:“老臣与寇大夫信中只谈医术,不谈其他。不过寇大夫信里谈的大多是将士们在战场上受得伤或是积年之伤,并未谈过昭宁王父子,因此,老臣猜测,昭宁王父子,身体应当还好。”

    谢容英沉默了一会,才幽幽开口:“是了。他自小就聪明,阿翁时常担忧他慧极必伤,阿兄却说他达士通人,襟怀磊落,虽聪慧却通透豁达,知晓如何快活,不会憋闷到自己。阿翁后来瞧见他果真如此,身体还极好,还要阿兄与朕向他学咳!”

    谢容英咳嗽了几声,意味深长道:“现下看来,果真如此。朕与阿兄,论及此处,果真都不如他。”

    张老太医不敢再听,胆战心惊的站了一会,瞧见谢容英坐靠在床上,都能睡去,这才忙忙告退。

    宫中仿佛一切如常。

    高氏倒是想要再折腾谢容英,但是,洛平大长公主却突然进了宫,与谢容英痛哭了一场后,便请高氏去为文睿帝念经七七四十九日。

    只是如此一来,后宫诸事便无人可以主持。洛平大长公主这才主动请缨,将后宫大权暂时握在了手中。

    而长安城中,百姓依旧安居乐业,毕竟,宁远侯还在北边挡着呢,他们信宁远侯,当然不会害怕。

    然而,永平三年,四月,定王绕过安阳王,再次北袭,攻占一富足之州。

    永平帝大怒,又闻敬王在与突厥之战中损伤颇多,因此思虑几日后,便与朝臣商议,将宁远侯调去南方。朝臣争议三日,孟相等终于同意此事。

    永平三年,四月十六,宁远侯带三千铁骑,从北方一路赶去南方。

    宁远侯刚刚走了不到时日,敬王率二十万大军难袭,三个日夜,就破了和长安城相隔的一州。

    敬王与长安,仅有一河之隔。

    永平帝大怒,于朝堂之上吐血晕厥。

    待他醒来之后,看着身边陌生的宫人,不待发问,就听到那宫人告诉他,昭宁王以“护君王,清君侧,大义灭亲”的名义,带着二十万大军,已经从昭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来了。

    谢容英愣了许久,看着周遭他处的地方已然不是帝王该在的宫殿,周遭的物事也不再是帝王该用的东西,等到他要唤熟悉的人时,就见孟相捧着空白诏书过来。

    “圣人,如今大势已去,请写罪己诏与退位诏书罢。这些,还是圣人亲自写的好。”

117。第 117 章() 
“圣人,如今大势已去,请写罪己诏与退位诏书罢。om”

    谢容英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愣了好一会,才喉咙干涩的开口道:“孟相,你在说些甚么?莫非是朕又做梦了,只不巧,这次的梦,竟是个不太好的梦。”

    孟相原本面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只是木着一张脸说出的那番话。

    可是这会子,瞧见谢容英这副可怜模样,心下一叹,露出三分怜悯之色,叹道:“圣人并没有做梦,臣也没有入圣人的梦。臣方才所说,乃是最后的劝谏――毕竟,如今圣人大势已去,北面有敬王虎视眈眈,只差一步,就能冲入长安城,令圣人沦为阶下囚,前朝废帝。东面昭宁王不日就能赶到长安,到时候,昭宁王想要的,就不只是一个见圣人只行半礼的好处了。只不过,昭宁王终究是仁善之人,更与圣人有着幼时的情意,因此才会提前告诉咱们,要是咱们能劝服圣人在他来之前写下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