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这景象,他一拍大腿。

    卧槽、亏了。

    早知道哥们儿也带上几百件羽绒服来啊!

    看着李宪一脸的懊恼,一旁的徐茂和才露出了笑容,“别急,这都是小打小闹。等到了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你再看看。那他娘的才叫刺激!”

    六个多小时之后,列车到站赤塔。

    这地方李宪倒是听说过,记得在零几年的时候,这边有一次神秘的军事演习,有好事的俄罗斯的网友做了个热成像的“丧尸事件”视频出来,轰动一时引起了恐慌,后来经过证实是假的才算作罢。

    可是现在,这个地方还没有什么军事基地和核电站之类的东西,只是一个俄罗斯边疆的小工业城市而已。

    当列车到站之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钟,气温低的吓人,李宪裹着件羊毛军大衣都感觉后背嗖嗖凉,感觉呼出去的气都马上变成了冰一般,鼻尖冻得难受。

    但是外面的车站却是异常的火热。

    或许不能将其叫做车站,而是叫做市场更合适一些;

    一排排的集装箱林立在车道两侧,里面扯了电线灯火通明,黑压压的人群正等在那里。

    一直没有动货的徐茂和这才对手下的伙计招了招手,众人合力将那一人多高,压的实实成成的大包抬了下去。徐茂和二话不说直接走到一个集装箱前,交200美元的租金,然后开了包。

    五百件羽绒服,用压榨机打的包是啥概念?

    这边刀子割下去一个口子,里面的羽绒服就像崩爆米花似的,“嘭”的一声就摊开了。

    见集装箱有了主,一大堆人就围了过来。有俄罗斯人,也有中华人,不过这些人可不是买主,而是翻译。徐茂和随便在人群之中挑了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穿着灰色羽绒服的中华人,便点了根烟自顾自的站到了摊位之前。

    不大一会儿,一些看起来像是真正买主的人到了。各个摊位前响起了叽里呱啦的交谈。

    “老板,他问两千只望远镜换你这批羽绒服行不行。”随着一个穿着军大衣的俄罗斯人到了摊位前说了一通,那个翻译立刻对徐茂和问到。

    “让他哪凉快哪儿呆着去!”

    随便回了一句,徐茂和对李宪呵呵一笑,“老弟,这就是赤塔大市场,在这儿,你的货没价,以物易物!摸准了,一笔生意一台桑塔纳,那可不是吹牛逼的!贼他妈刺激!”

    看着面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各个摊位前嘈杂的交谈,李宪信了。

    没过多久,就有一个俄罗斯商人和徐茂和达成了一致。仅为交流的过程太墨迹,李宪便将注意力放在了别处。等到回过头来的时候,徐茂和已经让伙计封库。

    “哎?成了这是?”

    李宪连忙问到。

    徐茂和颔首一笑,伸出了两根手指,活像做了个剪刀手:“二十台乌拉尔。日他妈的,不太好往回运。”

    李宪和王铁成的下巴惊掉了。

    乌拉尔,也就是俄罗斯的乌拉尔摩托车,这老家伙虽然是五六十年代的产品,但是因为构造经典性能优越,能在高速上跑出一百多迈的速度。

    之前在买那台幸福250的时候,李宪就在摩托车经销处见到过这车,国内一台卖四千多块。

    徐茂和的那些羽绒服值多少钱?在哈尔滨任何一家被服厂里,一百块钱能整出一大包!就这五百件儿羽绒服,李宪强烈怀疑值不值五百块。

    这利润,太大了啊!

    因为是以物易物,所以现在只是达成了协议,真正的成交要在明天对方将摩托送来才算结束。

    徐茂和让手下伙计坐受,直接带着李宪和王铁成,跟着那翻译乘坐出租车到了市里。车上,李宪得知翻译名叫黄河,是在苏联时期就定居在俄罗斯的中华人。之前在一家报社当文字编辑,可是这两年日子过得不太好,只能在大市场找些生计。

    除了翻译之外,也把自己的家里当成了临时旅店饭店,出租给倒爷。

    在黄和家里,看着黄河那屁股比椅子都大的俄罗斯老婆,再看着两口子年轻时候的合照,李宪都惊呆了。

    这他妈太具有欺骗性了,身材走样道这个程度简直匪夷所思、不过黄河那个更像是毛妹的女儿,倒是出落的相当水灵。

    嗯,歹竹出好笋。

    饭桌上,徐茂和一边啃着干巴巴的黑面包,一边含糊的问李宪道:“老弟,你这神神秘秘的,也不带货过来,到底想干啥生意?”

    正在这时,餐桌旁的收音机里,传来了一阵颇为正式的播报。听到广播里面的内容,黄河用俄语大骂了一句。

    他老婆和女儿则是一脸的无奈。

    李宪好奇,便问:“老黄大哥,这说的是啥啊?”

    “哎、盖达尔又搞幺蛾子。说是给没个居民发什么认购券,凭券购买一些工厂的股份。现在那些工厂都废了,要那些认购券有啥用?”

    听到这话,李宪精神一振!

    对于经济休克计划始末,他只知道大致的事件,却不知道具体的日期和进程。现在听到这条广播,他知道……自己来的时机,刚刚好!

第102章:就是这样() 
通过黄河的口述,李宪大致清楚了目前俄罗斯的情况;盖达尔主持并实行的经济休克疗法,现在已经走到了关键阶段。

    在自一月份政府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之后,物价在短时间内的稳定后开始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扶摇直上。到了一月份,俄罗斯的消费品价格已经较1月份增长了六十多倍。

    由于生产原料和燃料价格开放过早,到了6月份工业品价格上涨了二十多倍,企业工厂纷纷压缩生产,一方是买不起,一方是生产不起,整个市场供求陷入了死循环。

    按照正常的计划,政府打算对货币和财政实行“双紧”,限制各项政府支出,可为了刺激市场,政府只能加大力度增发货币。根据黄河的说法,一月份的时候1000卢布还能够一家人一个星期的用度,但是到了现在,连一双好一点儿的皮鞋都买不到了。

    而刚才的广播,说的就是盖达尔的会议讲话内容。

    大致的意思就是认为改革之所以险象环生,危机重重,是因为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起不到作用,价格改革如同沙中建塔,一遇到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崩塌。为了加快私有化进程,之前已经为每一个俄罗斯合法居民颁发私有化证券,但是鉴于目前的进程迟缓,再次鼓励人民自由购入企业或工厂股份。

    “嘿!白给这么好的事儿,你们就去买啊!”

    听到这儿,徐茂和来了兴致。

    黄河叹了口气,“都说入股入股,入股有啥用?工厂大部分都停工了,换了股份也出不来钱。换了有啥用?”

    “那些认购券都去哪儿了?!”听到这儿,一旁的李宪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焦急地问到。

    “喏,之前有人说一张认购券换五万卢布,我们一家三张,都换了钱了。五倍认购,换来的钱都没够吃一个月饭。嗨、”

    李宪颓然的坐到了椅子上。

    妈的、还是来晚了啊!

    不过回头一想,这么大的便宜不可能没有人意识到。而且换个角度来说,就算自己收购了足够的认购券,作为一个外国人,也不太可能将厂子的所有权拿过来。

    隐隐约约之中,他觉得不对,自己肯定是忽略掉了某个环节。

    在经济休克疗法的全程中,92年的十二月份是一个关键月份,铁定会有一波倒爷盛宴。

    可是节点在哪儿?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呢?

    带着苦思冥想,李宪在黄河的安排下进入到了客房。

    虽然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况遭的很,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个前苏联的中心国家基础设施建立得相当完善。就连赤塔这种边陲小城,都是大板楼林立,里面天然气,热水管道齐备。家家户户备有电话,而且接打都不花钱。

    只是这个年头打跨过电话还需要去专门的地方,李宪暂时没办法联系国内。

    为了做倒爷的生意,黄河特地租下了隔壁邻居的房间。屋子够宽敞,三人刚到一人一间。

    李宪正带着一肚子的纠结洗澡之际,便听到有人敲门。他以为是徐茂和或者是王铁成,便只围了条浴巾,将门打开了。

    没成想,黄河的女儿卡佳正身穿一袭丝质睡衣,俏生生的站在门口!

    看得出来,睡衣之下……明显是空的。

    李宪发誓!

    自己活了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