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7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脑海之中,她已经勾勒出来了一张被绝望与麻木充斥的画面。

    想到那样的具有震撼力的照片放在报纸的头版之上,刘梅美整个身子都颤抖了起来。

    啊!

    灾难的美。

    。。。。。。。

    “这。。。。。。这就是灾区?”

    两个小时之后。

    聊城阳谷县,看着采访信息中所谓的“目前最严重的蝗灾区”刘梅美连同两个同事呆若木鸡。

    说好的的麻木与绝望呢?

    说好的疲惫的身躯和木讷的表情呢?

    不是、、

    说好的蝗灾呢!

    面前这一片不大的山坡上,怕不是聚了万来号人,追的蚂蚱在空中直画瓢是怎么个事儿啊这!

    这哪里是蝗灾啊,这尼玛是人灾啊!

    天上飞的蝗虫,能有人多嘛?

    不见得吧!

    刘梅美有点儿怀疑人生。

    “老乡!老乡!”

    正在刘梅美整个人都混乱掉的时候,他身边的同事拉过了一个老汉,“老乡,这。。。。。。就是咱省蝗灾最严重的地方?”

    “昂?”

    老汉一愣,见到面前三人的样子,顿时明了:“你们是过来采访的吧?”

    “对啊对啊。老乡,这是我的记者证,我们是羊城晚报的记者,特地过来采访咱们省的蝗灾受灾情况的。”

    “你们来晚哩!”老汉黝黑的脸上,绽开了一朵由皱纹编成的花儿,“都这个时候了,还他娘哪有蝗灾?前两天就给抓的不能叫灾了!你们要是采访的话,那赶紧趁着天上还有蚂蚱多拍几张照片,要是再等两天,怕是你们连蚂蚱都看不着哩!”

    “。。。。。。”

    看着急匆匆扔下这么一句,就要抄起罗网去捕捉天空中已经为数不多的蚂蚱的老汉,刘梅美一阵无语。

    “老乡,难不成,咱省内现在蝗虫最多的,就是这儿了?”

    她回过神来,赶紧问了一句。

    “啧、”刚刚走出两步的老汉停下了脚步,“也不是,要说野生的,最多的也就是这儿了。不过现在又不少扣大棚养蚂蚱的,你们要是腿勤勤,就往聊城里头走走,那边多的是哩。”

    养殖?

    听到这个词儿,刘梅美再次怀疑人生。

    不是说好的闹蝗灾嘛?

    这才几天的功夫?

    怎么还养殖上了?

    濒危到这个程度了?

    晚报三人面面相觑,他们搞不太明白、

    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啊!

    。。。。。。

    谢家庄。

    谢老汉和王三孩那一片被蚂蚱祸害光了的果园,现在已经大变了模样。

    在一颗颗所有青叶都已经被啃食一光,在深秋还未来临之前就光秃秃一片,远一瞅就跟郭冬临或者是葛优一般纯粹的果树下,一排排双层的大棚已经扣了起来。

    整个庄子的人都在数以百计的大棚之间穿梭游走,忙活着将切得细碎的菜叶等食料散进大棚之中。

    临近山坡的第一排大棚之中。

    谢老汉和王三孩正蹲在闷热的大棚之中,看着大棚内疙疙泱泱的蚂蚱,面露愁容。

    “你说谢老哥,咱们这大棚里边温度都这高哩,咋还有这么多蹬腿的?”

    谢老汉也是紧皱着眉头,拿着烟袋杆子干啯着。

    烟袋锅并没有点燃——大棚之内不通风,他怕在里边抽烟,熏着大棚里边这群宝贝疙瘩。

    “没听人家专家说嘛,到季节了!都说秋后的蚂蚱秋后的蚂蚱,这个时节,公蚂蚱和母蚂蚱配了之后,那母蚂蚱产卵自然就死。不碍事儿,我打听好几遍哩,人专家说,只要交配的好,卵产下来,大棚里边儿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住,到十一月份之前,咱还能出一批货!”

    “真这说的?”王三孩惊喜,问到、

    现在外面的蚂蚱都已经快被抓光了,早几天前,从收购倒腾蚂蚱给新北集团这笔生意中尝到了甜头的老谢就打起了主意,在果园里扣上了大棚,将抓来的活蚂蚱开始人工养殖。

    这几天蚂蚱衍生产品出口生意火爆的新闻省台天天播,可是眼瞅着,这野外的蚂蚱就已经快被抓光了。像他们这样动起了心思,开始养殖蚂蚱的,这些天可不是一家两家、

    倒不是这些人心思活,一眼就看透了这蚂蚱生意火爆,明年的需求量必然极大。可是蝗灾可不是年年有,才动起了养殖的心思。

    而是在几天之前,政府和农业部就给受灾地区下了文件,鼓励地方政府带头,将蚂蚱养殖这一块做起来。

    现在整个灾区,谁还不知道蚂蚱比粮食还他娘的金贵?

    一时间,养殖蚂蚱的风潮随着出口蚂蚱产品的火爆掀了起来。

    而谢家庄,就是第一批抓住这股东风,响应号召的地区。

    半个月之前,还看着蚂蚱咬牙切齿,恨不得这些祸害人的畜生咔吧死绝的谢老汉,此时仍然焦急万分。

    看向那正在雌蚂蚱身上奋力耸动的雄蚂蚱,他恨不得自己顶上去。

    “使劲儿日,你倒是使劲儿啊!多生点儿种,来年咱老汉能不能发财,全仗着你们出力不出力啦!”

    当刘梅美被庄子里的老人引到大棚之前,掀开塑料布的一刹那,就听见大棚里边的老汉咬牙切齿的说到。

第811章:树立一个商业传奇() 
“老乡,咱这养殖蝗虫是从啥时候开始的?”

    大棚之中,好容易稳住了心神,从怀疑人生之中走出来的刘梅美拿出了笔记本,开始了采访。

    谢老汉可不是第一次面对记者了。

    在水灾过后,受灾严重的谢家庄成了媒体频繁造访的地点,作为水灾之中的幸存者,也作为新北物流高层的家属,谢老汉可是没少面对摄像机。

    此时,面对刘梅美的询问,老汉是一点儿也不打怵:“也就是这几天,没瞧见这大棚塑料布都是新的嘛?才扣起来。”

    确实如此,刘梅美打眼一看,头上崭新的塑料布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鱼鳞般银白色的光辉,不禁对一旁的同时示意,令其将这一幕拍摄了下来。

    “这成本不低吧?老乡,养这个蝗虫,有赚头?”

    要不是看在刘梅美是记者的面子上,谢老汉都不想理她!

    有赚头?

    多新鲜呐!

    建一个大棚就用点纱网塑料布和钢管,一个五十平方米的大棚建造下来不到一百块钱,种虫都是现成抓过来的,几乎没有成本。

    一个大棚平方米可养1000只左右的成虫,每天喂一次碎菜叶子。谢家庄这一处养殖区,一共五十多个大棚,才投入了不到四千块钱!

    蝗虫这东西皮实的很,平时不用怎么照顾,老娘们儿和小孩子没事儿的时候就经管了,根本就不耽误老爷们儿干其他的活儿。

    成虫的繁殖率为85%,现在谢家庄三万多只成虫,每只母蝗虫产卵40…80粒,按照现在的规模,谢家庄的这处大棚一批就能繁殖出28…50万只幼蝗!

    减去20%的伤亡率,这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下来,那可就是22…44万只成蝗!

    每300只的重量在一公斤左右,那可就是800多公斤的产量。现在全省几百家企业都在做蝗虫加工,成虫的市价已经炒到了十块钱一公斤。这一批秋蝗虫下来,一个小小的谢家庄产值那就是八千多!

    而相比于这个收入,谢家庄一共才投入了多少成本?

    那四千块钱建成的大棚,还是一次性的投入哩!

    第一年建好了棚子,第二年不用继续投资,虫卵自给自足,那赚的钱就是干剩啊!

    就这,还问有没有赚头?

    “这闺女怕不是傻,就是根本不知道咱山东这蝗虫现在是个啥行情哩!”一旁,看着谢老汉沉着脸不想理那挺漂亮的女记者,王三孩嘿嘿一笑,不厚道的讥讽到。

    被两个老农鄙视,刘梅美瞬间就闹了个大红脸。

    看着地上已经有死去的蝗虫,赌气似的指了指,“大爷,你们这蝗虫都有死的了,这都说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头儿,这一批死了的蝗虫,你们怎么处理?喂家禽么?”

    “噫!”王三孩子连忙摆手,宝贝似的把那已经凉凉的蚂蚱捡了起来,放到了大棚里边的一个铁皮桶里。

    憨笑道:“可不敢喂小鸡儿!金贵着呢!咱这一斤蚂蚱,那要是摘了翅头,抄过一遍水晾晒干净,那可就能卖十块钱一公斤,估摸着再等个十天半月,价格可就奔着十五块钱一公斤去了!”

    谢老汉嘬了一口没点燃的烟袋锅子,撇了眼面前这个啥也不懂,就会瞎巴巴的女娃:“娃娃,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