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最重要的一点他没说,就是东北在这一轮改革之下的滞后。

    不过这件事情现在说出来,就显得有些惊悚了——那是十年之后才能看出来的事情。

    哪怕它正在发生。

    听完了李宪一条条的分析和论述,孙卫民的脸色沉了下来。

    “孙书记,孙书记?”

    沉默了好久,孙卫民才被李宪叫回了魂。

    “啊。”他将皱成了川字的眉头略微舒缓,看着面前这个年轻的企业家,试探性的问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吗?”

    可是问完,他就后悔了。

    自己堂堂一个一号,竟然把想法打到一个只有二十多岁的小年轻身上,属实是病急乱投医。

    “有!”

    他却没想到,李宪快速的给了肯定的答案,而且非常坚决。

    “哦?”孙卫民意外,“你倒是说出来听听,怎么整。”

    李宪几乎是没有犹豫,伸出了三根手指:“从现在开始,兴工业,投科技,留人才。”

    在没有回到这个时代之前,李宪经常混迹于各种社区和贴吧,对于家乡经济,在那个时候有相当的键盘侠和货真价实的经济学大能讨论。虽然各有各的讨论方向,不过最终汇集到一起,基本就是这三个路子。

    “咱们龙江没有的自然环境恶劣,冬季时间长,农业肯定是不用考虑的,就算是经济作物种的再多,也没办法超越温暖且日照时间长的南方。”

    “那你的意思是,放弃发展农业?”明显,这第一个说法,孙卫民就能不同意。

    “当然不是!”李宪立刻否认,“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不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抓。可是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这一番话下来,孙卫民微微坐正了身子。

    李宪更进一步,“举个例子,就比如我手下的这个山特产开发公司。不就是以制药工业,保健品产品来带动了林区的林下资源开发吗?”

    “孙书记,您要清楚一点,农业是根基,但是农业绝对不是出路。拿最简单的来说,咱们东北地区,一年有将近五个月的冰封期。在这段时间,绝大部分的农民都无事可做。只有同时发展其他产业,找到经济的突破口才能带动地区的发展。

    可是您说,咱们龙江能发展什么产业?房地产,或许可行,可是咱们的地缘放在这里,远离经济中心,自然环境还不好,同样受到冬季冰封期不能施工的影响,房地产较南方回款慢,产业肯定是发展不起来。

    可是工业不一样啊,生产线一开,只要供水供电,那可是春夏秋冬都能生产。工业规模大了,才可以创造足够的工作岗位,才可以留住人才,才可以提供更多的利税来发展地区。”

    听完了李宪的分析,孙卫民暗暗点头。

    可同时又叹了口气。

    之所以询问李宪这个青年企业家对龙江省经济的感受,是因为临时调控处那边儿委托国家统计局对省国营企业的一个摸底报告出来了。

    按照这个对龙江省900多家国企的调查报告显示,到93年十月份,这些企业的总资产为1041亿,可是负债却达到了1007亿。企业负债率平均高达百分之七十七,与十年之前相比,资产增长了4倍,可是负债却增长了8。6倍。很多老国企每天还在生产,但是制造出来的产品往往从生产线上搬下来,就直接拉到了仓库之中。按照这份报告显示,省内乡级以上工业企业的库存产品总价值已经达到了五千多将近六千个亿。

    连年亏损,效率低下,产品难卖,资金紧张。

    这就是省内工业的情况。

    现在临时调控处那边又在干预地方改革进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兴工业?

    谈何容易。

    孙卫民摆了摆手,将案头一份报告中的一页抽了出来,放在了李宪面前,“你看看吧,但是只可以看,不可以对外说。”

    哎呀?

    看着那蓝色封皮的文件夹,李宪吞了口唾沫。他还以为是什么绝密。

    可是当翻开文件夹,看到临时调控处的文件抬头,再看到里面那一组组惨不忍睹的数据时,他的脸僵住了。

    原来就是这个东西、

    这些信息,谈不上什么保密不保密。也就是政府当这种东西是个秘密,觉得这种集体企业的大败局是一件丢人丢到了姥姥家的事情。

    可是殊不知,在民间几乎是个人都已经知道了国营企业不好过的事实。数以百万千万的国企职工,早就像是百万千万的传声筒,将各自单位的情况在民间传开了。

    而那些带着血肉筋骨的口口相传,可是比这冷冰冰的数据还要耸人听闻。

    “你刚才说的那些,跟我一个小辈的论调相似,纸上谈兵罢了。你们这些年轻人总是想当然的地方太多,太理想化。”

    听到孙卫民的评价,李宪心里不服。

    他其实还没说完。

    报告上面的说的其实并非是龙江省一省工业存在的问题,而是计划经济时代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在93年应该还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在三年之后,一个叫吴敬琏的人,会在《改革》杂志上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抓大放小。

    也就是重点扶持有潜力的大型国有企业,而放活小型国企,以达到迅速和市场经济接轨的目的。

    不过这个方法,他没敢说。

    因为这个理论,将直接导致几千万的国企职工失去他们现有的岗位。

    对于经济环境来说,这是一剂良药。可是对于那些活在数据之外的老百姓来说,太苦。

    这个方法说出来,自己怕是会被无数人骂上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

    。。。。。。。。

请个假()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w ww。xxbi quge。c0m新笔趣阁内容更新后,需要重新刷新页面,才能获取最新更新!

第325章:道不同() 
“你对这些数据,有什么想法?”

    见李宪沉默不语,孙卫民问了一句。

    “嗯……”李宪略微沉吟,有些犹豫:“不知道孙书记指的的哪方面的?”

    虽然不太了解李宪,但是孙卫民觉得面前这人实在太不实在,自己明明都已经暗示到了,事情已经完完全全的摆在面前了嘛!

    “就是这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现在临时调控组的意见是,这些国有企业不能动,起码来说不能大动。但是我省要发展,要进步。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对这个有什么看法想法。我说的就是这个。”

    许是李宪的级别太低,孙卫民连机锋都懒得打,直接掀了底。

    没想到他这么直接,李宪咂摸咂摸嘴,语不惊死人不罢休:“这么发展下去,龙江省在二十年后,将成为全中国经济最差,发展最慢的省份。没有之一。”

    听到这话,孙卫民先是一愣,随即便被没来由的一股愤怒侵袭,“说话要负责任,你这么说的根据在哪里?”

    ……

    就在孙卫民办公室里一番论战即将爆发之际。

    门口站岗的小武警刚刚将一个工作证交还给了一个女人,并利落的举起右臂,敬了个礼。

    女人看起来二十五六岁,但是一身藏蓝色的女士职业西装,外加那厚厚的黑色棉服,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

    短发很利落,五官极为周正。如果说给一个人的综合五官打一个分数,满分一百的话,这个女人足以打到八十。可是在她眼角之下的一颗泪痣,却让这八十分的面目,有了一百分也难以企及的媚意。

    有的女人,让看乍一看就很惊艳,可是看的久了就感觉无非那么回事儿。可是有的女人,乍一看你只是觉得还行,可是越看越有味道。

    这个女人,明显就是第二种。

    将手中的凤凰自行车在省委楼后的车棚里停好,女人看了看大森严庄重的大楼,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走了上去。

    来云浩正翘着二郎腿,坐在皮椅上接着一个电话,听到外面的敲门声,他立刻起身打开了房门。当看清门外的女人时,他立刻换上了一副惊喜的面孔,“哎呀,小薛来啦!”

    女人微笑着点了点头,“我爸……在忙?”

    “啊!”来云浩抬手看了看表,笑道:“书记在接待个客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