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电子风云-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延安正在餐桌前审稿,道:“你就臭显摆,这两天逢人就吹,我听的都不好意思了,回头晚上你可少说两句,别跟献宝似的,让人笑话。”

    白萍道:“你还说我,你显摆少了?昨天我回家来,在楼下就听见你和人二楼的王主任说个没完,尽夸自己教育有方。”

    胡延安道:“我那是传授经验,怎么能叫显摆呢?”

    胡一亭微笑回房,闭眼往床上一躺,面前浮现出童牧清丽的容颜,和那双惊心动魄的大长腿。

    胡一亭从璀璨的短盹中醒来,已将近晚饭,一家人便出门前往鸿宾楼。

    鸿宾楼饭店坐落在国泰路,往北不远就是市政府,在湖山算是小有名气。原本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几年前才改了私营,翻修的更加气派了,价钱也上去了。

    翻修之前,胡一亭家在这吃过几次,后来菜价不断上涨,几年下来贵了一倍,于是家里亲戚朋友但凡请客,都下意识的回避此地。

    时近五点,客人都来齐了。

    父母办的这次庆功宴,请的都是自家亲戚。

    胡一亭的爷爷奶奶,一个叔叔一个姑姑,两个舅舅一个小姨,外加他自己家,三代人一共七家,凑满了两桌。

    好在这年头都是独生子女,大圆桌加两把椅子便能坐得下。

    酒菜上来,寒暄一番,胡一亭的大舅站起来道,“来!我提议,为胡一亭浪子回头干一杯。”

    大舅妈当时就在大舅腰里捅了一下:“胡说八道,什么浪子回头,多难听呀!胡一亭聪明的很,现在知道上进了,这叫奋发有为。”

    大舅之前喝的有些猛,红着脸对胡一亭道:“胡一亭啊,还是你舅妈有文化啊,你大舅不会说话,来,这一杯大家庆祝胡一亭奋发有为。”

    两桌亲戚纷纷举杯,胡一亭笑着,满饮一杯,立刻被小舅夸奖好酒量。

    父亲胡延安只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胡一亭的大伯在市粮食局担任仓管科长,小姑在医疗器械厂当工人。

    大伯今天满脸透着高兴,叮嘱道:“胡一亭,这次考的好!大伯要好好夸奖你,你别松劲,就这样认真读,考进你姐姐她们读的附中,将来进大学是没问题的。”

    大伯比父亲年长十岁,但结婚较晚,两个女儿都在上高中,大闺女叫胡小梅,小女儿叫胡小莲。

    胡小梅和胡小莲只差一岁,一个上高二一个上高一,都在师范附中,以往每次家庭聚会,胡延安和白萍必然要督促胡一亭学习两位堂姐刻苦读书的精神。

    胡小梅面带微笑,小口抿着面前的一杯可乐,看着眼前胡一亭。

第21章 温馨家宴() 
胡小梅印象中,胡一亭自从上了初中就变的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没什么进步,始终没个像样的表现,如今这小子居然能考出全班第一,听说居然也是全年级的第一,这实在令她刮目相看。

    胡小梅道:“胡一亭你这次成绩很好,五中的年级第一名,考附中准没问题!”

    胡小莲就比较直接:“胡一亭,你开窍啦?是不是二叔给你请了家教?进步好快啊!听说你这次数理化生四门全都是满分,你简直神啦!快说!有什么诀窍?”

    胡一亭憨厚地笑着。

    他上辈子,看着这两位堂姐先后考进同一所金融类名牌大学,毕业后又在外资银行当了白领,尤其是胡小梅,几次跳槽后成了荷兰银行的投行部主管,心里别提有多羡慕了。

    但她们那时候却有些看不起当时正在读研的胡一亭,觉得他在父母离婚后变得越来越孤僻,与他来往越来越少,只有每年春节,一大家子人吃团圆饭的时候,彼此才寒暄几句。

    胡一亭并不怪她们,毕竟自己那时候对于家庭,有些自暴自弃,成天钻在学术中,甚至有点厌世的想法,对她们并不热络,人家又有什么理由热脸贴你冷屁股呢?

    见胡一亭不说话,坐在他旁边的爷爷胡启文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小子,这就对啦!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这才不枉费爷爷给你取的名字。”

    胡小梅眨着大眼睛问:“爷爷,原来胡一亭的名字是您给取得呀?那我和小莲的名字呢?”

    胡启文笑道:“你们名字是你爸爸起的。”

    胡小梅道:“爷爷偏心。”

    胡一亭奶奶笑着搂住胡小梅道:“爷爷要是偏心,怎么会住在你家?”

    胡小梅呵呵笑着,撒娇地抱住奶奶。

    胡小莲好奇地瞪着圆圆的大眼睛,问道:“一亭这名字有什么特殊意思吗?我怎么觉得很普通?就跟我爸我叔我姑他们一样,什么遵义、延安,西柏,太老土了。”

    爷爷胡启文笑着说:“哪里土了?那都是革命圣地。至于胡一亭嘛,爷爷是搞建筑的,你们知道中西建筑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吗?”

    三人摇摇头。

    胡启文道:“西方人在文艺复兴之前,住的都是城堡式建筑,窗户逼仄如隙,作用除了透气就是打仗,没有一点情趣。直到后来东方文明逐渐传到欧洲,西方建筑才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窗户。而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钟爱自然,喜欢大空间大格局,亭、台、楼、阁、馆、堂、榭、所,无不尽可能多地设置窗户,一方面采光,一方面取景,以小空间来拥抱大空间。中国古建筑中最了不起的发明,我觉得就是亭子这种建筑,四面全部敞开,除了支柱没有一堵墙,完全通透,完全开放。这里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意境之美!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气度和胸怀!唐人有句诗‘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就是这样的情怀感受。中国古人历来见到大自然的美景,就流连忘返,想要设法在其中盖一个亭子,从而尽可能少的破坏天然,却又能畅快地居于其中,领略大自然的意境。”

    胡小莲嚷道:“啊呀呀!爷爷偏心!原来胡一亭的名字这么有意境!怎么不给我也取个这样有名堂的名字呢?”

    一旁大伯母听见,也笑着打趣道:“不怨小莲妒嫉,连我听了都觉得爸爸您偏心呢。”

    胡启文慈祥地笑着,满足地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胡一亭在旁正听的得意,一脸笑意。

    他早就听父亲胡延安说起过自己名字的由来,这次却是第一次听爷爷亲口说出来,即使是上辈子,也没得到这样的机会呢。

    这时候大舅的声音传来:“延安,你别想太多,现在胡一亭开了窍,读书成绩这样好,你和白萍的任务就是供他上个好大学。至于下岗什么的,有什么好担心的?全国都在下岗,可日子不还照过么。”

    白萍喝了几杯酒,脸色红润,豪爽道:“以前我倒是成天担心下岗,现在胡一亭读书好了,我倒反而一点不担心了,如果要我下岗,那我就算是在街上摆摊卖馄饨,也要把儿子的大学供完。”

    胡延安欣慰地望着妻子,眼神里透着感激。

    “我家白萍说的对,只要胡一亭不让我操心,下岗怕什么,我不缺胳膊不少腿,哪里不能挣钱吃饭。”

    胡遵义道:“延安你别担心,你一个编辑,又是报社这样的铁饭碗,怎么可能下岗。万一弟妹下岗,你缺钱的话,尽可以来找我,我手里还有些积蓄,拿来供胡一亭上大学没问题的。”

    胡一亭坐在那听着,心里五味杂陈,既有对大伯的感激,又有对家庭条件寒酸的伤感羞惭。

    这时,小姑、小姨和大舅、小舅也纷纷表示,只要是胡一亭读书需要,他们拿钱出来完全不是问题。

    胡延安叹气道:“唉,要怪就怪我太轻信人,要不是……”

    听了这话,胡遵义立刻拦住:“过去的事就别提了,今天大家高兴,你说这些老黄历干什么。”

    胡一亭知道胡延安想说的是啥。几年前,父亲的老战友找他借钱,声称自己的在广州的生意需要去香港进货,父亲二话没说,将家里三万多的存款全都借了出去,谁知那老战友这一去再没了音讯。

    那些钱可是父母前半生一分分攒下的血汗钱。为了这件事,胡延安和白萍不知吵了多少架,后来总算是达成了君子协定,从此家里再也不许提起此事。

    没想到今天,胡延安却又想起了这段倒霉的过往。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这一顿庆功宴吃到晚上7点半才结束。

    这年头,人们胃口好却还不富裕,点菜知道量力而行,满桌菜肴被吃得见底,一大家子人有说有笑的走出饭店。

    路灯昏黄,在每个人身上撒下了温暖的色调。和亲戚们说再见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