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跃龙门-第9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鞠完躬,李家明走到讲台前,打开了自己的iPad,暗暗鄙夷了两句自己的虚伪。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谁让人家是太子殿下,该拍的马屁还得拍一拍。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的讲座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但这是我多年前便想讲的,因为我本人及我的家庭便是这一制度的被牺牲者。那时候,你们城里人吃白米饭、穿的确凉,我跟我妹妹吃的是薯丝,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烂衣破裤。只不过,时隔多年以后,我能以一种理智的态度来表达对这一制度的看法。

    Ok,现在我们来说说户籍制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户籍制度,实质上是以职业和经济、组织、文化等三种资源为基础,辅之以劳动分工、权威等级、生产关系、制度分割等原则的十大阶层;是一种社会阶层或者说是社会结构的划分,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是出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首先我们谈经济原因:我们建国初期模仿苏联的发展模式,实行的是重工业发展导向,实质上是通过剪刀差,即工业产成品和农业产成品的价格剪刀差,剥削农民来促进工业的发展。这也是当年我们农村人穷,而你们城里人相对富的真实原因。”

    侃侃而谈的李家明,话里有些怨气地用手指划动着iPad屏幕,投影仪幕布上显示出从建国之初至上世纪90年的各项国民经济数据,最后小结道:“户籍制度保证了农业从业人员的稳定,即能稳定的获取剪刀差,这段时期的户籍制度是最严格的,人口迁移只有上学、工作调动等原因。”

    “Ok,我们现在来谈政治因素”,久居美国的李家明也染上了一些白领的毛病,动不动会嘣两三个单词出来,但他的分析却是一如刚才的详尽、尖锐。

    “以重工业为指导的发展模式,注定了其对劳动力的吸纳有限,大规模的人口从农业部门流出,城市与工业无法充分吸收,将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我们的政府宁愿以户籍的方式将农民,锁定在低效率的农村土地上,也不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同时,城市人口享受着农村人口的供养,即在政策上拥有比农村更好的倾斜,比如社会保障、产品供应、金融支持等。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也是建立在前面所说的剪刀差基础上,注定无法供应给庞大的农村人口,因此严格的户籍制度维护了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发展是依靠人口红利发展起来的,即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是,我们的政府却并没有由此为契机,打破了已经严重滞后的户籍制度!”

    配合着李家明的讲解,幕布上出现数学模型,用二元经济理论对他的论述进行佐证。

    “大家看,这个模型已经充分地解释了我们为什么现在是国富民穷的现状。从图形上看,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工资水平没有上升,即代表了人民的收入没有增加,即国富民穷。”

    台下一片寂静,虽然现在的政府对言论控制没有了二十年前的严格,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批评政府的失误,前排的教授们不禁捏了把冷汗。可已经执教数年的李家明,早不是当初那个禁止学生提问的博士生了,转瞬又把话给圆了回来,给政府变相点了个赞。

    “综上所述,我们的户籍制度是历史的产物,实质是牺牲了农业的发展来促进工业发展,同时通过对人员的束缚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这种制度在政治上是正确的,但在道德和道义上是可耻的,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Ok,毕竟这已经过去了。我认为站在理智的角度上,我们过于针对、批判过去的政策没有任何意义。道德的制高点总是不断的变化,站在当时的执政者立场上,这也确属无奈之举,谁让我们的基础太薄弱、太穷了呢?

    时过境迁,我们废除了农业四税,开始对农村进行反哺,表明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视农村、农民的利益。这是好的变化,农村的前途也开始变得光明。从经济的角度上看,也只有把农村发展起来,把农民的购买力培养出来,我们的经济转型才能顺利,否则将无从谈起。”

    (本章完)

第1034章 投名状(下)()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北美市场大、消费能力强,美国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实在是得罪不起。因此,李家明不敢过于沾染政治,就怕FBI那帮孙子查水表,扣一个妨碍国家安全的大帽子下来,阻挠汉华在欧美的继续发展。

    红色帝国人口多,市场潜力大,经济也已经起飞。白肤碧眼的Kyle他们也深怕得罪,即使他们的Boss拿的是华国护照、总部还设在人家的首都,也只好按李家明的意思办,同意将大量现金存入国民银行,投资到华国来。

    这还不够,还得拍个让人浑身舒坦的马屁,让人家引为知己,才能保得了十年太平。因此,李家明在母校搞了个名为讲座实为演讲的破玩意,呼吁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还不够,借着芝大放假在北平逗留的时间,深谙建策之功高于执行的李家明炮制出一系列文章,提出‘立足国情稳妥推进,合理引导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主张;并对照记忆中的一些印象,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用探讨的口吻提出来。比如针对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不力,他提出让城郊的集体土地入市,加大土地供应;针对日渐疯狂的囤房、炒房行为,可以仿照欧美征收物产税……。

    同时,李家明也对一些被事实证明无效、甚至是有害的做法,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论证。比如政府限购,简直就是给楼市火上浇油,越调控越将房子变成稀缺商品,反而推高了房价。

    最后,李家明辛辣地总结:我们的房子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来炒的。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尤其是捅了政府、地产商、城市原有市民、已购房者等等一大批既得利益者的肺管子。激进派嘲讽他太保守,保守派讥笑他站着说话不腰疼,更有不长脑子的键盘侠怒斥他在为谁说话。

    一时间,笔墨与口水齐飞。

    不管谁人支持,谁人反对,拍完马屁、献完策的李家明挥挥衣袖,来了句‘时间是最好的裁判’,施施然地登上他那架集团花了一亿美金购置的公务专机,回芝大商学院继续当他的院长。

    高明!

    洛杉矶的张领事如此评价,然后让他这个客人来沏茶。

    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也不请客上门,知道怎么回事的李家明打起精神沏茶。或许是在学识光环的影响下,名满天下的李家明动作轻缓不带烟火,从洗茶、冲泡、?封壶、分杯、分壶到最后的奉茶,优雅得象是古时的士人。

    拈着景德镇的似玉白瓷杯,刚才还调侃打趣的张领事,被李家明的沉静感染得沉静。轻闻着幽远的清香,抿着甘厚的茶汤,久居异国的张领事居然想起了老家的山水,不禁幽然道:“家明,你这心静功夫独步天下”。

    装出来的,温文尔雅不过是工作和事业的需要,到了关键时刻,李家明也能一样地装得很真诚,而且是让人信服的真诚与坦诚。

    “呵呵,逼出来的”。

    “何解?”

    清静、恬淡、寂寞、无为,这些词汇不过是强加上去的,事实的真相是上辈子李家明为拍曾强的马屁,特意去跟茶艺师学的。只不过因为后来的家庭变故,事业又再无突破可能,四十不惑的李家明最后走进了书斋沏而已。

    可这些话不能说,说得太文雅也不符合李家明经常自命‘真小人’的作派,因而自嘲道:“张叔,我跟你们不同,我是从最底层爬起来的。我十二岁师从我岳父,无师自通地去看《儒林外史》、《老残游记》、《金瓶梅》,你说我十四五岁时对着书上学沏茶,所为何事?”

    饶是听多了李家明的传说,家学渊源的张领事也吓了一跳,半晌才叹道:“进则思治国平天下,退则思归隐自然,我们文人的宿命。”

    “呵呵,你是政客,我是商人。”

    真名士自风流,张领事暗赞了一声,调侃道:“你一个博士、教授、学术新锐都自比是商人,那还有文人一说吗?”

    “有”。

    此人背景雄厚,且私德上不失君子之风,李家明毫不迟疑道:“我见过的就有三个,我的两位蒙师安贫乐道,我岳父只问建功不问毁誉。我的启蒙老师教会了我底线,我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