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跃龙门-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莫看那个位子没工资、没配车、没秘书,能享受的副处级待遇连根毛都没有,可却代表着脸面。只要父亲坐上了那位子,不要讲他本人,就是王贤成这样的手下,都会觉得很有面子的咧!

    可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别看那只是个副处级闲职,可有多少正科级领导都梦寐以求?

    国人喜欢给人贴标签,谁是谁的人,谁跟谁又是一伙的。那位大佬帮父亲搞了个副处级帽子,那就意味着父亲站了队,能得到大佬的关照不假,但也要受大佬的差遣,若是大佬倒了霉,那就得祸及池鱼喽。

    “家明,现在当老板的,谁不找个靠山?田依林以前那么霸蛮的人,不也跟以前的杨县长关系好得不了?”

    这事李家明还真不认同,要不是晓得蔡书记会一路高升,他都不想让大哥、二哥去给他当秘书。当官的人,哪个都有些不干净,出了事就连累一大片。做企业的,还是老实做企业,政治上的事少参与,只要跟政府操持良好关系就行。

    “王叔,事情不能这么看的。我们可以跟蔡书记搞好关系,却绝对不能落人口舌,影响别人的名声。再讲回来了,就那个帽子戴着,除了称呼上好听一点外,还有实利不?

    会招人忌的。

    那么多正科级领导都搞不到的东西,让一个农民搞到手,等人家有机会时,还不会为难我们?我们是开厂的人,不是当官的人,有个政协委员的帽子戴着,不让那些小鬼乱来就行。”

    这倒也是,王贤成叭了几口烟,同意道:“要的,我晚上去寻他谈。”

    “莫急,这事让他来问,我们不要主动。哎,改组的事,谈得怎么样了?”

    姐夫与妻弟之间,还会不通气?何况上风口,还坐着个大肚婆。

    会意的王贤成连忙道:“家明,刘新跟帅勇都想通了,方案由你来定,你说什么,他们照办就是。不是我讲闲话,你跟我们是自己人,陈东不过是个半路加进来的外人。”

    聪明人!

    靠股份说事,那叫以势压人,智者不取。

    李家明起身出了亭子,在祠堂里端了三杯茶过来,换掉喝得差不多了的茶水,诚恳道:“王叔,陈东讲的也有几分道理,大家都有功劳,钱就应该大家都有份。讲老实话,我也没想到曾春会搞出棉籽壳种银耳的技术,要是晓得的话,我就不会定那个三年的约定。”

    人哪有前后眼?在这一点上,王贤成非常佩服李家明的仁义,要是以前对曾春不仁义,人家有了这么好的技术,会主动回来寻求合作?

    “当然当然,你又不是神仙,谁晓得我们运气好,春伢子会搞出这么好的技术?”

    沉吟了一阵,这两天跟大姐商量过的李家明,与王贤成商量道:“王叔,我以前带毛伢他们贩笋,也是一方面按资金,另一方面按出力大小来分钱的。这次也一样,我们也按资金、出力大小来改,你觉得行不?”

    王贤成大喜,连忙道:“行行,你讲了算。家明,讲句良心事,你办事是最公道的。”

    “要的,那我们再让他们吵两日,看能不能吵出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来,反正他们又不参与生产、管理,影响不到公司的正常运转。”

    “要的要的,那我先走了。”

    “莫急,还有件事,你去跟我姐夫和陈东商量一下,先把香菇的销售迁回来。丁常务那人我晓得,不给他点盼头,不会轻易答应什么的。”

    在内地国企里混过的人,很多事不用领导明言,也知道如何办。

    正起身的王贤成连忙道:“要的,我明日就跟他们谈。县里要做大事,我们私营企业出力是应该的,但也要量力而行。”

第448章 公司分裂(四)() 
在有足够利润驱使的情况下,一项新技术的推广速度是骇人听闻的。

    袋装香菇种植从引进到小规模推广,不到四年的时间,已经遍地开花。香菇的零售价格也从四五块钱/斤跌至两块五/斤,香菇干的价格也从四五十元/斤跌至了不到三十块钱。

    日本市场规范得好啊,有严格的法律监管,单单一个农药残留问题,就将大陆的无数菇农、贩子挡在门外。加之日本人固执的排外操性,即使质量能达标的个别菇农,也只能通过日本商社这一奇葩组织,受他们的盘剥后才能进入日本市场。‘山里人家’公司不同,进入这个行业早,从一开始就严格控制农药使用,而且通过‘塚越’商社曲线进入日本市场获得了高额利润,这就是陈东来找李家明‘讨公道’的底气。

    没有他陈东,李家明能拿到100日元/斤的鲜菇收购价、1000日元/斤的干菇收购价?

    这也是邓灏一直愿意跟陈东谈,而不是直接拒绝的原因。这事有讹诈的意味,但人家确实有这个讹诈的实力!

    ‘松本’、‘吉野’等商社的收购价又跌了,鲜菇跌到了51日元/斤、干菇跌到了549日元/斤。若是失去了陈东这个合作伙伴,公司就得去接受‘松本’、‘吉野’的盘剥。今时不同往日,这项技术扩散得如此快,短短两三年工夫就遍地都是,陈东有资金、有渠道,其他县区有技术、有资源,他完全可以另起炉灶,与他人合作。

    那就谈呗,陈东要求以他持有的股份为底线,以销售公司去年与今年的总赢利乘1。5估值,收购销售公司30%以上的股份;邓灏以刘新、帅勇他们持有的公司股份为线,只同意卖出10%以下的股份,而且以今年公司的赢利乘3估值,两人谈得只差想打架。

    “阿灏,我们互让一步,18%?不能再少了!”

    “不可能!你要了18%,阿新、阿勇、成叔呢?没有他们,你赚个屁啊?”

    “阿灏,做人不能太死心眼,他们有钱吗?”

    邓灏虽然没有陈东聪明,但多拖一天、多争一分股份那都是利益,他哪会轻易让步?

    “做人不能太没人情味,公司是他们搞起来的?”

    一个半粤省老乡,用普通话吵了近一个星期,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来,倒是他俩的手下到处跑马圈地,将廉价质次的棉籽壳银耳,推销到了大江南北。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当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产品的包装变得很重要。除了一些非常节俭的家庭主妇外,稍稍宽裕的人家都会选择包装精美、价格差异不大的产品,有钱的人甚至就乐意花高价,买漂亮、高档、有面子的东西,最好是能用人民币做成衣服穿在身上。

    当‘远山’公司的精致包装棉籽银耳出现在市场上时,瞬间与那些散货银耳拉开了档次,受到顾客的欢迎;而那些高档杂木银耳,就因为包装是廉价但精致的木盒,由于标明了原材料是栗木、椴木等原因,也迅速被不差钱的顾客买走,甚至被人用来当成馈增礼品。

    产品的热销、市场前景的美好,让王贤成等不及新厂房的建成,迅速将崇乡、高桥那些闲置的校舍改成生产基地,将大批的农民变成了工人,将产能迅速扩大。以前答应与陈东站同一阵线的刘新、帅勇,见公司发展如此快,也扔下那些野望,跟在曾春后面带着工人没日没夜地干。销售公司的股份那是没把握的事,眼前扩大的产能可是看得到的钱!

    一直在与邓灏拉锯的陈东,眼看着又一个生产基地建成,眼看着公司里的员工走路都是小跑,也终于耐不住了。一天谈不拢,销售公司的利益就与自己一天无关,人家拖得起,最好是拖到这项技术被人发现,被大规模扩散的那一天。

    可陈东去找李家明谈时,他就是一句话,‘你们都没谈拢,找我干嘛?’

    推脱、冷眼旁观的李家明倒是很有看热闹的闲心,每日给孩子们上完课,都会去陪正安胎的大姐聊聊天、帮她按摩按摩肿胀的小腿。

    “大姐,我们以前跟柳本球谈收购的事,都谈了近一个月,姐夫这才谈几天?要有耐心。”

    “行行,我打电话给姐夫,差不多就算了。”

    听完大姐的抱怨,李家明去客厅里,打电话跟姐夫商量道:“姐夫,王叔他们的股份,你怎么考虑的?”

    要说邓颢还真是个实诚人,见妻弟打电话过来主动提起这事,也不藏着掖着。

    “阿明,这项技术是曾春搞出来的,但又是以原来的技术为基础,而且生产是王总在管理,公司能发展这么快,他也是有功的。于情于理,这部分利润都要分他们一份。

    阿东那边吧,虽然他的要求有些无理,但日本市场太重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