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娱乐天王-第5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情的观众们打不通凤凰电视台的电话,然后在杨铭粉丝们的引导下,全部涌向杨铭围脖的个人主页,纷纷在这个《舌尖上的华夏》导演围脖里写下他们的感概!

    “支持导演,拍了一部非常好看的纪录片!”

    “导演年纪虽然年轻,但是拍的这部纪录片可绝对是一部经典之作!”

    “以后只要是你这娃子拍的玩意,我都会收看!”

    “杨大威武,杨大威武!”

    。。

    这么火爆情形不仅没有如别有用心人士预计那样,过了开头的新鲜感,这部纪录片的势头也就会慢慢恢复正常。

    显然,娱乐圈只要是不傻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种预测。

    有谁看到过一部纪录片在播出第二集的时候,最高收视率会达到18。6%,无限接近与20%,即使那些大制作有着豪华演员阵容的电视剧,都不敢打包票能达到这么高的收视率。

    可是,杨铭拍的这部纪录片能!

    面对杨铭这么妖孽的成绩,不少人心中越想,越是感到邪门!

    一部纪录片竟然也能有这么疯狂的收视率,力压同档期诸多大制作的电视剧,这难道不算邪门?什么还算邪门?

    第二天,外界对于昨晚凤凰电视台播出《舌尖上的华夏》的反响,要比第一部强烈的多了。

    或者说因为第二集的持续火爆,已经点燃了整个外界所有媒体对于这部纪录片的关注热情,这部纪录片的火爆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这次加入对《舌尖上的华夏》报道的媒体,已经不再局限于华夏国内了,世界各地的华人新闻媒体都对这部纪录片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因为凤凰电视台创新的收看方式,不少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能通过网络收看这个新兴的电视台。

    米国的一份华文报纸,在今天刊登的一则新闻,很快就被国内各大网络媒体转载传播,并引起了国内无数民众的共鸣。

    “我在米国看《舌尖上的华夏》是一件情感投入很大的事。有人说,吃大概是最能把所有华夏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在米国读书时,发现几乎所有留学生都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因为在米国很难吃到正宗的中餐。还记得有一次犯了鱼香茄子馋,专门托有车的米国朋友载我去遥远的米国超市买材料。朋友一开始很难理解为了一道菜天遥地远开车几十公里的疯狂之举,但做完饭后(以我初级的厨艺),他就不再疑惑了。”

    “出国的时候是笼统地想中餐,想水煮鱼、想火锅、想刀削面、想广式点心,回到燕京,就想爸爸做的山芋粉圆子炖肉。美食事关童年记忆和身份认同,是最有效的族群凝合剂。身为华夏人,再怎样的“世界主义”,他还是会有一颗华夏胃——一颗见过世面的、被惯坏了的、挑剔的华夏胃。”

    “《舌尖上的华夏》的聪明和讨巧之处就在,给华夏人看,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和地域包容融合;给外国人看,是软实力建设。”

    这是一个在米国留学的游子,在无意之间看到凤凰电视台杨铭拍摄的《舌尖上的华夏》这部纪录片后,感慨万千,带着无限怀念写下这段文字,然后上传米国的一个华人留学生论坛,引起众人的共鸣,就被一家华文媒体转载,形成了强烈的反响。

    并且米国的这份华文报纸还这篇报道起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标题——“《舌尖上的华夏》何以感动我们这些异国游子?”

    在《舌尖上的华夏》第二集播出之后,国内是持续火爆,反响强烈,更因为这个时间正好是在春节前夕,这部纪录片的热度,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褪却,反而越加火爆。

    再加上国外华人媒体们的推波助澜,一时之间,《舌尖上的华夏》这部纪录片的影响力通过全世界的华人,传播到了各个国家,开始慢慢吸引外国人对这部纪录片的好奇。

    至此,业内人士都清晰的认识到,现在再也没有谁能够阻挡《舌尖上的华夏》,成为国家宣传片的步伐!

    ————

    今天心乱很悲剧,加班到晚上8点,下班一看,电瓶车的电瓶给撬了,看着被撬开散乱的盖子,心情瞬间不美丽了,这种莫名失去的感觉,实在是太让人难受了。

    唉,无名的难受!

    。。。

第542章 确定() 
让所有人对《舌尖上的华夏》这部纪录片不再会有任何疑问成为国家宣传片,既不是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响,也不是国外华文媒体的热情。

    而是官府上层具有重大政治影响力的几大媒体,终于对《舌尖上的华夏》这部具有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做出了正式官方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百姓日报》就在头版头条对《舌尖上的华夏》做出了长篇的评论报道。

    “电视专题纪录片《舌尖上的华夏》满足了普天下吃货的视觉饕餮,对于看惯了肥皂剧和娱乐节目的普通观众来说,这一剧集隆重的走台着实惊艳。”

    “有人的地方就有伙食,有伙食的地方就有吃货。凤凰电视台推出的系列电视专题纪录片《舌尖上的华夏》满足了普天下吃货的视觉饕餮,对于看惯了肥皂剧和娱乐节目的普通观众来说,这一剧集隆重的走台着实惊艳,虽然才仅仅播出二集,但因而好评如潮,引起了人们的街谈巷议,成为近一段时期以来的收视热点。”

    《百姓日报》可是华夏官府第一大报,可以说这份报纸的新闻评论报道,可是代表着官府上层方面的风向标。

    而在今天的报纸中,《百姓日报》用头版头条来报道一部电视专题纪录片的新闻评论,可见这部纪录片已经确实引起了官府国家方面的注意,并且还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不然《百姓日报》也不会报道如此倾向明显的新闻评论。

    而华夏另外一大官府媒体《光辉日报》也用相同的格调报道了有关《舌尖上的华夏》的新闻,更是坐实官府上层已经决定让杨铭拍的这部纪录片,用来作为国家宣传片进行传播的事实!

    《光辉日报》:“剥落美食主题的外衣,《舌尖上的华夏》归根结底逃不出人文地理的题材。就算片子的讲述再碎片化,再竭力跳脱传统的按区位和菜系分划介绍华夏饮食的思路,但是因着与自然的密切关联,饮食终究无法褪去地理的色彩。”

    “更主要的是,片子并非真的在普及华夏的美食,而是激发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展现一地一处风物的魅力,激发观众对这一文化的想象和向往,才是人文地理类题材的核心价值。”

    “所以,我们看到贯穿在《舌尖上的华夏》剧集之间的,是浓厚的抒情性,导演和撰稿人不遗余力地在讲述的间隙插入对华夏饮食的情感或文化升华。有抒情,没热情,看得到导演对民族饮食文化的自豪,但是看不到对吃本身的热爱。”

    “舌尖上的华夏”,“舌尖”不过是个定语和幌子,“华夏”才是中心语和重点。

    在《光辉日报》的新闻评论中,数次提起导演这个名词,虽然没有点出杨铭的真实姓名,但是毫无疑问,作为《舌尖上的华夏》这部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导演,杨铭的姓名已经被官府上层不少人暗暗记在心中了。

    对此,娱乐圈诸多人士对于杨铭能够获此殊荣,简直就是羡慕嫉妒恨,恨不得他们代替杨铭成为这个屡次被《光辉日报》点名表扬的导演。

    两大官府媒体正面做出对《舌尖上的华夏》新闻报道,立即浇灭了那些一线电视台大佬们的继续拍摄想法,彻底掐掉了那些大佬们心中最后一丝念想。

    国家宣传片这个事情是尘埃落定,注定与他们是没有缘分。

    面对这个结果,大部分一线电视台的大佬们只得无奈接受这个苦果,纷纷让下面人停止拍摄,撤销还在商议中的拍摄计划。

    至于一些已经被电视台邀请过来的导演和摄影师,纷纷被电视台告知取消拍摄计划,气得那些导演和摄影师直跳脚,如果不是各家电视台立即安抚,答应不少承诺和条件,才把事情平息下去,还不知道闹到什么样呢!

    虽然大部分电视台停止拍摄,取消了计划,但依然还有两家电视台没有宣布停止拍摄的消息。

    那就是狮城电视台和魔都电视台。

    因为他们两家电视台都是邀请了世界级的知名摄影师前来华夏参与拍摄,可是现在还没有拍摄,就要取消拍摄计划,终止合约,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