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第一女状元-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了桥,再往右走不到半里路,卖二手桌椅板凳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晴岚知道,这是赶大集约定俗成的位置吧。

    几个孩子在一旁叽叽喳喳,讨论得热火朝天,潘老爷子并不阻止,笑着看孩子们讨论和挑拣,等东西选差不多了再出来砍价。

    姥爷真是个人才啊看着一脸从容的潘老爷子跟卖家讨价还价,一番话说下来,卖家的额头汗涔涔的,价格也只有原来的一半儿,看的晴岚打心眼里佩服。

    买完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已将近午时,几个大人把东西放进马车,两个家丁赶车回潘家卸货,剩下的一行人继续浩浩荡荡的往北宫走去。

    北宫不是行宫,是地宫,模拟地狱修建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修这样重口味、阴森恐怖的宫殿,有黄泉路奈何桥和十八个殿组成。每个殿代表地狱的一层,里面的布景就是人死后在这一层地狱所遭受的苦难,所以造型特别狰狞,十分可怕。

    潘老爷子不打算带孩子们去北宫,放在现在就是r级的,不合适,万一吓着孩子们咋办。他们现在要去的地方,是北宫和城隍庙之间大概有三里地的一段路,庙会的主会场其实就是在这段路上。

    一眼望去,街上大部分是小孩,还有年轻的姑娘小伙儿,一般定了亲的小情侣或年轻夫妻,也爱来庙会上约会逛街。在诸多摊位中,糖人和糖画无疑是围着最多小孩子的。

    晴岚不爱吃糖,不过不妨碍她接过潘老爷子给每个孩子买的糖人——按照个人的形象捏出来的,很传神。

    来庙会的人明显比赶大集的人少多了,而且多是城里人家,不过也非常热闹。路中央打头的是舞龙舞狮,高高挑着绣球,摆来摆去;后头跟着锣鼓手和高跷队,踩高跷扮相丰富,什么八仙过海啊,什么渔樵耕读啊,边扭还能翻个跟头劈个叉什么的,惹得观众纷纷叫好。

    除此以外,街边还有一个个撂地儿演出的小摊位,什么猴子跳火圈——那猴子很小,穿着个小红裙,被人抽着鞭子蹦火圈;还有什么人肉千斤顶,滚铁圈——晴岚看见那人在一个大铁圈里不断翻滚,做各种危险动作,很担心他头晕掉出来,众人随着他的摆动一阵惊呼。

    不过最令晴岚惊奇的是:那是人吗?

    五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头发在脑芯子上梳成一股大辫子,辫尾被拴在一个类似伞状的大木圈子上,那木圈子离地有十来米高,连接着一根粗木桩子,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她们随着木圈的转动也在空中被甩起来,跟转经筒上的流苏珠串子似的甩起来!还做着各种动作!!!

    我的天呐晴岚只觉得头皮发麻,这简直是人肉版的空中大转盘啊!连个安全带都没有,全靠自己的头发连接木圈子,万一没绑好或头发晴岚担心地看看周围,掉下来会不会砸死几个?

    潘老爷子见几个孩子看的入迷,解释道:“这些姑娘都是杂耍班子里的,五岁进班,十五六就会被撵出来了。别看这样,班主对这个要求还很严格,得符合一项特殊要求”

    瘦么?

    “必须亲娘活着。”潘老爷子说的时候孩子们听的极为认真,这事儿连丁希承都不知道。

    “啊?为啥?”

    “因为她们每次表演之前都得让亲娘给梳头,每根头发丝绑成什么样,亲娘心里都有数,要是换了别人”潘老爷子没有再解释下去。

    晴岚:很可能像那个洗发水广告一样:“不但头皮屑没了,连头皮也没了”

    丁希承边看杂耍,边把两个家丁指挥的团团转,手里全是小吃。几个孩子也饿了,一路边走边吃。

    当然,他们给自己是定了任务的,并非单纯地来庙会吃喝玩乐,还有为潘二娘开的食肆做市场调研的目的。

    “这肉火烧的皮儿也太厚了,而且一点也不酥!”丁希承苦着脸看着手里咬了一口的肉火烧。其实人家皮儿没多厚,就五毫米吧,可比起潘二娘的两毫米,挑嘴的丁大少爷很不满。

    “这蒸饺也太丑了!”潘二娘的蒸饺大小一致,个个九个褶子,跟晴岚的小手差不多大,像个胖胖的月牙,皮薄馅儿满,一嘶溜还有汤。

    “这馄炖一点味儿也没有!”李十三放下勺子,皱着眉头递给赵侍卫长,快帮爷打扫(吃)了!

    潘家的馄炖食材丰富,除了肉馅里要加鲜虾和马蹄莲增鲜以外,汤底儿特别讲究,必须是三年以上的老母鸡,放在砂锅里炖一上午,瓢了油,盛在煮好的馄炖碗里。浇上晒干的红辣椒用香油熬成辣椒油,配上一点sx老陈醋,加上腌好的香椿芽和切成菱形的鸡蛋皮,再撒上甜蒜和香菜末儿,才算一碗完整的馄炖。

    “我的天,这是包子么?第一口没吃到馅,第二口小爷就咬过啦?”

    丁希承一路边吃边抱怨,把几个孩子逗得笑不可抑。

    潍县的城隍庙叫个城隍庙,但不是个真的城隍庙,至少跟别地儿的城隍庙都不一样,供奉的是达摩老祖。之所以后来出名,是因为苏轼苏东坡曾在这里过过夜。

    “话说那日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人困马乏。苏轼赶不及”潘老爷子喜欢跟孩子们讲古儿,孩子们也被他抑扬顿挫、说书般的语气和跌汤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了。

    李十三:我要给父皇和哥哥写信!给他们寄好吃哒还给他们讲故事!

    善良的李十三一直觉得被关在皇城的父亲和哥哥十分可怜。

    景泰帝:

    等丁家的家丁驾车来接他们回去的时候,每个人手里都是各种玩具和零食,晴岚挑了两个花灯,一个荷花灯一个兔子灯,打算拿一个给诰哥玩,另外一个待会儿送给三叔家的明冉。

    节后,晴岚为二月初的入学考试准备起来。

    县学属于官家机构,是全县城最好的学校。学内开设了蒙学和梅、兰、竹、菊四个班,也是阶梯性的四个年级。

    蒙学只要户籍是潍县县城,经过简单的测试(就是问你名字年龄,家住哪,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舒大郎语),交钱就可以读了。读蒙学的最大年纪为十岁,超过这个年纪就不收了。读蒙学两年后可以参加升入梅班的考试,考试时间为每年的冬至,蒙学的优先条件就是:有三次考试的机会,也就是说,在县学念蒙学的时间不可能超过四年。但像舒大郎这样考了三次也没考上的,只能去读私塾或在家自学了。舒老爷子给舒大郎选择的私塾离县学不远,是一对夫妻开设的,潘四娘也在那个私塾里教书。

    只要年满6岁,户籍是潍县,县里的任何乡镇村庄都可以,经过严格的考试,前六十名会被县学录取,读梅班。原来梅班分成男班和女班,但能考进来的女学生极少,所以女班被取消,若有极个别的女生能考进来,也在一个班上学习。但大部分家里条件好些,能读得起书的女子读的还是私塾,比如潘五娘。

    梅班的要求严格,考试难度也很大,但学费是全免的,只交书本费和校服费,而且每年考试前三名分别有十两、八两和五两银子的奖励。

    如果在梅班学习成绩优异,年底的升学考试也名列前茅,可以升入兰班,考试不过关的可以留读一年,但是仅有一年的机会,第二年再考不过就拜拜了。

    从兰班升入竹班也是如此,而且升入竹班后可以下场考试了,从竹班开始,教学内容大多是围绕着科举考试的。

    晴岚考试的目标不是蒙学,而是梅班。

    在她生病之前,蒙学的书她已经学完了,字也认差不多了,也会写上千个繁体字了,所以她不想浪费时间和金钱去读蒙学,而是直接考梅班。

    丁希承知道晴岚要去县学读书了,也磨囿他爹让他读县学。丁家本身请了先生的,丁希承五岁就开蒙了,家里人也希望他走科举,但县学丁太老爷不愿意让丁家子孙去县学,怕招人家骂,都那么有钱了还让自己孩子去贪那点福利,又不差钱,干嘛呀。

    而丁老爷则是对儿子在考试方面没啥把握,这考不上那可在县里丢大脸了。

    丁希承的烦恼被晴岚一句话就解决了:“让你爹每年给县学捐点钱,设个奖学金,奖励给贫困学习好的孩子不就得了。”丁希承大喜,一溜烟的跑回家,投胎的都追不上。

    李十三开蒙更早,三岁的时候就有四个满腹经纶的老师围着他转了。可他很不喜欢,除了字真是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可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晴岚为考试这么努力,他心里也开始对上学有些期待,不行,他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