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第一女状元-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是,我说,我说,”史文舔了舔略有些干裂的嘴唇,“开元府有粮仓,就在东南方百十余里的地方,存了好些粮食!”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冰溶洞() 
大顺沿用明制,地方上最高级别的行政长官,按说应该是各省的布政司使(藩台大人),奈何东北地广人稀,州府都没有几个,更别提什么布政司使了。

    不但没有布政司使,连按察使(司法)和都指挥使(兵权)都没有,所以义家军的当家人义老将军,就成了东北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而各州、府、县的政务,如派管粮储、屯田、税务、驿传、水利、抚民等事,都汇总到每年来东北巡察的监察御史“巡抚”处,就连时时不忘标榜自己两袖清风的何御史都爱来东北“走一走”,没办法,京中言官儿能挣外块的门路实在是少得可怜。

    巡抚每年来一趟,平常各州府大小事宜看上去似乎各自为政,实则暗中都链接在一张官网上:督粮道元大人的(粮食)外销网。

    史文是如何搭上元大人销粮的”顺风“车的呢?这事儿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话说史文当初被知府王大人“压着”还了姜振南的三千两银票,心里越想越不甘心,便找来范典吏商量,如何才能快速“翻本”。

    俗话说得好,当官不挣钱,不如去种田。

    这三千两如同割了史文的心头肉一般,疼的他没有一刻安生。

    “老爷,眼前就有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范典吏眼中,史文这茬儿就算“入”了王大人的眼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他在官场汲汲营营了这么些年,很快“熟门熟道儿”的通过“特殊”途径搭上了王大人的幕僚,接着又顺利接洽上了督粮道的元大人。

    在卖粮食这件事儿上,元大人从来不亲自出面,都是他的独子——元荣元大公子在料理,而东北地界儿的官场中,说起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想搭上这位元公子,其实好办的很。

    “鹿茸?”当初鲁家挣过继,当家人曾送了史文一副马鹿茸,吴倩倩很宝贝的收在了箱底。

    范典吏笑的一脸猥琐相,“想要敲开元公子的门儿,非老爷的这副鹿茸不可。”

    史文不解,按说这位元大公子不过二十岁上下的年纪,就算日日做新郎,也不必吃这么大一副鹿茸吧。

    范典吏便解释与史文听。

    原来这位元公子的亲生母亲,生他时难产去世了,元公子自幼便长在祖母身边。后来元大人续弦,继室也跟着在任上,元大人怕长子与继母不和,故而将元公子一直留在江南老家,与祖母叔叔婶子一起生活。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元公子被婶娘的丫头子引着泄了阳元,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偏老人家也疼爱嫡长孙,由着他胡闹。等到元公子十五六时,那玩意儿已经很难抬头,看过的大夫都无能为力,元公子以后想行人道,怕是不能够了。

    元大人年过四旬只有这么一根独苗,一气之下杖毙了儿子一屋子的丫头,并将儿子带至身边,于是元公子就跟到了东北。

    “那”史文原本想问,元公子如今好了没,忽又反应过来,若好了还有自己的鹿茸什么事儿。

    元大公子收了鹿茸,很快就将一个湖广地区的大粮商引荐给史文,史文投桃报李,但凡有壮阳补肾之物,都搜集了送往元公子处。

    卖粮自然需要粮仓,可这些粮食的数量巨大且来路去向皆不正当,想光明正大的建如此大规模的粮仓是不可能的,元公子便四处找地方存粮。说来也巧,还真叫他给找着了。

    女贞人在东北的地位低下,大多数入府城的女贞人都是没有土地或其他来源,只能卖身为奴。

    元公子的小厮中就有一位女贞少年,他父亲原是猎人,在一次冬猎中不幸遭遇雪崩,他们孤儿寡母活不下去了,只得卖身求生。

    这位女贞小厮听说自家主子在找“存东西”的地方,便想到了自己幼年时常随父亲去的那个山坳。

    距开元府几十里处,有几座原始森林覆盖的山包,里面有不少天然形成的溶洞,山山可见,洞洞相连,只要稍加打理,就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粮仓,元家“收来”的大批粮食就存放在这里。

    ******

    显然,额图灵是知道这个“粮仓”的,这是他们跟女贞人达成“同盟”的条件之一。

    正所谓“贼不走空”,蒙古人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粮食——这次彻底得罪了大顺,也不知道互市还会不会开了。

    事已至此,额图灵的想法很简单:先把粮食搞到手再说。

    一路向北拿下开元府,额图灵下令大军修整三日。蒙古人也不是铁打了,虽说山海关到底是没能打下来,但是他们损失也不小。

    三天后,蒙古大军开拔,直奔东南方向的冰溶洞。

    额图灵不打算再在东北呆了,他的计划是,搬了粮食立刻闪人,省的夜长梦多。

    就在同一天,接到开元卫求救的赵戟,领着三万人马到了开元府外的北大门。

    城门大开,一个守城的也没有,赵戟待要立刻进城,他的副将祁腾拦道:“莫不是有诈?”

    赵戟白了他一眼,小说看多了吧,还空城计呢!

    进了城,别说蒙古人,连蒙古马都没有一匹。找“热心”群众一打听,说是大军奔东南去了,赵戟心下疑惑:难不成蒙古人想要躲进长白山?

    “头儿,这咋整?”祁腾有些不知所措,这和他之前来的路上想象的不一样啊。

    赵戟恨不得抽他丫的,咬牙道:“咋整?追啊!”

    这边儿赵戟领着部下奋起直追,那边潘泽信和林胤飞也率大部北上去拦,能把粮食截下来最好,若截不下来,毁了也不能让蒙古人占这个便宜!

    手中有详细的路线图,额图灵的人马很快就将粮仓搬空,蒙古人一路向西,结果刚过了辽河,就迎面撞上了潘林二人的部队。

    义家军熟悉地形,想将蒙古人一举拿下,额图灵却不欲跟他们过多纠缠,掉头就往西北跑,他非常明白,只要翻过大兴安岭,义家军也好林家军也罢,断是不能再追的了。

    大顺的马自是赶不上草原马,潘林二人很快就被额图灵甩到了后头。

    再说赵戟,先是在山坳里扑了个空,转而又回到了开元府。留下两千人守城,赵戟打算先回大兴安岭的哨卫,守株待“图”。

    只是谁也没料到,赵戟刚翻过开元府西北处的三青山,就奇迹般跟额图灵的人马“汇合”了。

    额图灵不敢恋战,虽然赵戟那点儿兵根本不够他看的,但现在最关键的是将粮食运回草原!

    赵戟却紧追不放,最后把额图灵惹急眼了,打,给老子狠狠打他丫的!

    这一战自然是相当惨烈,两万多对上十六万,大顺的骑兵在蒙古人眼中真是“弱爆了”!只是连赵戟也没预料到,自己会成为蒙古人的阶下囚。

    擒贼先擒王,原本他打算先拿下额图灵,蒙古人失了领头羊,一定会自乱阵脚。等自己立下战功,回头娶潘四娘的时候面子上也好看,毕竟给义老将军当侄女婿,也不能太“籍籍无名”了不是。

    谁知自己竟被额图灵给俘虏了,这下就很郁闷了。

    义老将军提了几次笔,还是没能将上奏汇报战况和请功的折子写完。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这仗打得真叫一个窝囊。

    蒙古人跑了,粮食也抢走了一大半儿,守将赵戟被俘。

    等消息传到京城,潘四娘当场砸落了手里的熨斗,炙热的碳块烫伤了脚面,她却丝毫没感觉到疼。

    ******

    朱七怎么也没想到,仅仅一年的时间,北方全线的战事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景泰帝的私房没白花,无论是火炮还是方便面的供应,反正在这一年的除夕之前,蒙古畏兀尔等部都陆续退了兵。

    “天要亡我!”朱七气苦,“竖子不足与之为谋也!”说完老泪纵横,想他这些年来忍辱偷生,好不容易换来今天的局面,却又一次失败了。

    “主子,要不再跟荷兰人谈谈?”云启亲眼见识过荷兰人的船坚炮利,他们不就是想要钱么,等大顺都收归主子囊中,想要什么还不是应有尽有?

    朱七摇头,“唉!那帮洋人”无利不起早啊,现实的很,何况这次,自己是真的没有什么能换给他们的了。

    先前朱七以琉球岛为代价,跟荷兰人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