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第一女状元-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舒老二没打算告诉舒老太太的是,今天中午,舒二姑可成了潍县城茶余饭后的新名人了。

    出了粼江阁,舒二姑一行六人,去了斜对面的庆华楼,开了人家最好的包间,点了八荤四素两汤的席面,要的都是招牌菜,还烫了两壶竹叶青。

    饭毕,舒二姑偷偷往喝剩的汤盘子里扔了一只小耗子,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叫掌柜的来结账。话说,这已经不是潘二姑第一次干这种事了,上次她在城南请客,往菜盘子里扔的是两只绿豆蝇!掌柜不得不给她免单,还另外送了一小坛大曲酒。

    掌柜一来,舒二姑故技重施,不过这次,可不好使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章 清明返乡() 
庆华楼的掌柜是从省府调过来的,什么阵仗没见识过,舒二姑这种浅显的伎俩怎么可能识不破!立时叫来包厢服务的小二,这店小二也是个精乖的,来龙去脉说的一清二楚,还拿出了证据:舒二姑包耗子的纸!上面还粘着几根毛。

    这下铁证如山,舒二姑无话可说,手足无措的看向舒二姑夫。舒二姑父面皮涨的通红,当着客人的面支支吾吾下不来台,那掌柜倒不是个刻薄的,笑呵呵的把账单子给了跑堂,去季家大车店要钱。

    结了账,那几位客人、中人立即告了辞,心想绝不能和这种人合作。舒二姑和二姑父,折了钱还丢了脸,一气之下回娘家来告状。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刚出庆华楼,他们的光辉事迹就传遍了潍县城,舒老二自然也知道了。

    好长一段时间里,舒二姑父出门吃饭都会被人嘲笑,还会被酒楼的掌柜调笑着问带钱带钱,气的舒二姑父为这事跟舒二姑吵了很久,舒二姑也把这账算在潘氏身上,对她更恨。

    潘氏也不搭理舒二姑,连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过除夕守岁,两人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都没说过一句话。潘氏看起来还是一如既往的对待舒家人,但实际上对其他人都多了些客气,对舒老太太虽还亲切但多了一丝恭敬。

    舒老三今年过年很高兴,因为王玉芬怀孕啦!他也是要当爹了人了,一高兴,不顾舒老爷子的反对,买了一捆烟花。舒大姑年前也送来一捆烟花,是她家俩小子缠着要买的,舒大姑多买了一捆,和年礼一起送过来。

    吃了年夜饭,舒老三领着小子们去放烟花,晴岚也想看,拽着潘二娘让她抱自己去。潘二娘正愁没有借口离开,欣然抱着晴岚出了堂屋。今天的夜格外黑暗,没有一丝风让晴岚很不习惯。舒老三的烟花明显比舒大姑送来的好,燃的又高又亮。看毕烟花,晴岚被潘二娘抱回自己的小床,她没吃饱,现在困的睁不开眼。

    潘二娘把她放在炕上,添了个炉子的功夫,发现女儿已经睡着了,轻手轻脚地给她脱了衣裳。

    最近晴岚可累坏了。因着她语言功能的突飞猛进,舒老二一放假,开始教她背唐诗。

    她也不藏拙,毕竟有些唐诗实在是太熟悉了,舒老二顶多念三遍,她就背过了,惊得舒老二直夸自己女儿是天才。

    刚才在席间,舒老二让晴岚背诗,有显摆的意思,也是为了过年凑趣。晴岚也不扭捏,大大方方背了三首诗,她童声清脆,摇头晃脑的表情惹的大人们哈哈直乐。

    在这些笑声里,舒老爷子是得意的,舒老太太是赞许的,舒二姑是皮笑肉不笑的,舒老大只歪了歪嘴角——他儿子上了一年学字都没认全,更别提背什么诗!秦氏是羡慕的,王玉芬是惊讶的,舒老三是憧憬的,只有舒老二夫妇是真的内心欢喜,为着女儿骄傲的。

    第二天起床,天光大亮,晴岚还以为是起晚了,出屋才知道是昨晚上下雪了。她跳着踩到舒老二扫到院子两边的雪堆上,咯咯笑着玩了一会才去主屋拜年。

    (晴岚:我有那么幼稚么,只是单纯喜欢雪而已)

    舒老爷子破天荒的给了小辈们压岁钱:一人一个铜板,说是给孩子们读书的奖励。

    二郎三郎也到了该读蒙学的年纪,但学费一年十两,三个孩子同时上学需要30两,还有笔墨纸砚和书的费用。舒老爷子不肯再为其他孙子出学费,舒老大就叫大儿子教两个小的,可以省下一笔学费,到了八岁说不定可以直接考县学的梅班。但——这俩娃除了吃饭,让他们坐一分钟都费劲,更何况读书,舒老大这算盘怕是要落空了。

    县学可不是谁都能读的,必须得考试通过才能进。即使读了县学的蒙班,也只是比别人略有把握些。舒二姑家的儿子考了四年才进去,还是在县丞姐夫的帮忙下。

    其实舒老大早就为孩子读书的事来找过舒老二,想让舒老二教。舒老二想想拒绝了,说他自己也学的不系统,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怕教不好孩子,舒老大知道自己这个二弟是个实心眼子的,没再强求。

    第二天去姥姥家拜年,晴岚很兴奋。

    除了好吃到恨不得撑破肚皮的美食和拿到手软的压岁钱外,和谐热闹欢快的过年气氛也是让晴岚更喜欢待在这里的主要原因。席间,晴岚一连不重复的背了十首唐诗,喜的潘姥爷不住夸她,还送给她一个小藤箱,里面全是书!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书是很贵的,一本开蒙的书得要二两银子!而这小藤箱里,大概有二十几册书,有当年潘老爷子读县学开蒙时候的书,有说文解字,一本唐诗一本宋词,老庄孔孟易经全齐,还有一套三国演义!哇咔咔!简直不能更贴心!喜得晴岚抱着书箱笑的眼都没了。

    潘三娘的丈夫许嘉言看到,暗暗记在心里。

    清明节前夕,街上卖元宝香烛的小商小贩多起来。舒老爷子从不让家里人买现成的元宝,“不庄重,祭祀不可不诚!”舒老爷子吃饭的时候教训几个儿子和孙子,并宣布了他的一项重要决定,今年清明祭祖全家都去,包括怀孕的王玉芬。

    潘二娘心里很不赞同。孩子们太小,不适合参加这种场面,路上也受罪。而且为子孙计,不该让孕妇去扫墓,谁知道会撞到些什么。(娘你有些迷信唻)

    不过潘二娘也知道即使自己说了也白说,她渐渐看明白了这个家里运作的模式。舒老爷子对外有绝对的决定权,舒老大有百分之五十,舒老太太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拿主意,舒老二和老三只有建议权,建议会不会被采纳,要看舒老大站在哪一边。而她和秦氏连建议的权利也没有,她还好些,对一些重大决策或人情世故还有发言权,公公和大伯对她面上还过得去,而秦氏连发言权都没有。现在的潘氏也安分守己于自己的家庭地位,不肯多说一句话。

    舒老太太早几天前开始带着媳妇们叠金银元宝,舒家的金银元宝比别人家个掰些,除了比较大(两张银纸拼的),元宝的中间有三道回字折痕,舒老太太说,这是舒家的记号,祖先们能收到,知道这是自己后人的孝心,就保佑孩子们。

    迷信!晴岚心里翻了个白眼,您也太独了,孤魂野鬼也是人变得,人家收点怎么啦?再说了,别人家也不会在你们家坟头给你们祖宗烧钱啊!

    舒老太太还细心的教晴岚折,说:“你学会了教你爸妈弟弟昂。”

    晴岚:

    舒老爷子早早定下了两辆骡车,寒食节那天,舒二姑领着儿子来姥姥家住下,她们娘俩也要回老家瞅瞅(晴岚:为啥老跟着我们混啊?祭祖宗你们也跟啊?你们老季家没祖宗啊?真的不会因为生气半夜来找你们来啊?)

    季东和大郎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碰鸡蛋,舒二姑和舒老太太在屋里拉呱。舒老太太担心舒二姑的身体,问怎么季东都这么大了还没要上第二个孩子。

    “娘,“舒二姑明显不愿多说,”这孩子的事哪能说的准,随缘吧。”舒二姑敷衍老太太道。其实她在生完儿子后怀过三胎,都不足月就流了,虽没看医生,但她心里明白,自己的身体外强中干,怕是早年太辛苦,怀不住孩子了。所以她格外疼宠自己唯一的儿子,也想多搂点钱,给儿子娶个好人家的姑娘。

    舒老太太欲言又止,她想说,两个儿媳都是三年两胎,小儿媳也是一进就门怀上了,可她知道女儿的性子,怕她多心,遂又没说什么,改了话题。

    “啪!”晴岚的蛋被二郎一把打到地上,接着听见三郎大哭大叫起来:“你不公平!”

    原来,潘二娘拿了几个鸭蛋给晴岚吃,晴岚耍诈用鸭蛋碰人家的鸡蛋,一碰一个赢。他们几个孩子没怎么见过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