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闲人-第8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高于这种规制的话,却是历朝历代从所未有过的情况。除非是某些特殊的事件发生,比如为朝廷立下开疆拓土的大功,又或者作出影响国运的大功劳后,由皇帝会同所有大臣议后认同,认为必须以打破常规的规制来彰显其功的,才会有那种情形发生。而那种情形,也大都是皇帝本人亲自出面,抑或由太子或是皇子代表出面的。

    然而,以当朝重臣而领这种,却是从所未闻。更不要说,李东阳这个举动,明显没经过朝议,更没有得到皇帝的旨意许可。那么,他这么做的举动,里面的意味可就耐人寻味的深了。

    当然,你要说是人家私人关系好,自愿去接朋友怎么了。呵呵,私下关系好,自愿去接当然可以。但是既然是以私人关系出现,那你就不应该穿官服啊。

    官服,绝不是如后世的制服可比。那是必须有固定的场合,才会穿着的。古时礼法森严,无论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着极严格的规制。不到一定的等阶,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凡触及了,便是谮越之罪。

    谮越之罪,重者可是够的上掉脑袋的!

    而李东阳在这个时刻,身穿官服出现在城外迎接的队伍前,那便等若是明示所有人,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大明的内阁辅臣、当朝大学士!

    这,已然是妥妥的逾距了!

    以李东阳的身份、名望,这样的做法引发的效应,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会是何等巨大。又怎么能怪的弘治帝发这么大的脾气?

    李东阳此举,可以解读成是一种肆意的发泄,也可以解读成是对皇帝的一种对抗,一记打脸!

    至于为什么,呵呵,在场众人又哪个不知李家和苏默之间的龌龊?又哪个不知,李东阳对皇帝近来近乎放纵的厚待苏默的举动,是何等的不满?

    那么,李东阳今日所为,便也全都说的通了。只不过说的通归说得通,这背后隐含的意义,却是不得不令众人心中震怖了。这是什么?这分明是相权和皇权的正面硬怼啊!

    风暴,将起!

    

第695章:三道圣旨() 
偏殿内的议事谁也不知道详情如何,只是之后出来的各位大臣们,各个都是脸色古怪而凝重,三缄其口。

    这让一众吃瓜众纷纷猜测不已。然而随后下发的一连串旨意,却让所有都把嘴闭得紧紧的,瞬间无声。

    第一道旨意,着鸿胪寺妥善安置蒙古来使,并单独拨一处馆所为蒙古公主下榻行在。三日后,皇帝将在大朝日时,于皇极殿正式接见;

    第二道旨意,勒令出使蒙古钦差副使苏默闭门思过,免去其钦命职事。随时待查,以备问询。

    若说这两道圣旨还只是寻常,最多就是让人,对某个幸进的小子终于倒霉了而喜大普奔的话,那么接下里的第三道旨意,就让所有人身上发冷,有些凛凛然了。

    第三道圣旨的旨意是:除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礼部尚书衔,罚奉一年,降三级听用,恩赐仍留内阁参赞……

    李东阳啊,堂堂大明内阁次辅,所有人公认的首辅接班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啊。就是这么位牛逼人物,竟然好悬没给一撸到底,皇帝这得是多么震怒才能下发这种旨意?

    要知道,这可不是针对一个微末小官,而是真正的大明中枢要员啊。整个大明朝这个级别的人能有几个?可以说每一个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引发莫大的波澜。若没有十分的必要,是绝对不可以轻易撼动的。

    而如今这道旨意,竟然明发天下,直接由政事堂批红而出,莫不是皇帝有了置换阁老的意思?

    这个猜测一出,顿时引得无数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不知多少人开始奔走串联,希图在接下来的博弈中分得一杯羹。

    到了李东阳这个层次,必然有着无数人为其奔走听用。而一旦他这个领头羊有所变动,那下面毫无疑问的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般的效应,发生一系列的变动。而这种变动,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机会!

    而也是随着这一道旨意,无数的弹劾李东阳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了皇帝的案头。弹劾的内容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让人由不得要好好深思一番,这个大明次辅究竟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皇帝对这些奏章的态度也是不置可否,一概留中不发,这里暂且不表。

    回过头来再说当日,偏殿议事之时,未得奉诏的张懋等人,终于在宫门外见到了各自家中的子弟,也终是反应过来,皇帝忽然停朝议事的原因。

    只不过几位勋贵对此也是莫衷一是,议论一番后终是不得要领,只得无奈作罢。眼下情形模糊不清,一动不如一静,在场的都是成了精的人物,自然不会去犯那种冒失出手的低级错误。

    好在张悦等人的应对得当,既然已经通知了苏默那边,而苏默也已经回归了使团队伍,至少在表面来看,便不至于落下多大的大错,足以暂时应付。

    至于说李东阳的用意,张懋等人和偏殿里的几位猜想大致相同,大抵就是一种无声的抗争,表明自己的态度罢了。

    这种举措说有用也有用,说没用也真没啥大用。这种行为算的是一种捧杀,毋庸讳言,对苏默的前途的杀伤力巨大。毕竟,以苏默眼下还只是区区一个蒙童的身份而言,就逼的当朝次辅如此屈辱,无论真假内情如何,传出去后,一个嚣张跋扈、恃宠而骄的名头是扣得妥妥的了。

    成化年间的传奉官的名头有多么臭就不用说了,偏偏苏默如今也算是戴着这么顶帽子。这事儿一出还能有好?不说别个,单只是科举一途,任谁当主考官,也绝不会让苏默通过。更不用说,以李东阳的身份地位,底下门生故吏无数,相交遍天下。今天的这么一站,什么话都不必说,就等于将苏默竖成一个超大号的靶子,等着被集火吧。

    这是*裸的以势压人,两方的等量级完全不在一个级数上。李东阳不愧“李公谋”的称谓,只是稍稍抬了下手指,苏默就陷入了无尽的麻烦之中。

    不过也就是如此了,只要苏默不踏入仕途,那这些明眼可见的险阻便又不算什么了。坑挖好了,猎物偏偏不肯进来,谁又能耐他何?

    当然,这种情况极少会有人认为能发生。毕竟,这个时代,读书人寒窗苦读,为的就是科举入仕。所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深入骨髓,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一个读书人若是被截断了科举入仕之路,便等若一生尽毁。不见唐伯虎唐仁兄此时的颓然吗?便是这种思想下的产物。

    而苏默,再怎么跳脱,不还是顶着个才子的名头?才子,当然是属于读书人的行列,就逃脱不了这个桎梏!

    所以,在所有人看来,李东阳这一手实在是狠绝之至,一击毙敌,直中要害,端的是凌厉绝伦。

    可惜谁也猜不到,这个招数对上苏默这个奇葩,就真真的是乏善可言了。这货打从心眼里就抗拒科举,半点想入仕当官的想法都无。便是此时身上的差事,还是迫于现实情况,不得不勉强捏着鼻子认了的结果。

    所以说,李东阳的这一击对他而言,没什么鸟用。

    而之所以张懋等人有所忧虑的,除了上述这个原因外,更大的却在于其上的阶层。

    他们这个层次自然比寻常人看的更深更远。李东阳今天这一手,与其说是针对苏默,倒不如说是顺手为之,毁了苏默的前程只是捎带手罢了。真正的内涵,却是在局外。

    无论怎么说,李东阳毕竟身份摆在那儿,他是内阁辅臣!内阁辅臣可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团体,更是被默认为百官之首。

    李东阳以这种身份的举动,等若无形中将整个文官集团绑架了,然后向皇帝表达出充分的不满。这是逼宫!

    借用私人恩怨,顺势轻拨,借力打力,整个手尾如行云流水一般,堪称绝妙。将一个政客的成熟老道,发挥的可谓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而面对这种形式,皇帝即便是明知道其意所在,但对于引发这个局势的焦点人物苏默,也会难以遏制的厌恶痛恨。被一个皇帝厌恶痛恨了,呵呵,在这个时代可会有好?

    李东阳这一手,可谓深通老子之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不刻意针对你,但却推动着大势自然而然的都针对你,让你避无可避,躲无可躲,除了乖乖认命,俯首就擒外,再无他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