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闲人-第6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文升这个隔恙啊,可是皇帝问话又不能不答。微微沉吟了一下,也懒得再去多计量,当即抱拳禀道:“我朝军功,临阵斩十级者,即可晋升一级;擒、斩敌酋万人将以上,当可封爵。若以此而论,此番苏副使之功,当封千户以上侯爵。然具体数目,须陛下定夺。”

    老头儿一板一眼,犹如背书一般说完,便躬身一揖退了回去。爱谁谁去,既然非要老子说话,老子便按律而告。至于执行不执行,又或怎么执行,请了,那不该是老夫该管的,陛下您自己玩吧。

    弘治帝有些傻眼,哭笑不得的瞪了这老家伙一眼,却也只能悻悻的点点头。

    这马文升乃是景泰二年的进士,先从御史干起,一路积功到眼下的兵部尚书。至此今日,已然是历经四朝的元老,德高望重,也最是老而弥辣、刚硬耿介。

    这么一个老资历,他要是铁了心不给面子,饶是弘治帝也拿他没办法。只是封侯……弘治帝砸吧砸吧嘴儿,不由的一阵苦涩。

    那苏默本就是自己当时一时兴起,又想着照顾英国公的情绪,这才超级拔擢,以传奉官的方式举拔为钦差使者的。因此,朝中朝外,不知被多少人诟病,甚至还有人明言自己这个皇帝要开始昏聩了,担心自己要行前朝先帝事。

    如果这次再来个封侯,弘治帝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那将会是个什么样的场面。

    他方才点名马文升的本意,原是希望他能领悟自己的意思,随便打个哈哈将问题转给内阁或是干脆驳斥回英国公都行。可谁曾想,这老东西竟是直接将皮球给踢了回来,让他这个天子可坐蜡了。

    “马老尚书果然是公正之人,真乃我朝楷模啊。”不等他想出应付的言语,那边英国公张懋又跳了出来,满脸激动的挑着大拇指大声赞道。

    弘治帝顿时脑门一黑,好悬没气出个好歹来。这老杀才,怎么哪儿都有你呢?你不是说不插手吗?这尼玛又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是几个意思?

    马文升说了什么吗?那不过是照本宣科的说了军功律法而已,你他大爷的激动个毛线啊!

    弘治帝心里恼火,偏又拿这老滚刀肉没法儿。这下便是再想找借口也不可得了。没听那老杀才都说了嘛,马文升口述的军功律法便是公正,自己要是不按律封赏,岂不就是说他这个皇帝不公正了?

    这个老杀才!弘治帝恨恨的瞪他一眼,很想过去掐死他。英国公却一脸的无辜,好像完全没意识到任何不妥似的。这把皇帝憋得。

    “咳咳。”这个时候,从头到尾没出声的刘健忽然轻咳了两声,顿时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弘治帝心中大喜,急忙期盼的看过去。

    刘健也是无奈了。他虽然生性耿介,但却不代表他是傻子。自家老友李东阳和英国公之间的争斗,他自然是再明白不过了。也正是因此,他才一直克制着,不愿搀和其中。说到家,两人相争不过只是为了一个小儿,终归影响不到国家大局。否则,无论是哪一方,也休想让他轻易放过。

    但是到了此刻,眼见皇帝被挤兑到墙角了都,却让老刘健看不下去了。

    

第566章:暗流() 
“诸公皆大臣,陛下依为臂膀。如今国朝中兴,正不知多少大事悬而待决,如何只斤斤一事纠缠?所谓功必有偿、赏必有依,一切便按律执行便是。

    然今钦差副使者苏默,犹游于大漠之上,虽有斩获但所命未全。与其现在计较尺寸何如待其归后合并议之?此老夫拙见,但望诸公慎思之。”

    刘健不怒自威,站在堂中郎朗而言,一番话出口,下面众人则都面面相觑,互相看看,俱都有些讪讪。

    弘治帝满面欣慰,频频点头不已。先是挥手请刘健坐了,这才转目看了众人一眼,最后目光落在英国公张懋身上,温言道:“英国公,朕自知晓苏默之功,必有赏赐。然亦如刘爱卿所言,何不欺之其全功而还再议?此,朕与刘爱卿同,卿家勿复多虑。”

    张懋心中长叹,满是无奈。他原本想着先给苏默弄张护身符来,便到时候完不成皇命,归来也不好有人说话。却不料刘健一番话连消带打,生生的化解了他的谋算。此刻皇帝既然已经定了调子,他倒是不好再咬着不放了。

    不过好在让皇帝亲口承认了苏默掳蒙古王子是功不是过,倒也算是达到了基本目的了。当下出班,谢恩不再多言。

    弘治帝见终于将这个老流氓打退了,心中大松,又再温言抚慰了几句,这才笑着看向众人道:“两日后便是今年第一次大朝,诸卿家当励精堪酌,用心于事,不可懈忽。”

    众人连忙起身,齐齐口称遵旨。

    弘治帝点点头,便要退去。却忽有一人抢出,拜伏丹墀下,颤声道:“陛下,臣有本奏。”

    弘治帝一愣,凝目看去,却见正是吏部尚书屠滽。只得又罢了到嘴边的言语,温声道:“老卿家快起,有何事要奏,只管说来便是。”说着,以目示意旁边侍立的杜甫。

    杜甫忙上前扶屠滽起来。屠滽却摇摇头,从袖中摸出一本折子,颤巍巍双手递上。

    杜甫无奈,转头看向皇帝。弘治帝目光沉了沉,微微颔首。杜甫这才接了,转身呈递上去。

    弘治帝就御案上翻开折子,但只刚看了几行,便猛的面现动容,豁然抬头看向下面,失声道:“老卿家,你……你要致仕?”

    这话一出,众皆一惊。

    屠滽匍匐在地,再三拜了几拜,抬头道:“臣启陛下,臣自成化二年,得中三甲,先帝不以臣鄙薄,委以重任。后又陛下以臣老持,不吝先后以兵、吏二部托之,恩厚义重,臣无时不感铭心中,战战兢兢,克己以任。赖天子圣明、群贤周全,侥幸从未有大过遗漏。然今老臣年已耳顺,老迈昏庸,渐已力不从心。臣原不当惜此残躯,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国事重于山岳,岂容丝毫之谬。若恋栈不去,唯恐有负君恩,有损社稷,若此,何颜于他日以对先帝?是故,今日伏启陛下,求乞骸骨,允臣归于泉林之下以待其时,则臣必感激涕零,唯望来生有幸,再为陛下之臣,以报隆恩。”说罢,又再叩头下去。

    弘治帝手足无措,起身从御案后转出,亲手来扶。屠滽不敢违拗,只得颤巍巍爬起,眼中却已微有发红。

    弘治帝拉着他手不肯放开,摇头道:“老卿家何以如此?朕若有过错,卿明谏便是。朕虽不才,自诩非不纳忠直之君。如何竟使老卿家起了求去之念?朕不允,绝不能允!”

    屠滽老眼湿润,泣道:“陛下自登基以来,勤政爱民、恭简仁厚,亲贤明而远小人,励精图治,何来过错之说?此番实是臣自觉老朽,不堪驱驰,在其位难承其职。强自恋栈,非国家之福,亦愧对陛下信重。还望陛下三思,以社稷为重,准了臣的乞去吧。”

    弘治帝只是摇头,亲自扶他坐了,自己低头来回踱了几步,这才抬头道:“朕以中人之姿以临天下,至今稍有所成,实多赖诸卿尽心扶持所致。而此中,尤以几位老臣不辞辛苦,方有今朝中兴气象。老臣屠滽,忠禀直正、敢言公谏,数次呈陈,针砭时弊,无不对社稷国家有大利,此间之功,毋庸赘言。今屠卿既然身有不适,朕岂是不恤寡情之君?便许卿家留朝修养、善加调理便是。然则致仕之事,不允!此,无复再言!”

    至此,便是最终决断了。旁边众人也都纷纷出声相劝,屠滽眼底闪过一抹失望,却终是无奈应了。

    经了这一事,弘治帝心中便有些烦躁。强忍着性子摆手道:“罢了,诸卿可还有别奏?”

    他问出这话,原是暗示众臣退下的意思。谁知道,偏今日注定要多事一般。随着他语声刚落,又一人出班高声道:“陛下,臣请奏。”

    弘治帝当即就是一僵,扭头看去,眉头不觉微微一皱。这人却是左都御史闵珪。

    若说弘治帝于朝中诸大臣心中排个次序,那这些都察院、御史等人,绝对是最头疼的前三甲之列。

    这些人整天风闻奏事,偏又掌握清流口舌,最是难缠。如今见这位都察院的头子跳了出来,心中当时就暗暗哀叹了一声。

    面无表情的返身坐回御案后,抬了抬手淡然道:“闵爱卿要奏何事?”

    语声淡然,其中不悦之意显然。闵珪却好似全无所觉,听问后当即躬身道:“陛下,前时有右科给事中胡易、监察御史胡献因灾异陈言下狱,至今不曾落判。臣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