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闲人-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般轻易妄动?更不要说,这其中还关乎军方勋贵的脸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哪里是能这般处置的?

    想到这儿,他不由的悄悄拉拉张懋的衣袖,目光往刘健三人那边示意了下。

    张懋也反应过来,俩大眼珠子顿时便瞄向那边,粗声道:“三位阁老,你们是怎么个意思?没听陛下问计吗。”

    刘健三人差点没鼻子气歪了,这厮,简直是一点也不讲究啊。你自个儿说错了话,立即便毫不遮掩的祸水东引,却把咱们顶出来。我真……。顶你嗰肺!

    只是怒归怒,大家同朝为官这么久了,谁不知道这货就是个老流氓?与其跟他讲道理、讲羞耻,无异于对牛弹琴,最终还是自个儿生气。

    是以,几人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无视。只是可以无视这货,皇帝那儿却是躲不过。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宜妄动。否则一旦打草惊蛇,延水地处边镇,在如今这个节骨眼上,怕是将引发不可测的后果。”刘健沉吟一下,起身抱拳禀道。

    旁边谢迁也是点头附和,唯有李东阳沉默不语。

    弘治帝瞪了张懋一眼,他哪里不知道这个浑人的心思?无非就是再次表明他的态度罢了,却非要用这种混不吝的架势,着实可恶。

    果然,这位爷如同未觉一般,满脸的茫然,眼见皇帝瞪过来的目光,却憨憨的只一味卖萌,让弘治帝哭笑不得,却是无可奈何。

    懒得理他,目光移向李东阳,温言道:“李卿之意若何?”

    李东阳这才面色一端,躬身道:“陛下,眼下确实不宜大动。不过,何不借着此番关外的动荡一事儿,将各部相互调动一番?如此,既可应对未知的变化,又可不动声色的将那周重调离延水。只要离了延水,少了爪牙,再如何施为,当可将影响降至最低了。”

    弘治闻言微微点头,赞赏的看了他一眼,不愧为李公谋啊。正要以此下旨,忽闻殿外通报,南下复查蚕神杀人一案的刘通回来了。

    弘治微微一滞,略一沉吟,当即宣其入见。这件事儿也与苏默有着关联,他实在是有些好奇,想要看看那个小家伙究竟能翻起多大的是非来。

    “陛下啊,奴婢此番好悬就回不来了,呜呜呜。”殿外一阵风似的扑进来一道身影,望见弘治后,俨然如同见了亲人般,竟是伏地放声大哭起来。

    弘治皇帝正端起瓷盏饮茶,被这一声哭惊的手一抖,差点没当场将茶盏扔了出去。

    旁边早有杜甫闪出身来,一脚踹了过去,低声怒道:“狗才,活腻了不成!惊了圣驾,咱家活剐了你。”

    刘通这才猛省,吓的鹌鹑似的发抖,匍匐在地连连叩头请罪。

    弘治这个气啊,半响才回过神来,怒道:“怎么回事,给朕说清楚!”

    刘通哪还敢再卖乖,忙不迭的将所遇之事详细说了。一番话说完,大殿上众人俱皆是目瞪口呆,再也想不到一个平常的复查,竟引出这般变化来。

    “百越……”弘治帝面色变幻不定,低声喃喃道。

    张懋与定国公二人也是面色大变,相互对望一眼,一时都不敢妄言。谁也猜不到,这事儿对于皇帝是个什么心思。

    

第408章:弘治的决断() 
弘治帝现在是个什么心思,众臣们在猜测不定,实则连弘治帝自己也是有些迷茫。23u更新最快

    大明朝现在看似颇有中兴之相,但其实不过也只是表面。内里全是缝缝补补,艰难维持罢了。

    昔日永乐大帝五征蒙古、七下西洋,南征北讨,创下了赫赫凶威,端的是不可一世。后人每每提及,都是赞誉有加。然则这些功绩都是建立在无限的透支国力的基础上才达至的。

    比如连年往复的远征交趾,还有迁都北京,兴建紫禁城,这其中所花费之巨,令人咂舌。

    可偏偏这位大帝心胸还并不开阔,当年以叔夺侄国,起兵靖难,结果在山东一地很是吃了一瘪,由是记恨不已。登基后,对山东更是几次打压,只把个山东打的一地鸡毛、遍野哀鸿。整个一省,终其在位一朝都未能缓和过来。

    也由此终又引发白莲之乱,更是雪上加霜。直到后来仁、宣二帝继位,这才以两朝之力才有所恢复,却也民生凋敝,不复旧观。

    只是若能一直这么保持下去,也未尝不能终有一日彻底恢复。只可惜没过多久,就有了土木堡一役。

    而土木堡一役,大明朝终于彻底伤筋动骨了。不但将刚刚积累了点的国力再次打空,更重要的是将大明的武魂打丢了。由此一来,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终是不可避免的衰弱下来。

    于是,到得弘治帝登基,接手的便是这么一个看似好看,实则却是千疮百孔的国家。不但内部多有不靖,外部也始终遭受着不间断的袭扰。

    尤其是在没了武魂之后,对外战争让大明显得格外孱弱,这也是为什么达延汗敢于直接向他叫条件的原因。

    想想当年洪武、永乐年间,蒙古各部哪个不是闻大明而色变,敢这般叫板?那简直是笑话。就朱棣那霸道性子,别说叫板了,便是人家家门口多放块转头都要跑过去踢上两脚。

    可现在,弘治想及此不由的心中叹息。眼下北方不靖,忽闻南方百越又有变化,岂能不让他心下迷茫惶惑。

    这些年他费尽了力气,早已心力交瘁。这从他渐渐的倦政怠政,开始偷偷摸摸的求道问仙一事儿上便可见一斑。

    可以说,他眼下对大明一朝的前景,实则是到了看不清前方的地步了。

    而恰恰就在这种情况下,苏默忽然横空出世,并且摆弄出那么一副如同谶语预言似的《天朝开运图》,这让弘治帝面上虽未表露什么,但实则内心中犹如溺水之人忽然抓到了一根稻草一般。这也是为何他堂堂帝王之尊,竟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顺着英国公等人的意思,明里暗里的对苏默开了那么多的绿灯。

    这与其说是他对臣子的妥协和爱护,倒不如说是他自己对苏默的期待。

    可是今日,刘通带回来的消息,百越的异动隐约竟与苏默有所关联,这让他的期待终于动摇了。

    这个苏默,究竟是能带给他什么呢?对于大明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自己只想着早些见到此人,好问清楚那些图的意义,是不是做错了?

    或许,还是心急了些啊,他这么暗暗叹息着。这个苏默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不说,但毕竟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自己将其一下子擢拔到如许高位,固然是想让他得些功劳,早日获得能登堂入室的资格。可忘记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也过高的高估了朝中这些臣子的心胸了。

    罢了罢了,事到如今,再如何后悔也无济于事,便一切顺其自然,且看他自己的本事吧。倒也正好检验一番,若真是身负奇才,自当遇难成祥、化险为夷;倘若不是,那便一切休提,万事皆休就是了。

    想到这儿,他终是抬起头来,目光在殿中众臣身上扫了一圈儿,这才大袖一甩,沉声道:“便如此吧,众卿各安其责,各守本分,退下吧。”说完,当先起身,径直往后宫去了。

    大殿上,众人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尽皆面面相觑起来。半响,谢迁忍不住话,转头看着刘健和李东阳问道:“二公,陛下这是何意?这怎的就走了呢?”

    刘健沉吟不语,李东阳却是先瞄了旁边的两位国公一眼,随即呵呵一笑,拍拍谢迁肩膀笑道:“陛下之意很明了了啊,就是那八个字。各安其责,各守本分。”

    谢迁气结,顿足道:“宾之,吾又不聋不瞽,岂不知这八个字。问题是这八个字究竟何意啊?那苏默在北地搅的一团糟,接下来要如何处置?一旦其出事,可是事关我大明脸面,岂可不闻不问;还有那南边的百越,此番虽未生变,但终已显露端倪,我等又该如何应对?还有那旗枪铁牌,竟能无声中让百越臣服,看似是帮了朝廷一方,但细细思之,又是何其可怖可畏?这……这种种种种,都没个章程,这……这……”

    他越说越激动,掰着指头数落着,满头满脸的大汗沁出。李东阳却只是捋须微笑,直到见他要抓狂了,这才轻声一笑,对张懋和定国公二人抱拳一揖,然后扯着刘健和谢迁往外走去。

    一边走一边低声笑道:“都说谢公尤侃侃,果不其然。陛下只八个字,于乔却搬出这么一大堆……。”

    刘健莞尔,斜了他一眼,只是摇头。谢迁却涨红了脸,怒道:“宾之,你还有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