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闲人-第1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悦被他突然的一嗓子吓了一跳,不满的斜了他一眼,骂道:“徐元帅,你他娘的又发什么疯!”

    徐鹏举不答,满脸都是不敢置信之色,使劲的搓着眼睛往处看。张悦和徐光祚对视一眼,都露出狐疑之色,顺着他目光看去。下一刻,两人几乎不约而同的脸色大变,猛的勒停了坐骑,露出和徐鹏举一样的神色来。

    “那……那是……,我去,他怎么在这儿?这怎么可能?!”徐光祚往日的冷脸寡言都绷不住了,失态的喃喃低语着。竟然一下子说出来比平日多出了几倍的话来。

    “特么的不对劲儿,咱们得赶紧的报知老大去。”徐鹏举这会儿最先回过神来,急惶惶的叫着,拨转马头便要回去。

    旁边张悦忽的探手过来,一把拉住他的马缰绳。徐鹏举急了,低吼道:“闷骚的,你特么敢拦我?难道你不知道那老儿和老大的过节?要知道,李兆先那短命鬼,据说可是被苏老大活活气死的。如今这老家伙忽然出现在这儿,定是冲着苏老大来的……”

    “闭嘴!”张悦沉声低喝,打断他急火火的嚷嚷。随即沉声道:“李东阳是何等身份,岂是你我能颉颃的?默哥儿那边自然要去报知的,但此刻最重要的,却是要搞清楚他来此的目的。”

    徐鹏举气结,拨开他的手没好气的道:“你特么的这不是废话嘛,我这不就是要去报知老大,你拦我作甚。”

    张悦狠狠瞪了他一眼,怒道:“糊涂!眼下使团队伍即将到达,不知多少眼睛在盯着。你堂堂魏国公世子,就这么明晃晃冲过去,若被有心人盯上,将置魏国公于何地?!又将对默哥儿有何影响?你这不是帮忙,你这是添乱!”

    徐鹏举被这一喝,猛的省悟过来,登时面色微变。他虽然被称为草包,却并不是真的就那么缺心眼儿。以魏国公敏感的地位,一旦被有心人刻意解读,天知道皇帝会怎么想?到时候别说祖父魏国公解说不清,便是苏默怕都要惹上额外的麻烦。

    “那……那你说咋办。”他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不由讪讪的问道。

    张悦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略一沉吟这才低声道:“默哥儿那边,只消打发个人通报一声就行了。现在两边马上就要碰上了,也来不及多做安排。告知默哥儿一声,无非就是别让他一点准备没有,以至于忙乱中出什么岔子。”

    说着,又看向徐光祚道:“光祚,你我现在立即回去通知各自父辈,此事自当请二位老人家把握,非你我可以置喙。”

    徐光祚重重点点头,也不废话,拨马便走。徐鹏举看的着急,拉住张悦道:“我呢?那我干啥?”

    张悦叹口气,“魏国公又不在京里,你的身份更不适宜露面,你说你能干什么?这样,你先回去将这个情况跟福伯说一下。福伯年长智深,自当有所安排。”

    说罢,拨开他扯住缰绳的手,打马如飞而去。此刻两家的长辈都在宫中,他和徐光祚要想法儿把消息传进去,却是时间紧张的很,片刻也耽误不得。

    徐鹏举愣在了后面,半响才反应过来,冲着两人远去的身影跳脚道:“你大爷的!我跟福伯怎么说啊?到底要安排什么?你特么的倒是说清楚啊……。”

    然而这会儿两人早已跑出老远,又哪听得到他的呼喊?盯着马蹄溅起的尘土纷纷扬扬落的满头满脸,徐鹏举呆了半响,才恨恨的吐了口唾沫,无奈的转身招呼一声,带着自己一干侍卫往城中而去。

    苏默那边无须他多管了,自有张悦早安排了人去通报。一路上,徐鹏举几次回首张望,脸上又是悻悻又是担忧,长吁短叹不已。

    此刻,乾清殿上,弘治帝眉头微蹙,脸上神色变幻不定,一言不发。

    下面众文武大臣俱皆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让皇帝忽然就变了脸色,都默契的闭上了嘴,把目光望向最前面那道瘦削的身影。

    如今内阁三老中,谢迁告病在家,李东阳因儿子病故之事,也有多日没来上朝了。三老中,便只剩刘健一个人,不得不满负荷运转,支撑着大明这个庞大的机器艰难的运转着。

    好在大明与后世的辫子朝不同,六部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内阁虽只有刘健一人,也还不至于使政务荒废。不过隐隐间,刘健已然成为百官之首却是事实了。此刻,大伙儿便都等着他这个首辅发话呢。

    弘治朝乃是大明中兴伊始,然则内阁辅臣的地位,却远还未达到后来张居正时期那样,堪称威福自用。此时的辅臣们,大多还是能守着君臣上下之别,对皇权虽有克制却尚有敬畏。

    是以,刘健此时也有些惴惴,暗自思量半响,才小心的试探着道:“陛下,可是有什么不妥?”

    弘治帝似是神游物外,直到此刻才闻声醒来。转目看过来,目光在刘健身上一转,沉吟一下后,忽然起身离座,径直往后面走去。

    众臣境界惊愕,不明所以。直到皇帝身影转过屏风不见,这才纷纷惊醒,顿时纷纷议论起来。

    只是声儿刚起,便见总管太监杜甫手持拂尘而出,浑浊的老眼在众人身上一转,这才尖声道:“陛下有旨,宣内阁大臣刘健,并六部尚书、两道御史偏阁议事。其余人等,退朝!”

第691章 风暴初现() 
一场朝会在莫名其妙的变故中戛然而止,皇帝只宣了内阁和六部还有两都御史议事,这让所有人心中都猜疑不定。

    要知道,通常这种朝议,除了上述这些人外,还当有各科给事中、各部侍郎以及几位顶阶勋贵,和翰林掌院及馆选参加。这便是常说的御乾清门议政了。

    然而这次,却几乎摒弃了大部分的常规议政人员,实在有些古怪。而敏锐的人更发现,这个组合中,等若是将言官彻底排除在外了,这就更是令人不由的深思了。

    两都御史虽然也是起奏事弹劾的职能,但真正了解内情的人都明白,那两位是绝不会在不明情况的时候开始就冲上去。历次发起的弹劾,其实都是先由一些低价给事中打头阵,待到发酵的差不多后,需要一击底定时,这些真正的大鳄才会冒头。

    所以,现下这个阵容传达出的意思很明确:皇帝不希望听到杂音,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至于武勋集团也被排除在外,好吧,其实大明虽然不似宋时那样文尊武卑,但却也是文官治天下的格局。一般朝议之时,武勋集团多半时间都是起个背景板的作用而已。除非涉及到对外用兵之事,他们才会有发言权。

    是以,以英国公为首的几位虽然也有些惊疑,但也只不过是惊疑而已,倒是并没什么别的想法。直到几人出了宫门,看到了在外焦急等待的各家晚辈后,才终于恍然大悟。

    且不说武勋这边之后的恍悟,单说几位被传唤进去议事的大臣这边。

    先是礼部尚书徐琼焦急的靠近刘健,低声道:“希贤,如今使团回归在即,蒙古公主代表达延而来,此时停朝,那接待事宜如何安排?这可是关乎两国和战之重,不可轻忽啊。”

    刘健步履不停,闻言只是微微顿了一下,随即淡然道:“无妨,使团千里跋涉,蒙古公主一路想必也是车马劳顿,可先令人迎往驿馆歇息,略息风尘,我朝再择日召见。这也符合礼仪,凉达延也说不出什么。”

    徐琼呆愣了一下,只得苦笑着点点头,叹口气应了。城外大张旗鼓的摆出迎接的架势,如今忽然来了这么个大转折,简直如同虎头蛇尾。刘健此法倒也确实令人说不出什么,但是礼部怕是会被人诟病嘲笑。只不过眼下形式诡谲,他便再如何不愿,却也只得按照这个章程来,却顾不得什么脸面了。

    好在他如今年事已高,本就有了辞官之心,只要剩下的时日不出大错便是有功了,便也懒得再去争什么了。

    其余几人眼见连接件蒙古公主之事都给推了,互相对视一眼后,都把心思收了起来,打定主意只作壁上观。接下来的议政,谁也拿不准是什么情况,此时此刻,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啊。

    前面已到了偏殿,众人各自心思、鱼贯而入。进的殿中,但见弘治帝并没落座,却是负手站在窗前,面沉如水,脸上有沉思之色。

    “臣等,参见陛下。”在刘健的带领下,众人纷纷躬身施礼。

    窗前的弘治帝回转身来,抬手一挥,淡然道:“都免了吧,也不知嘴上说的动听,真正有几人心口如一。”

    这话一出,众人都是面色一变,当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