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帝王-第9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稷安宁!”

    众将士看向李从璟,面色疑惑,不解其意。

    李从璟继续道:“昨日,孤王亲临阵前督战,令军法使驰马入阵中,见有临阵退缩、裹足不前者,便以箭头划刺兜鍪,以为记号。而你等百余人,兜鍪上皆有箭痕,难道还不知醒悟吗?”

    此言一出,终皆大惊。

    李从璟目光冷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尔等随军征战,为何不肯尽力?既然尔等不知忠义,不思报效家国,帝国要尔等何用?阵前孤曾严明军法,尔等明知故犯,是以为孤治军无道吗?!”

    “军法使何在!”

    “卑职在!”

    “斩!”

    “得令!”

    那百余军士,见甲士们一拥而上,将他们按倒这地,哪能不知自己即将命丧黄泉,纷纷大喊求饶,“我等知错,请殿下容我等一个机会,令我等改之!”

    更有人痛哭流涕,言说家中还有老母妻儿,只求殿下开恩,给予将功补过的机会,必定奋勇杀敌,不夺城池不归军阵。

    李从璟稳坐马背,面容冷峻,对这些军士的求饶哭喊视而不见。

    孟松柏毫不迟疑,抽刀高举,“斩!”

    手起刀落,人头滚地,百余具无头尸身,脖颈血涌如泉,颓然歪倒。

    三军将士,无不惊骇。

    李从璟如刀的目光在众将士脸上扫过,“奋战有功者,赏;畏敌怯战者,斩!”而后调转马头,手指寿春城,“将士听令:攻城!”

    使将士畏惧军法胜过畏惧敌人,而后将士能够死战。

    两万虎狼,喊杀上前。

    寿春城上,高审思脸色一变,“素闻李从璟能征善战,军法严明,不曾想其治军之严,竟至如此地步!”

章十三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6)() 
(第三更。)

    经由此事,侍卫亲军深知李从璟军法之严厉,众皆畏服,再行攻城时,都不敢有一丝松懈。李从璟则趁热打铁,令军法使带百名精骑,手持箭矢在阵中游弋,监督将士奋战。

    吴军亲眼看见李从璟惩治作战不力之卒,对李从璟誓夺寿春城之决心,也都一清二楚,体会到侍卫亲军凶猛攻城的压力,人人心头都如同给蒙上一层阴霾。

    好在高审思不是庸碌之辈,也不忘慷慨激昂,以家国大义和自身誓死报效吴国的决心,来激励吴军将士奋力抵抗,同时他明告三军,援军不日将到,这才使得吴军士气稍振。

    李从璟今日没有去阵前督战,而是叫来孟平,对他面授机宜。面授机宜的原因,乃是因为刘信将从濠州西来,因为他有数百艘战舰,行船水上,速度较快,百四十里的距离,不需要多久。

    “刘信来势汹汹,必然得半道挡他一阵,杀杀他的威风,否则一旦让他携锐气而来,怕是浮桥不好守。再者,纵然淮南水师过不了浮桥,他们也能登岸从陆路进军寿春。若是让刘信在四镇八州的援军先一步赶来,就会与寿春城中的将士相互呼应,局势对我大为不利。”

    李从璟如是对孟平说道。

    “何处能阻敌贼?”孟平问。

    李从璟带孟平来到悬挂的舆图前,手指从寿春沿着淮水向东,指向淮水一个小拐弯处,“此地距离寿州百里,名为涂山,数条河流在山下交汇,扼守淮水紧要之处,若你能抢先占得涂山,就能挟制淮南水师,令其不敢贸然向前。届时刘信若要进攻百战军,必得登岸,以百战军之善战,胜之不难。”

    孟平点点头,笑起来,满是胡渣的脸很是灿烂,“殿下放心,末将这就前去。”

    李从璟叮嘱道:“此番前去,万不可大意,能胜刘信固然是好,倘若局势不利,不必硬求胜之,只要能拖住他一些时日即可。”

    孟平颔首,领命而去。

    百战军出发后,李从璟来到寿春城前,督战了半日。当日收兵后,到得次日,李从璟下令全军休整,没有再行攻城。如今寿辰城外的大军已然不多,不足以再支撑起攻城之势,若是寿春城中大军杀出,侍卫亲军很可能被反戈一击。

    不攻城,却仍要门前列阵,予以威慑和限制,当然,李从璟也使了一出疑兵计,让各处营垒中人影幢幢,免得给高审思瞧破了虚实,引得他有甚么不好的举动。

    寿春城上,吴军将士见唐军不再攻城,都是大喜,有人道:“唐军攻城不利,已经不敢再行攻城,军帅,寿春安矣!”

    高审思抚着下颚陷入沉思,半响方道:“近日来,唐军攻势甚急,若说攻城不利,虽是事实,但以唐军士气来看,要李从璟暂歇攻城,却也不太应该。观其营中,兵力似乎很是充足,本不该有此举动才是。”

    一日无话,高审思也没轻举妄动,到得夜里,高审思愈发觉得奇怪,于是又召集了幕僚,来商议城外的情况,当下就有幕僚道:“寿州被围,时日已久,料想援军将至,那李从璟攻不下我寿州城,必然要分兵去阻拦我之援军,如是看来,城外唐军必已不多,那李从璟,怕是因为兵力不足,不敢再大力攻城。”

    此言一出,不少人都附和。

    那幕僚得了众人唱和,更显信心,接着道:“唐军此来,本是长途奔袭,临了寿春,又未多作休整,连日攻城,士卒必然疲惫,如今李从璟既然兵力不足,军帅若是夜袭其营,可收奇效。”

    众幕僚又纷纷道有理。

    高审思却没这样乐观,他沉吟道:“观李从璟过往战绩,其人颇多诡计,常喜使诈,又闻其帐下,谋士如云,皆当世良才。。。。。。若是李从璟见力攻寿春不下,便假意停止攻城,诱使我军出城与之相战,好趁机设下埋伏,那会如何?”

    “这。。。。。。”

    众幕僚一时都不知该说甚么,细想之下,这的确是有可能的。

    但先前说话的幕僚却不以为意,他道:“若是李从璟果然设伏,为麻痹我等,诱使我军出击,必然会示我以营地空虚,岂会如现在这般,让我等看到营中烟尘四起?李从璟一方面暂歇攻城,一方面营中又似兵马充足,这岂不矛盾?依我之见,唐军营中兵马充足,必是假冒,为的就是示我以兵足,令我等不敢出击!”

    “这。。。。。。”

    这话的确很有道理。

    高审思迟疑起来,不过他生性谨慎,不会冒然行动,如若不然,在正阳被百战军败了一阵后,也不会立即收兵入城,踞城而守。

    高审思道:“诸位可知,唐军此来,兵马几何?”

    众人回答不一,有说观其阵势,不过五六万兵力,有说其连营绵长,怕是有十来万的。

    “不知唐军兵力几何,如何敢说唐军而今兵少?”高审思拿定主意,“至于唐军营中烟尘四起,似乎兵足又似是作假,更是不好断定。兵法之道,虚虚实实,岂能轻言断定?那李从璟此番骤然出兵淮地,已然出人预料,便是徐相都被他骗过,与此人交手,焉能不谨慎!”

    “传我军令,四门紧闭,将士不得妄出,据守城池即可!”

    高审思与幕僚在府中金锣密锣商议这些事情的时候,城外唐军营中,李从璟正与莫离在灯下对弈。

    李从璟却是不曾料到高审思与其幕僚的这番谈话,他也不会想到,天下人竟然都以为他奸诈狡猾,诡计多端。

    若是李从璟闻得此言,定会苦笑。所谓阴谋诡计,都是因为实力不够,不得已而为之,若是兵精将足,又何必多方算计,需知有算计便有算计失手的风险,一着不慎即可能满盘皆输。

    故而到了平定两川之时,李从璟已经越来越少算计,需知临战以堂堂之阵相击,才是无往而不利的王道。

    当然,必要的阳谋又不在其中,不可一言而论之。

    且说孟平率领百战军,离开寿春后马不停蹄赶往涂山,因为心里惦记着占据涂山抢占先机,孟平特意派了一千马军先行,要扼住险要,以免被刘信给先一步占据有利地形。

    然而世事无常,百战军主力还未到涂山,孟平就接到先锋马军回报,说是斥候已经探明,涂山已经被刘信先一步占据,而今就在山上扎营。孟平心头懊恼,暗中连道可惜,失了涂山这处要地,他们都是步骑,又没有水师,接下来要阻拦刘信几百艘战舰沿河西进,简直毫无可能。

    不过沙场之事,从来瞬息万变,少有算无遗策的部署,多要倚重临场应对。

    孟平得了先锋马军之报,寻思片刻,就传令马军,让他们停止前行,原处找地方隐蔽,万万不可被吴军发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