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帝王-第7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西川军总人数占据优势,但这却并没有什么用,在精骑的袭扰、牵制下,无法形成合力。

    在史彦超夺下赵廷隐的将旗后,王师步军再度呈现出高歌猛进之态,高行周更是亲手将张知业斩杀于阵中,西川军的逆击之势,自此化为乌有。

    百战军在清扫过东、南、北面的残敌后,以不可思议的意志,聚集起勇力,加入到西面战场,向连日来压着他们打的西川军发起冲击。

    百战军的再度发力,成为压倒西川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战斗持续到天黑。

    高居城楼的李从璟,望见夜幕自远处的山峦上行来。

    胜利与夜幕同步走来。

    踩着与夜幕同样的步调,王师击溃了西川军阵。

    西川军蚁群般向西溃散。

    残破不堪的玄武县城头,燃起照亮山川大地与万千人心的火把。这一夜,玄武城的灯火,前所未有的明亮与耀眼。它照亮了两川,照亮了整个蜀中的夜空。

    在这样的灯火中,李从璟看到王师如同潮水,尾随溃败的西川兵将,一路向西卷杀过去。

    奋战在前线的郭威、高行周、皇甫麟等,在追杀开始时,便接到李从璟传来的军令:务令贼寇血,染红龙门山!

    向西,二十里之外,龙门山中,有超过两千具君子都勇士的尸首。他们在等着同袍们杀过来,他们要亲眼目睹同袍们反守为攻,将西川贼军的尸体塞满山道。

    横穿龙门山的四十里山道,今夜将不再有黑暗,只有血火。

    随后,郭威、高行周、皇甫麟等,再接李从璟军令:杀出龙门山,向西三十里,进逼汉州城!

    李从璟的意思很明确:一鼓作气,将孟知祥赶回益州。

    这一日,龙门山将在血火中迎来黎明。

    唯有敌人的鲜血,才是对逝去英灵的最好慰藉。

    。。。。。。

    君子都在龙门山战损大半,李从璟从未说过半句跟“可惜”相关的话,但他果真不为之心痛?

    自淇门开始,君子都随其南征北战,作为他的亲军,与他一同经历过无数生死险境。别的姑且不言,当年荆南一役,若非君子都,李从璟就要陷在江陵城中。

    而如今,龙门山一战,君子都折损大半,玄武城一役,君子都再损大半,如今算上伤员,存活者几乎十不余一。

    君子都都指挥使林雄,重伤。

    前君子都都指挥使林英,生死未卜。

    这口恶气,李从璟该向谁出?这份损失,李从璟该向谁讨?

    不仅如此,万余将士的百战军,经玄武城血战,也是伤亡过半。

    君子都、百战军,乃是大唐最精锐的军队,其中每个将士,都是大唐最英勇善战、最忠勇可嘉的大好儿郎,若是他们死在异国他乡,李从璟不会有太多怨言,但如今,他们却命丧帝国藩镇的反叛中。

    好钢就该用在刀刃上,李从璟在下令让君子都、百战军身陷险境的时候,没有半分犹豫,那是谋求战争胜利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李从璟就不痛心。

    已近子时,玄武城城楼,李从璟依然站立在阁楼,身形没有半分挪动。城楼中亮起的灯火,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城墙、垛口。

    眼前,在此番恶战中幸存的百战军将士,个个都挺直了腰板,在城头尽忠职守。

    “夜深了,大帅还请安歇。”孟松柏上前来提醒道。

    “军师的回信到了没有?”李从璟脚步没动,凝视着灯火下狼狈不堪的战场出声问道。

    玄武城外,横尸枕地,百战军将士正在清扫战场。

    “军报是天黑后发出,算算时间,还要一个时辰左右才能有回信。”孟松柏答道。

    李从璟点点头,长吐了口气。

    无论如何,这仗赢了。这也就意味着,蜀中之役最艰难的部分已经渡过,往后便是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切都会顺理成章。

    大战落幕,主导这一切的李从璟,此时并没有多少欣喜。任何一个良心未泯的人,在面对一地部曲尸首,而战争还未完全休止的时候,都不会有太多欣喜。

    他放眼四望,旷野一片沉静,今夜月暗星隐,远处一团墨黑。

    距离他淇门建军,如今已过去八年了,南方仍是诸侯割据之局,李从璟不由得问自己:这天下何时才能真正平定,这战争何时才能画上句号?还是说,战争注定将永无休止?

    孟松柏见李从璟没有去歇息的意思,还以为他在担心梓州战事,便劝道:“西川贼军大败而退,东川没了外援,且不论李绍斌还有无战心,东川兵将也不会再有顽抗意志,军师那边拿下梓州只是旬日之事,大帅不必太过挂怀。”

    李从璟笑了笑,“梓州有军师和李绍城主持战局,足够吃下李绍斌了。”

    听懂李从璟话里的意思,孟松柏好奇道:“大帅不打算回梓州,不打算去见见李绍斌了?”

    “一座注定马上被攻克的城池,一个注定行将灭亡的人,有什么好见的?”李从璟淡淡说了一句,转身走下城楼,“去看看林英。”

    “是。”孟松柏闻言心头一动,赶紧跟上。

    自荆南一役,林英被贬为走卒,李从璟几乎没有再提起过他,孟松柏之前还以为李从璟已经将他遗忘,如今听到李从璟说要去看望林英,孟松柏既为林英感到高兴,也为李从璟的重情而感动。

    只是,希望林英能够挺过去,不要死在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里。

    。。。。。。

    回头望了一眼峰峦叠嶂的龙门山,乱军中的孟知祥悲上心头。他知道,这座大山自此时起,不再属于他了。这座西川的门户屏障,终究还是易了手。

    前日才进的山,今日又出了山,这两日的遭遇,让孟知祥疲于应对而又应接不暇。然而他也知道,事实比这座大山还要有分量,纵然压在心口让人喘不过气,却容不得他不接受。

    回想起今日之败,孟知祥直觉若梦。

    他是在午前赶到玄武城外的,他与李从璟面对面的交手,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他采用了最合适的战法,收缩阵型,聚拢散兵,想要蓄力再战,他有最忠诚敢战的部曲,李仁罕、赵廷隐、张知业等将身先士卒、殊死反击,他本以为他已经握住了足够的筹码,就算不能一战而胜,也能将李从璟拖在玄武城,将对方耗死在这里。

    但两军交战,不到两个时辰,孟知祥便知道他错了。

    亲眼看到朝廷王师的攻势,他忽然理解了,为何李仁罕、赵廷隐、张知业会半月不能攻破只有百战军驻守,且城池残破的玄武城。

    那一刻他也明白了,为何王晖、李肇有两万大军,却守不住地势险要的剑州城。他甚至很能理解李绍斌,理解李绍斌为何不愿固守阆州,而是在朝廷王师赶到之前,便撤离阆州直接回到梓州固守待援。

    若朝廷王师仅是士卒精悍,六科技艺娴熟,军阵战法有序,将校敢战敢死,军士士气高昂,孟知祥自信西川精兵并不会输给王师多少,临战之时,有他亲自坐镇,多得是寻觅战机,战而胜之的机会。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朝廷王师战力的突出,不仅是以上这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军备。

    孟知祥并不知道“武装到牙齿”这个概念,当然,当世也不可能有军队真正武装到牙齿,但若是用此来突出禁军军备的优良,则深得其韵。

    精良战甲的装备比例,威力巨大劲弩的数量,骑兵的数量与配置,战马品种的优良性,甚至是每名骑兵携带的弩具,步卒随身小型弩的装备比例,盾牌、短刃等等军备的装备率,都甩了西川军几条街。

    西川军的战败,不是败在将士不够骁勇善战,而是败在军备的差距上。

    换言之,西川军的失败,是西川物力与帝国物力的差距造成的。

    尤其是这种硬碰硬的正面交战,最能直接体现军备差距对战争胜负的左右。

    如果李从璟在这里,就会告诉孟知祥,这是“综合国力”的差距。

    战争,尤其是正面战争,在奇谋、战略没有差距的情况下,比拼的就是国力。

    以一地战一国?

    孟知祥以前以为,依仗蜀地山川之险,三万精锐之士的悍勇敢战、齐心协力,以及当年郭崇韬伐蜀时留下的军备、弩具,蜀中有很大把握战胜远道而来的朝廷王师。

    当年李从璟在幽州,以卢龙一地之力对战契丹一国之力,不就赢了么?

    是的,无论旁人怎么认为,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