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帝王-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军有军民十数万,幽州军五万将士的生死都在一念之间,卢龙数年来的呕心沥血,抗击契丹的宏图大志,中原大地的烽火狼烟,历史的轮回、岁月的使命,齐齐在李从璟脑海中翻腾、飞旋。

    多年以来,李从璟对敌时,常常谋定而后动,谈笑间决出沙场胜负,翻手间左右万人命运,多是气定神闲之时,近乎周郎风姿。然而,家国大事、沙场征伐,凶险无数,岂能一直如履平地?

    “李哥儿,必须拿主意了!”莫离走到李从璟面前,脸上布满从未有过的庄重、肃然之色,他认真的看着李从璟的眼睛,双手扶住李从璟的肩膀,充满智慧与力量的眼眸里,尽是信任。

    李从璟深吸一口气,朝莫离点点头。

    他转过身,对传令兵下达指令:“传令:令各部酋长,即刻到此集结,君子都负责办理此事;令各阵收缩战线,转入全面防守;令皇甫麟带领预备队丁茂、史丛达等部,护卫幽州军阵、军营两翼;令李彦超为监阵使,李正、荆任重为监阵副使,各率两千骑,巡查战场!”

    一口气下达完这些指令,李从璟又对杜千书道:“传令鞑靼部,主力向幽州军靠拢!”又对桃夭夭道:“让图巴克汗不,让阿狸公主火速前来!”

    丑时,联军后方动乱:黑水、松林等部反叛,冲击联军军阵,杀戮周边同伴。

    同时,契丹军对幽州军军阵展开新一轮猛攻。

    丑时两刻,李彦超率部截击黑水部,荆任重率部截击松林部

    丑时三刻,黑车子室韦内部叛乱,有勋贵率部冲击王帐,欲杀黑车子室韦酋长。

    寅时,十数里联军连营,数处起大火。

    寅时两刻,除鞑靼部外,草原诸部现崩溃之象,人马自相践踏。

    与此同时,李从璟走下指挥楼,跨上战马,亲自冲上战场

    代替李从璟坐镇指挥楼的,是幽州军首席军师莫离,此时的指挥楼早不复白日人声鼎沸,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人,独对风月。

    他的折扇早已收起,此时他握在手中的,是一柄长剑。

    上回沙场握剑,还是泽潞战役时,他相助裴约守卫泽州,于城墙上提剑而战,以一介书生之力,与李继韬的叛军不死不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世事沧海桑田,再蓦然回首,不觉往日无情。

    他双眼目光落在李从璟策马奔驰的背影上,沉着的目光深邃似海。

    莫离抬起手,横剑于胸前,拔剑两寸。月光闪动,照亮他的双眸。

    他想起方才李从璟欲出战时,他对李从璟所说之言。

    清风明月,他说:“君如青山,离如松柏。君但放心酣战,离自周全军阵;君若捐躯,莫不苟活!”

    收起书生剑,莫离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嘴角勾起一抹无奈笑意。

    他说出那句话后,李从璟一脚踹在他肚子上,笑着骂道滚滚滚。

    他心头萦绕着李从璟离去之前说得那番话。那番话,让他心中翻江倒海。那番话,以这样一句话为开头:“战事未必就已陷入绝境,你我所见,未必不是表象,而真正的契机,往往就隐藏在表象之下。”

    当时他问:“此话从何说起?”

    李从璟回答:“此事有疑点、有破绽”

    <;b>;

章两百四九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上)() 
同光四年三月二十四日佛晓前夕,因远征渤海而身患恶疾卧榻多日不起的耶律阿保机,骤然奋起,披甲执锐,调度三军,出战皇都城外以李从璟为首之联军。

    当其时也,契丹举国内外多处起烽烟,卢龙大同两军兵至草原,数十年来首度越过长城主动寻战,大明安调度渤海军反攻长岭扶余两府,兼有女真等国境内外各部,掀起大小不一之动乱,各方军力遥相呼应,颇见其势。皇都城外不及二十里,十数万联军虎视眈眈,随时意欲破城灭国。由此,建国方十年之帝国,正面对前所未有之艰难。

    当日,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现身军前,二十年王者之态,雄姿英发,金刀所指,三军雷动,遂振十数万战士之心。皇帝奋然前驱,身先士卒,举国将士无不用命,凡皇命所向,即横尸之处。

    累日一战,迫使十数万联军再三…退却,以至攻势尽散锐气全无,仓皇龟缩防守。联军首领李从璟者,其所立的之百战军,成军多年鲜有败绩,号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亦在此战中疲于应对,毫无建树。

    后赖耶律阿保机调度有方,皇太子耶律倍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奋力冲阵,激战之下,至当日子时,联军阵脚始乱,营地军阵各现混沌之相。至此,契丹军已扭不利之势,而有破敌之望,十万将士遂逞建功之心。

    。。。。。。

    前方两军正在鏖战,战火将夜空映照的犹如白日,绵连十余里的战线上,各有大小战斗。人影幢幢,或昂然前驱,或狼奔豕突,金戈声与人声彼此交杂,让百十里之外都能听闻。

    身披黄金甲的耶律阿保机从军阵后方退出来,准备归入城中,他座下战马脚步缓慢,这让他显得从容不迫。随在他身旁的重臣近卫,此刻无不心潮澎湃,他们有幸再一次见到他们的皇帝,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近乎以一己之力,将大契丹帝国这个庞然大物重扶正轨。

    耶律阿保机招了招手,示意韩延徽靠近过来。

    韩延徽心情并不平静。十个时辰前,他还献策述律平,建议契丹与唐军议和,以将眼前这场战乱可能带给契丹的损失降到最小,虽不能说错,但毕竟对契丹国势的估计过于悲观,这让他有些嗟叹。然而他并没能想到耶律阿保机能突然康复,并且能够率军作战,哪怕是到了此时,他仍旧觉得侥幸,心里只当这是上天对契丹的眷顾,他甚至不无兴奋的想到,在唐朝与契丹之间,上天终究是选择了契丹。

    “爱卿说与皇后的那番话,朕都听到了。”耶律阿保机嗓音不大,落在韩延徽心底却让他一阵不安,作为王朝重臣,这样的失策已是大过。就在韩延徽预备告罪时,耶律阿保机接下来的话,让他如坠雾里,“这些话进了朕的耳朵,也进了朕的心里。爱卿对契丹形势的分析,虽有偏颇之处,但多半可取,也是稳重谋国之言。朕深思之,认为契丹应该酌情采纳。”

    “皇上。。。。。。”韩延徽完全不清楚耶律阿保机这话是何意,若是为敲打他,以耶律阿保机的性子和他俩的君臣关系,大可不必如此委婉,而若是为安抚他,耶律阿保机更加不可能拿国家大政作为砝码。

    耶律阿保机没给韩延徽想透彻的时间,他继续低声道:“李从璟是个人物,不可轻视,以最坏打算论,此战唐军纵然败,他能叫卢龙军保全自身不受太大损失,而契丹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往后平息各地动乱,稳定扶余长岭二府,应对渤海反攻,都需要时间精力,不能叫李从璟再来袭扰搅局。无论如何,战后签订和议,都是题中应有之意,这是其一。。。。。。”

    “然则契丹各部落反叛,都是皇上刻意放纵,这一番假象,目的就是将李从璟鞑靼部引至西楼一举歼之,何来契丹元气大伤?”或许是因为惊讶不解,韩延徽脱出而出,然而这句话才说出口,他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心头骤然一阵冰凉。

    “契丹之乱,一半是假,一半却是真,否则朕怎会给敌军陈兵西楼的机会?朕用间于敌军中,使其今夜发难,也是无奈之举。偌大草原,大小部落何止百十,岂能没有浪子野心之辈,岂能对那篇檄文都不动心?”耶律阿保机这回只是轻轻摇头,这件本该让他大怒的事,此时却没能让他声调提起来半分。

    回城的路不过数里,灯火却不及激战处辉煌,耶律阿保机又是背对着韩延徽,他的神情脸色都堙没在夜色中。

    “爱卿暂且只听不言。”耶律阿保机的声音放佛更轻了些,他说了一句之前从未对韩延徽说过的话,“李从璟自打出镇卢龙,便与契丹征伐不休,偏偏其人又很难缠,常人难以应对。此战之后,李从璟应该会因公升迁,离开卢龙。倘若没有,接下来就需要爱卿施展手段,贿赂唐朝重臣,将其调离。”

    顿了顿,耶律阿保机继续道:“李亚子自打灭梁之后,近些年来日益骄奢淫…逸,唐朝虽有灭蜀之业,盛非常,有雄霸天下之能,实则不然。君主昏聩,其国必衰。这也是我契丹可趁之机。此后数年,契丹需得交好唐朝,甚至不妨奉承李亚子,助其自负之心,则唐朝衰败不远。这是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