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帝王-第1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泪流满面的李圣天,李从德也深为触动,不禁眼眶泛红。

    原本历史上,后晋天福年间,李圣天遣使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洛阳,进贡红盐、玉石、郁金香、白氍等物,以示归顺之意。后晋遂遣高居海等人为使,至于阗,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那是后晋天福三年,以当下来看,也就是“两年后”。

    。。。。。。

    李绍城率军顺利抵达于阗。

    作为进军西域的南路军统率,十万禁军的副帅,李绍城对于阗的情况知之甚深。在灵州时,李从璟就于阗国之事,对他有过深入交代,但作为军事统帅,领兵征战在外,本能的会做好大战、恶战之准备,所以这回如此顺利抵达于阗,让李绍城觉得太过意外、惊喜。

    这也实属正常,毕竟李绍城对李圣天这号人物,没甚么接触,甚至这个时代的人,都对李圣天还没甚么深刻认知,也只有李从璟知道这个留芳青史的李圣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所以若是李从璟得到李绍城兵不血刃,就从阳关到了于阗的消息,绝不会有半分奇怪。

    ——李圣天遣使洛阳,表归顺之意,受中国册封,一心效忠中国,这跟他往后的事迹和李从德的功绩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眼下,于阗国土东西三千里、南北两千里,乃是名副其实的大国,虽然人丁不多,但在西域绝对是庞然大物。”于阗城外,在与李圣天相见之前,李绍城如是对柴克宏道。

    不时,李绍城等人,见到了亲率于阗国官、将出迎的李圣天。

    李圣天身后,除却一众官员外,还有望不到尽头的于阗国百姓,声势浩大,热闹非凡,无论官员还是百姓,俱都衣布帛,大多是唐装样式。

    见此情景,直让李绍城怀疑回到了中原。

    下马前驱,身着甲胄的李绍城,与李圣天马前相见。

    “李将军!”李圣天作揖。

    “国主!”李绍城抱拳。

    这一个热闹而简单的相见,拉开了往后数十年间,双方并肩作战的序幕。

    。。。。。。

    与李圣天同乘一车入城,李绍城为街道两侧拥堵的人群、载歌载舞的景象所震惊,这里面有人扮鬼神,有人着佛衣,一派普天同庆之色,就如在过最隆重的节日一般。

    当日,李圣天于金册殿设宴,款待禁军将领,与此同时,城外,于阗国的官吏战士,也在慰劳禁军将士。

    数日后,李绍城搬出仪仗,拿出李从璟让他带着的诏书,正式册封李圣天为于阗国王。由此,唐军进驻于阗城。

    未及两日,李圣天正在宴请李绍城,忽得一军报,李圣天不避讳李绍城,与其一同观之。

    “葱岭一直有战事?”看罢军报,李绍城讶异的问。

    “葱岭西的回鹘,所谓的喀喇汗王朝。”李圣天冷哼一声,“一帮野蛮的异教贼子!”

    “异教贼子?”

    “我于阗国信奉佛教,这帮回鹘人也不知从哪里搞出个甚么‘穆斯林’‘伊斯兰’,还到我于阗国传法布道,本王一直都是驱逐以对,所以这帮回鹘蛮子脾气上来了,时不时扰我边境。。。。。。”

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4)() 
洛阳,崇文殿。

    李从璟接到李绍城的军报,已是傍晚时分,他在皇案后读完这份“战事”分外顺利的军报,虽然并不觉得如何意外,面上还是露出了笑容。仲云归顺,于阗受封,意味着塔里木盆地南沿已经基本平定,西域之地说起来广袤,葱岭以东、天南以南,不过就是塔里木南北两部分,如今南部安定下来,意味着西域已经打开局面。

    今日宫中有“家宴”,李从璟因为李绍城的军报,在崇文殿逗留得久了些,太阳还没落山,李永宁就找了过来,提起西域战事,李永宁便拉着李从璟,要他给她讲解西域形势。

    两人在坐塌上相对而坐,李从璟见李永宁兴致勃勃、倾身聆听,便大致给她说了一些:“西域之地,之所以为要害之所,是因其联系东西,别看西域曾有三十六国,似乎很强盛,实则都是城邦小国,一国人丁大多只有数万,少的甚至不到一万——昔年于阗国势最盛之时,人丁也没到十万。所以西域虽然势力庞杂、部族众多,但历代以来,只要我中国派遣小几万王师西征,几乎都是所向披靡。”

    “西域局势之所以复杂,战争之所以频繁、难打,是因为有其它大种族侵入、与我中国军队相争,早先的匈奴,而后的突厥,前时的吐蕃,都是如此。所以我中国军队在西域的敌人,其实主要不是西域诸小国,而是这些大种族。”

    “安史之乱后,安西四镇之覆灭,是覆灭于吐蕃野心勃勃,趁机倾举国之兵来攻,四镇的西域小国,大多都是与我安西边军一同奋战的。”

    “彼时,河西、西域都被吐蕃攻占。所以一朝吐蕃内乱,张义潮便能趁势而起,复兴归义军,收十一州之地,当其时也,西域诸国,大多主动遣使东来,朝贡我大唐。”

    听到这里,李永宁奇怪道:“那后来归义军为何又式微,甘、肃之地为何又被回鹘人占据?”

    李从璟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道:“这就不得不说回鹘了,本朝初,统一漠北的突厥被灭后,回鹘便在漠北设立王庭,臣服于我大唐。张义潮复兴归义军前夕,回鹘王庭被黠戛斯攻破,回鹘贵族被迫分三支迁徙,离开漠北,漠北便成了黠戛斯的地盘——突厥、铁勒、回鹘、黠戛斯其实都是漠北部族。”

    “迁徙的回鹘分为三支,一支到了葱岭西,一支到了西州,一支南下到了我大唐边境——后被我大唐边军击败,其民融入唐人和其它部族。到西州一带的回鹘,又有一部到了河西之地。张义潮复兴归义军,坐拥十一州之地,势力正盛,迁徙而来的回鹘自然不能在此时做甚么。后来,归义军内部争权,河西遂陷入大乱,河西的回鹘趁势占据甘、肃,吐蕃趁势重占鄯、凉等州。”

    “在我十万禁军出征河西之前,西州回鹘势力日盛,西域许多小国都依附过去,对归义军也是虎视眈眈。。。。。。”

    李永宁恍然,随即咬牙切齿道:“如此说来,这帮回鹘贼子,当真是狼子野心,犯我大唐天威,攻我大唐边军,实为我大唐之敌,理应灭杀!”

    李从璟纳罕的看了李永宁一眼,笑道:“你杀气倒是挺重。不过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叹了口气,李从璟继续道:“本朝初,突厥一统漠北,屡犯边疆,太宗灭之,兴起的回鹘臣服大唐,进贡不断,且袭扰边境的时候极少。安史之乱时,回鹘助朝廷平乱,亦有功劳——与主动万里东来勤王的于阗国不同,回鹘出兵的条件甚为苛刻,可以说是趁火打劫,我大唐和亲回鹘,也是自此开始。待到回鹘衰落,被迫迁徙,西州回鹘对我大唐又以‘甥’事之,屡有朝贡。”

    不仅如此,事实上到了宋朝,西州回鹘也对中国朝贡不断,直至被辽金所攻占。

    “那么眼下如何?西州回鹘可有归顺之意?”李永宁眨着眼关切的问。

    李从璟饶有深意道:“归顺不归顺,怕是要打过才知道。”

    李永宁露出了然之色,旋即又问:“眼下的西域,除却西州回鹘,可还有其他大敌?”

    李从璟道:“自郭昕战死,安西四镇被破,西域南部便是吐蕃的势力范围,西域北部的情况就要复杂些,不过自打回鹘从漠北迁徙,西域北部便是回鹘的势力范围,差别只在于是不是受一个回鹘可汗节制。眼下,西域北部的大敌只有西州回鹘,天山南北的九姓乌护,也是回鹘人。其他的小国部族,则是不必担忧。至于西面葱岭一带。。。。。。”

    说到这,李从璟的眼神忽然变得深邃而又锐利,“疏勒之西,葱岭一带,则有大敌。”

    “大敌?怎样的大敌?”李永宁注意到李从璟骤然严肃的口吻,觉得很是奇怪,以大唐眼下的国势,能让李从璟如此重视的,必然不是寻常大敌,“葱岭之西,不也是西迁的回鹘?”

    “时至今日,这支回鹘,已经不是简单的回鹘了。”李从璟意味深长,忽而话锋一转,问李永宁:“你可知昔日的摩尼教?”

    李永宁露出回忆之色,“摩尼教是回鹘信奉的教派,昔年也曾入中国,不过没有大肆传播,被朝廷扼制了。。。。。。也有被佛教排挤的意思。”

    李从璟微微颔首,“回鹘一直信奉摩尼教,但自打王庭被黠戛斯攻破,被迫迁徙离开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