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帝王-第1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王延钧想的,仍旧是:不让你们知道朕的天威,你们就不知道为朕效死。

    这天晚上,惊怒交加的王延钧折腾了大半宿,快要天明的时候才睡着。但刚闭上眼不久,还没到巳时,王延钧就被叫醒,不等他发怒,城防军守将的话就如给了他一盆当头冷水,将他浇醒。

    “唐军水师进入马尾江口,正大举向我水师进攻!”

    “唐军水师几何?马尾能否守住?”

    “自马尾至闽江入海口,皆是唐军水师船舰,高达数丈者多不胜数,超过十丈者过百,如城如林。。。。。。我军水师怕是不能挡!”

    王延钧怔了好半响。

    急急忙忙出宫,等王延钧站到城墙上,向闽江东面张望过后,立即说不出话来。

    长乐府前的闽江,远没有扬州之东的大江宽广。但马尾这个地方,是支流交汇之处,若是忽略江心的滩涂、小岛,最宽处也超过五里,最长处更是超过十里。

    这样广阔的地方,如今都是两军交战的船舰。

    那唐军的水师楼船、战舰,普遍比闽江水师高大、坚固了一个层级,而且源源不断在开赴进来。又且唐军将士个个骁勇,军令一下,千万人奋躯向前,莫敢回首,加之甲坚兵利,这下冲杀进闽江水师船舰群中,直把闽江水师打得落花流水,眼看就要挡不住了。

    “启禀陛下!唐军马步军超过万人,已经在马尾以东登岸,正朝长乐城杀奔过来!”有军使来报。

    “唐军水师。。。。。。怎能边战边让将士登岸?”

    “唐军水师此时并无兵马登岸,这些人马应该是昨夜就已经在远处登岸的!”

    王延钧呆若木鸡,欲哭无泪,眼见唐军大举杀来,勇不可当,又想起建州已破,长乐朝不保夕,顿时压制不住内心的恐惧,大叫道:“护驾,护驾!朕要离开长乐,朕要去泉州!”

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7)() 
皇帝要舍弃京都出奔,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长乐府的城防纵然坚如壁垒,若是这等消息扩散出去,军民肯定也要跟着出逃,那城池还如何防守,岂不等于拱手让人?

    ——更何况长乐的城防并不是那么坚固。

    得到消息的吏部老尚书,搂起衣袍就跑过来,挡在了正骑上马的王延钧面前,一双枯槁的手死死拽住马缰,竟然凭空生出许多力气,让王延钧一时没有挣脱。

    “陛下不能走!陛下若是走了,长乐必定守不住,届时大闽就危险了!”老尚书老泪纵横的劝谏王延钧。

    “滚开!”城外唐军水师正在屠杀闽军水师,更有唐军马步军奔袭而来,不久长乐府就要陷入重围,此时王延钧正在惊急交加的关头,哪里容得下老尚书挡住去路,“敢挡朕的路,你就不怕朕砍了你的脑袋?!”

    吏部老尚书心头悲痛。

    想当年王审知在时,他倾力辅佐,与其共治闽地,多年心血浇筑,终于使得闽地大化。百姓安居乐业,府库也颇为充盈,而王审知也被封王,他本身更是身居高位,此等功业与风流意气,人间罕有。

    孰料王审知一朝崩殂,王延钧便杀兄篡位,这也就罢了,其人上位后亲小人而远贤臣,让那薛文杰那等奸佞把持军政,闹得闽地怨声载道,好好的江山社稷成了一堆破铜烂铁,让老尚书跟王审知的毕生心血毁于一旦。

    老尚书已经是迟暮之人,所谓晚景凄凉,有更甚于此者乎?

    心头如此阵痛,老尚书骤闻王延钧要舍弃长乐府南奔,此间悲愤如刮骨之刀,让他痛不欲生,怎会坐视王延钧离开?

    “陛下要让臣死,臣便纵是引颈受戮又有何妨?然则闽地大好江山,陛下弃如敝履,今日说走就走,一朝离了长乐,来日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先帝?!”老尚书誓死不松开缰绳。

    王延钧又急又怒,口不择言喝道:“唐军来伐,尔等束手无策,只会相对垂泪,尸位素餐之辈,于国于民毫无用处,除却享受朕的恩赐,尔等还会甚么!大闽便是因为你这样的人太多,才挡不住唐军来攻!今日朕要南奔泉州,缓图大计,你又不许,如此做派,不是沽名钓誉是甚么?”

    一番话,把老尚书说的呆在那里,一个字也吐不出来,直欲吐血。

    王延钧又道:“你不是要守长乐吗?好!朕就把长乐军政交给你,由你来统领长乐军民抵挡唐军!你不是向来依仗自身资历老,跟随过先帝,而自诩忧国忧民,敢为大闽江山效死吗?今日朕倒要问问你,你敢把守长乐抗拒唐军,与长乐共存亡否?!”

    一番话声色俱厉,吼得左右人等都愣了。

    老尚书面色一片苍白,仿佛剩余的寿命瞬间叫人抽走。

    下一刻,老尚书拜伏马前,以头扣地,痛哭道:“臣,愿为大闽守长乐,与长乐共存亡。”

    这可惊到了王延钧,他怔了怔,一阵失神。

    “当真?”王延钧惊疑的问。

    “城若破,臣愿以身殉国。”老尚书伏地不起。

    王延钧心头波涛汹涌,一时竟是无言。

    他平素向来看这老尚书不顺眼。

    对方依仗着是王审知旧臣,向来没少向他直言进谏、触犯他的天威。在王延钧看来,这老头子除了老而不死之外,半分用处也没有,也不会看人眼色行事,更不知国君大于一切,迎合国君心意远重于江山社稷的道理。

    ——朕是大闽皇帝,是大闽的天,你都不知好生侍奉朕,让朕开心,还好意思口口声声为了大闽社稷?即便是为了社稷,也当知道,朕大于江山社稷!

    为此,本该为宰相的老尚书,在他称帝后大肆封赏的时候,只是堪堪得了个吏部尚书,而且近来王延钧还打算撤了他的尚书之位。

    却不曾想,至此国家危亡之际,此时老尚书竟然愿意替他把守长乐,抵挡拥有拔山填海之势的唐军,与长乐共存亡。

    ——王延钧并不担心老尚书说假话,因为他可以带着老尚书的家人一起走,挟为人质。

    “陛下,唐军势大,就要临城,既然尚书愿意守城,陛下还是快些去泉州,也好尽快招募勇士再图大计。”王延钧身旁,一名素来得他信任的亲信臣子,见他怔在那里没了动作,忙出声说道。

    王延钧回头望着这名心腹之臣,眼神有些复杂。

    心腹连忙道:“千金之躯不坐垂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陛下万万没有以身犯险的道理,还是快快离开为好。与唐军厮杀的事,交给军民就可以了,如若不然,陛下养他们何用?”

    这话说到了王延钧心坎里,他点点头,下达了老尚书守城等一应处理后续事宜的命令后,就带甲士急忙奔离。

    王延钧带领大量甲士撤离,长乐内外顿时一片混乱,军民都骇然变色。百姓们收拾了家当要出城,却被守军拦在门前,而且城门紧闭,他们拥堵在街道上,纵使万般着急、惶然、嚎哭也是无用。

    “陛下都走了,长乐还怎么守,尔等难道只知有军令,而不知自家死活吗?弃京都、军民而走的君王,尔等为何还要为他效死?还是打开城门,你我一起逃命去吧!”城门前,有胆大的人向守军呼喊。

    只是半日激战,马尾前的闽军水师就或死或降。战事停歇后,唐军水师接管水寨,同时进抵长乐,水师船舰里运送的马步军,一**登岸。而后四面合围长乐城,并且扎下营垒。

    当日夜,长乐城内嚎哭之声传出,唐军大营中清晰可闻。

    翌日,唐军搬运辎重,一辆辆投石车、火炮、大弩,在城外整齐排列。一座座巢车、棚车、云梯车,或者组装完备——多年来演武院没有忘记持续改良军械,或者加紧建造,不停往营外布置。

    更有数万侍卫亲军精甲,踩着地动山摇的步子在营外布阵,小阵连接成大阵,大阵连接成铁甲海洋,旌旗如林,枪矛光寒。精骑奔行四周,带起卷卷烟尘,不时到城前耀武扬威。

    不仅城中百姓,这下连守城的将士,都有了要哭的心思。

    入夜,吏部老尚书驻足城头不去。

    “尚书都在城头呆了一整日了,粒米未进,还是下去歇息一二,用些饭食吧。”有与老尚书交好的官员,上城来劝道。

    老尚书面色悲怆,摇摇头,没有挪步。

    官员叹息一声,稍作迟疑即道:“老尚书乃是先帝肱骨之臣,在长乐素来有声望,今有老尚书带长乐军民守城,唐军必不能克。”

    老尚书看了官员一眼,目光哀伤,“陈公何必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