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帝王-第10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摇折扇,笑容颇有些灿烂。

    王朴望着手中军报连连感叹:“原本,淮南倾尽全力,发兵十万意欲北来,声势何其浩大,我等虽有兵马十万余,却受限于寿春、扬州两城,无法合兵迎击,各部兵马亦是只能分兵把守要地,被动防御,眼看淮南兵行踪不定,主攻方向不明,徐知诰意图不显,我等可谓是无从应对,已然陷入危急之境,就要有失败之险,便纵是而后钱元瓘牵制了淮南兵两万,亦有八万淮南兵可供渡江,局面仍未有根本好转,前日王会、王彦俦领兵大举北攻滁州,寿春、扬州就要被分割两地,彼此隔绝,形势就更见险恶!”

    莫离笑道:“太子曾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番大战,先是朝廷派遣援军抢先进驻滁州,初步稳住了局面,而后西方邺领兵进击和州,合江文蔚、张易、朱元三子之才,以神鬼莫测的用兵策略,硬是用区区五千兵马,盘活了全局,如今更是让淮南的最后兵力被迫在和州登岸,局面已经完全明朗。”

    王朴不得不佩服西方邺,“西方邺领军五千深入敌后,旬日间奔袭转战数百里,连战连捷,此役必然青史留名,成为之后无数人争相研究的经典战例——长兴二年的三甲,借此一役,已然扬名!”

    莫离点头道:“正是如此。”

    王朴站起身,执礼道:“战局已然明朗,请军师下令!”

    莫离啪的一声收起折扇,神色转为肃然。

    不时,一道道军令自大帐中奔出,传往各处。

    “令:百战军都指挥使孟平,领军两万,自扬州西进,击和州!”

    “令: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李彦超,并及丁茂、史丛达等将,领部曲一万,自白沙、**西进,击滁州之敌!”

    “令:羽林军都指挥使李彦卿,率本部兵马并及西方邺部,共计一万兵马,自庐州东进,击全椒县!”

    “令:滁州守将房知温,统领本部部曲与滁州守军,共计三万兵马,寻机与滁州城外贼军决战!”

    “以上各部兵马,彼此联络,合围滁州、和州之敌,务必全歼贼军于江北!”

    。。。。。。

    洛阳,东宫,内书房。

    夜风过窗,吹动书案上的宣纸。

    李从璟落下玉笔,宣纸上留下两行苍劲有力的字。

    天下未平战不休,斩尽敌酋觅封侯!

    。。。。。。

    洛阳、江淮,千里之外,人不同,于一日间,所谋之事亦不同。

    事不同,却形神相合。

    君在内威服诸邦,将在外征战不臣。

    ——此国所以强也!

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1)() 
(凌晨后还有更新,不过不用等,我也只是准备写。。。)

    金陵。

    江淮战报传回后,大丞相府的灯火彻夜未熄,一应属官、幕僚齐聚一堂,紧锣密鼓的商议军情。次日,徐知诰一份急令,将卢绛、蒯鳌二人从常州召回。

    卢绛、蒯鳌正在常州与钱元瓘相持,战事时有发生,规模时大时小,两者打了个平手,谁也奈何不得谁,卢绛、蒯鳌从常州离开时,刘金也接到徐知诰的命令,让他据守常州城即可,不必再对无锡保持攻势。

    回到金陵,卢绛、蒯鳌二人马不停蹄赶到丞相府,还没来得及将身上的汗水歇干,就被徐知诰派人来叫了过去——商议了一日一夜的属官、幕僚已经散去,政事堂里只剩下了韩熙载、周宗两人,显得格外空旷,别有一股压抑的气氛。

    进门时,徐知诰正挥手将饭食斥退,卢绛、蒯鳌二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见礼的时候徐知诰摆手道:“军情紧迫,俗礼就免了,君太你将情况跟他两人细说一遍。”

    坐在小案后的周宗脸色略显苍白,眼中也是充满血丝,听了徐知诰的话,他打起精神,将江淮战事的一应情况都跟卢绛、蒯鳌解说一番,最后语气沉重的总结道:“北贼四面合围王师,意图与王师在滁州、和州决战,两者兵力相差并不多,且北贼占据了主动,形势于我十分不利!”

    周宗话说完后,徐知诰没有等待,紧接着开口:“江淮形势不利,必须速做应对,在两位归来之前,我已跟诸公有过商讨,初步有了定议。。。。。。两位或有进言?”

    大致情况卢绛、蒯鳌二人在信使到达常州时就被告知,路上就对此有过思考,方才周宗讲解细节的时候,两人也没停止过考量,然则眼下的江淮战局已经白热化,哪是轻易能有破局之策的?然则这下徐知诰问起,卢绛不得不道:“战局胶着,力量对比也差不多,事到如今,唯力战而已!某远渡江北上,与北贼不死不休!”

    徐知诰不置可否,又看向蒯鳌。蒯鳌一时也没有良策,跟卢绛一样表达了为国死战的决心。

    两人虽然没有拿出惊世奇策,但能有效忠徐知诰的决心,已经符合了徐知诰的期望,也唯有如此,徐知诰才能将接下来的事交给这两人去做。

    “眼下要扭转江淮战局的紧张态势,并非没有办法,只是此计非是力战于沙场,与贼军将士殊死相搏,而是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在大势上赢得先机。”徐知诰说道,“国中虽有良臣俊彦无数,但要完成这个计策,我认为只有两位才行。此策的实行者,需要非凡的胆气,虽刀斧加身而面无惧色;要有非凡的机敏,虽身陷必死之境而能绝处逢生;要有非凡的辩才,虽孤身入敌营而要能舌战群儒;要有缜密的心思,要有坚韧的意志,要有精明的手段。。。。。。”

    说到最后,徐知诰盯着卢绛、蒯鳌,几乎是一字字道:“更要有不惧一死,誓死不叛的气节。。。。。。两位可有乎?”

    卢绛、蒯鳌相识一眼,连忙起身离开小案,到堂中下拜,“国家者,养我血肉之躯;丞相者,予我安身立命之所。为报国家,为报丞相,我等何惧一死?”

    闻言,徐知诰神色触动,连忙走下堂中,亲手扶起两人,感动道:“国家得贤臣如公等,岂能社稷不兴?我得良佐如公等,大业岂能不成?若果真社稷不兴、大业不成,便是山河破碎,便是埋骨荒冢,又有何怨言?!”

    “丞相!”卢绛、蒯鳌俯身再拜,感动的声音哽咽,“请丞相下令,虽刀山火海,我等敢不奋躯而进?便纵是面对千军万马,我等死不旋踵!”

    “好!”徐知诰再度将两人扶起来,眼中似有热泪,将两人拉到小案前,“公等安坐,且听我细细道来!”

    回到主位,徐知诰对两人道:“如今北贼在江淮的实际统帅,乃是号为莫神机的莫离,此人如何,想必不用我多言,观其在江淮的种种举动,便已知此人乃是世之大才。”

    见卢绛、蒯鳌点头,徐知诰继续道:“北贼若无此人主持战局,以我大吴十万骁勇,千员良将,百位英杰,江淮早已收复!故而,此番要扭转江淮战局,必须要从此人入手!”

    卢绛、蒯鳌眼前一亮,“丞相意欲如何对付此人?”

    他们自然不会去想刺杀这种愚蠢计策,古往今来,有几个三军统帅是在军营中被刺杀而亡的?

    “反间计!”徐知诰语出如惊雷。

    卢绛、蒯鳌先是一怔,随即目光火热。

    “当此之时,若能离间莫离与洛阳,使得君王猜忌前线统帅,若能离间莫离与李从珂,使得军中将帅不和,则江淮战局将天翻地覆!”徐知诰一番话说的掷地有声。

    卢绛、蒯鳌闻言精神大振。

    离间计向来恶毒,且战果累累。远的,昔年刘邦用此计于项羽,使得项羽失去了最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大谋士范增;近的,后梁朱友贞消弱魏博军镇时,李存勖巧用反间计,几乎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就得了魏博军投靠,消弭大敌而又极大增强了自身实力。

    不过寻思之下,卢绛颇有顾虑,“听闻莫离不仅跟随李从璟南征北战十数年,深得其信任,昔曾亦是发小,相交莫逆,要李从璟猜忌莫离,会不会有些难度?”

    徐知诰笃定道:“不然!大将领重兵征战在外,历来被朝廷猜忌、防范,此事古来如此!公等请想,如今北朝禁军不过十余万,而江淮聚集有四万侍卫亲军、一万百战军、三万新军,军力过半,且有藩镇军、降军数万,势力何其之大!而洛阳呢?此时有军力几何?若是莫离果真割据江淮自立,洛阳拿什么去应对?唐末天下大乱以来,将帅佣兵自重、尾大不掉酿成的祸端何曾少了?”

    卢绛、蒯鳌都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