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帝王-第10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逢吉与苏禹珪双双都不说话了,两人间的火药味也不见踪影。

    茶博士水亮的眸子好奇的打量着忽然静默下来的三人,只觉得眼前景象实在是有趣无比。

    张一楼忍不住道:“二位怎么不说话了?”

    苏禹珪道:“话都让你说了,我们还有甚么可说的?”

    苏逢吉道:“你简直比那位和泥刺史还要会和稀泥。”

    苏禹珪看着苏逢吉,“现在你总算知道你我三人中,为何是他最得诸公看重了?”

    苏逢吉大点其头,长叹道:“能为公辅者,首要之才,岂非正是要会和稀泥?”

    苏禹珪道:“和稀泥不难,难的是临了还能把事情都理顺,让众人都服气,然后戮力公事,这样的人才是真厉害。”

    苏逢吉白了张一楼一眼,“张兄岂非正是这等人?”

    然后两人一起望着张一楼不说话,惹得张一楼惭愧不已。

    旋即,三人相视哈哈大笑。

    那姿态出尘的茶博士,也是以手掩唇,低眉莞尔。

    茶香袅袅,氤氲成趣。

    这幅景象,是天成二年的士子风流。

    。。。。。。

    此时,东宫。

    李从璟在练字。他练字不是为了练字,而是为了练心。

    东书房里不止他一人,有两人坐在小案后,有三人束手立在屋中。

    坐着的人,一个是人送诨号“阎王刺史”的赵钟鸣,另一个是推行新政最讲究一个“理”字的前沛县县令何晨光。

    站着的三人,正是刚好前来拜见太子的新科进士江文蔚、张易、朱元三人。

    李从璟正专注练字,一笔一划莫不倾注全部心神,如同勾勒心中的如画江山。

    “你们三人也坐吧。”李从璟满意的放下玉笔,随手指了指房中的另几张小案,“方才我正在跟赵、何二公谈论江淮、楚地战事与民政,你们有甚么见解,也都可以说说。君章、简能不是第一回出入东宫了,致远虽是头一遭来,也犯不着拘束。”

    君章,江文蔚的字;简能,张易的字;致远,朱元的字。

    李从璟没有字,因为他算得上是“草莽”出身,就跟李存勖、李嗣源一样,时人有字的大多是正经士子、读书人。及冠后李从璟不是没机会让人给自己表个字,但因诸事繁忙给疏忽了,时间一长也就无暇“附庸风雅”。

    刚坐下的江文蔚、张易、朱元三人闻言,又连忙欠身,谦虚谨慎的表示不敢,面对这位平素和气,但威名在外的太子,三人都不敢有半分大意。

    赵钟鸣捻须笑道:“太子殿下不拘小节,诸位切莫自缚手脚,三位之名,某也早有闻之,今日有幸得见,正好瞻仰一番各位风采。”

    何晨光没敢随意插话,他不像赵钟鸣,早年就跟随过李从璟,本身对李从璟也不是很熟,怎敢放肆?

    李从璟坐下后,理顺衣袍,没有让江文蔚等人多番谦逊的意思,直接点名道:“君章先说说看。”

    江文蔚起身行礼,重新坐下后,才字句斟酌道:“江淮战事看似大局已定,实则淮南仍有反击之力。数月来淮南军队犹如水下游鱼,在大将、沿海各处登岸,不停袭扰江淮各地,防不胜防,就是明证。”

    顿了顿,江文蔚继续道:“淮南如今只以小股精锐袭扰各处,看似无关痛痒,实则于大局不利。扬州、寿春一日未克,淮南便有盘活江淮的余地,尤其是精兵渗透袭扰大军后方,不仅给王师造成诸多麻烦,也会让江淮各州县人心惶惶,时日一长,那些心系淮南的贼子,便会蠢蠢欲动。”

    李从璟点点头,“依你之见,江淮战事当如何处理?”

    江文蔚显然早有腹稿,当即答道:“其一,整治各州县民政,加快收服人心;其二,招募骁勇训练州县守卒,化淮南之江淮大网为我大唐之江淮大网;其三,速克扬州、寿春。”

    李从璟露出赞赏之色,又看向张易,问道:“楚地战事当如何?”

    张易丝毫不用打理思路,当即答道:“王师与淮南鏖战于益阳一带,已经数月,但以易之见,当开辟第二处战场。”

    李从璟眉头挑了挑,“哦?”

    益阳是划分、封锁楚地东西的关口,是楚地之战的关键之地,积蓄全力攻下益阳,也是朝廷的用兵之策,张易敢直言开辟第二战场,便是否定朝廷计策,这份勇气担当可谓难得,张一楼说他极有豪烈之气,任圜说他雄健无两,都不是虚言。

    张易继续道:“淮南先败楚兵,再败王师,两得益阳,后又苦心经营防线,即便不能称之为铜墙铁壁,也是相差不远,益阳地势险要,王师一时难克,并非不能理解。”

    “其次,淮南占据楚地半载,治理州县颇有成效,人心渐变,若不尽快收复,长久僵持,对大势不利。当今之计,当往南征讨,迂回梅山用兵。平定楚南之敌,收复楚南州县,而后能北上夹击益阳,是为取大势也。”

    “益阳难克,楚南必争,故而易言当开辟第二处战场。”

    李从璟颔首,“说得不错。”

    最后他看向朱元,“致远有何见解?”

    方才江文蔚、张易已经将江淮、楚地战事都说的差不多了,此时朱元再说,实难有振聋发聩之言,不过朱元显然没有窘迫之色。

    朱元慨然道:“皇朝要平定江南、一统天下,必要精练水师。如今大唐坐拥天下之险,江淮定,荆襄平,若不精练水师,是怀抱金玉而无为也,实在暴殄天物。若能精练水师,他日顺江东下,必能兵到城克,数载而有天下!”

    话说完,朱元径直起身,大步来到堂中,向李从璟拜下,“臣不才,向太子请命,为王朝治水师!”

    李从璟眼前明亮,哈哈大笑。

    江文蔚、张易相视一眼,纷纷离座来到堂中,向李从璟拜下。

    江文蔚道:“文蔚斗胆,敢请投身沙场,为皇朝平贼之马夫!”

    张易道:“易虽愚钝,亦有报国之心,倘若能入楚征战,必舍七尺之躯,为王师杀尽淮南之贼!”

    这新科三甲,竟然全都请命投身疆场,一个比一个斗志昂扬,一个比一个心性豪烈。

    李从璟没有立即答应,目光炯炯看着这三人,沉声道:“尔等都是国之俊才,当知若是身在洛阳为官,前途也是一片光明,而投身沙场上马杀敌,虽有速立功勋之机,亦有旦夕身死之险!告诉本宫,何以如此?”

    江文蔚等相视一眼,皆慷慨激昂,“诸侯不臣,皇朝该讨之,臣等不才,愿驱身以杀敌,助我大唐一统天下!”

    此情此景,书生仗剑,凛然有正气。

    李从璟目光沉静,心头却有金戈铁马之声。

    十年心血,终养国人雄健豪烈之气。

    大唐雄风,终于复见。

    李从璟正声道:“俊彦有报国之心,大唐岂忍负之?”

    江文蔚、张易、朱元大喜,俯首再拜,“谢太子殿下,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钟鸣、何晨光相视震惊。

    书房之中,如有剑光。

    这副场景,是长兴二年的士子风流。

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性(1)() 
扬州。

    五万唐军兵围城池,连营千百,势若海潮,将扬州城困成了一座孤岛。

    清晨,春风微冷。

    一身白袍的莫离登上望楼,轻摇折扇,远望扬州城。

    衣袂轻舞,折扇上的一方山河若隐若现。

    望楼前,唐军将士将扬州城围得水泄不通,铁甲精锐一眼难以望尽,一片片军阵中高达六七丈的巢车,比扬州城墙还要高。

    扬州城外,土山堆了又倒,倒了又堆,几乎又要形成一座城郭,将扬州围在其中。

    “自去岁十月围攻扬州,至如今已快半载。”莫离身旁,王朴轻声感叹,“军中的箭矢、弩矢虽经多番补充,眼下业已损耗殆尽,盔甲、兵刃之损耗,亦是不计其数,将士们出征大半载,如今都已渐生思乡情绪。。。。。。”

    莫离淡然道:“凡此种种,我皆知晓。”

    王朴看了看莫离,欲言又止。

    莫离虽然没有看王朴,却知道他想说甚么,“扬州不克,我绝不罢兵。”

    王朴苦涩道:“先前太子殿下北归时,曾制定了江淮战略,言及若是淮南死保扬州,其城不能速克,则以江淮之地养江淮之战。如今诸州虽有我皇朝官吏管辖,民政大事颇为顺利,奈何江淮毕竟未曾全克,淮南又有精悍水师,故而每多遣精锐,袭扰江淮腹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