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携子穿越来种田-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李世民的一应老臣,李靖无疑是低调的,李靖学的是《黄公秘籍》黄公就是黄石公,送汉朝张良兵书的那位老先生。

    而李靖没有落得张良的下场却也与自己的身世成长有关的,从出身来说他是**。不过可怜的是父母早亡,但好再他还有个好舅舅,从小就文武双全。少年时就能和舅舅讨论兵法,连名将舅舅也佩服不已。这一点和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很像。不同的是他可不是仅仅会“谈”兵法而已。

    李靖十分自负,常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胸有大志,不是池中之物。

    有这样过硬的个人素质和高端人事背景,按理说李靖的前途应该是光辉灿烂不可限量的。然而蹉跎多年他年过而立,却也只当过“长安县功曹”、“驾部员外郎”最高不过副处级干部。

    究其原因,只能说是生不逢时。他的高官舅舅韩擒虎就是那个在中国的传说中“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人。就是传说中的十殿阎王之一,这也说明他在帝国政坛上是个十分正直无私的人,不但没有为他开道铺路还有可能为他招致了不少政敌。

    他好不容易得到了左仆射(相当于宰相)杨素、吏部尚书(人事组织部部长)牛弘的赏识,不料这两人都卷入了杨广谋夺太子之位的阴谋之中,根本没有心思提拔重用他。

    唐传奇《虬髯客传》说的就是传说在这时发生的故事。李靖与现在的老婆在此相遇,相爱,成家,生子。

    之后隋朝灭亡了,大业十三年十一月。长安城破,李靖被俘,面临的是睚眦必报的李渊,于是李渊下令处斩李靖,李靖这时已经看清了天下大势,不想就此成为无聊的“烈士”,于是大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奸,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一句话让李渊下不来台了,这时对李靖慕名已久的李世民也赶来为他求情,而且态度很坚决。

    李渊这人也许不是一流的好皇帝,但绝对是一流的好爸爸,对自己的孩子们爱护得无以复加,于是他就就坡下驴释放了李靖。

    于是李世民就把李靖“召入幕府”,成为他麾下的大将,从此一颗辉煌的将星终于“遇主逢时”,在这个比他儿子还年轻的君主搅起的撼天风云中腾空而起,光照万世,这时李靖47岁,李世民19岁。

    李靖进入李世民的幕府后,奇兵突进,斩首中南,逼得萧铣“请降”,之后又挥师江南,平定叛乱,武德八年(公元626年),突厥入侵太原,李靖受命带领江淮兵一万赶到北方边境,与众将汇合共抗突厥铁骑。这一仗打得相当不顺利,各方都有较大的损伤,只有李靖的“兵马独全”(这个太神了,要不李靖怎么成了神仙呢)。

    当时李渊高度评价他“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就是说他超越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而现在李靖将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天子的金口玉言一句顶一万句。

    玄武门之变前,出于谨慎,李世民向手握重兵的二李——李靖和李绩“征求意见”,竟然得到了中立的答复。

    此时这二李都已脱离李世民的幕府担任着国防正规军的元帅,不再是李世民的私人心腹,但他们都曾深受李世民的恩惠,尤其是李靖负有李世民的救命之恩,居然在他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表态支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所以人都以为等着李世民上位后这二李就惨了。

    但是李世民可不是“所有人”,他对此非常满意,说二李有操守,是“天下大将”,是国家可靠的支柱(超于常人的大智慧啊,明君当中也罕见这样的气量),反而对他们倍加赞赏。

    李靖不愿意介入皇室骨肉相争是不是出于军人要保持中立不介入政治这么超前的理念,还是使命感超强,知道自己要守护的是整个国家而非具体统治者,还是有神仙的资质,知道李世民不用他帮手也能成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李世民反而觉得这两人是真正可靠的天下大将。不搅合政治的将军更令人放心,对他们更加珍视,更加委以重任。

    当他即皇帝位后就任命李靖为刑部尚书。后又转为兵部尚书,总领北方军事。

    这李世民好像真的是上天选定的真命天子。突厥地区在他上台后就连年灾害,民生疲弊,内部问题就接连而至。贞观四年正月,突厥内部发生了争分,李世民见时机成熟,就下达了攻击令。

    李靖正统兵驻扎在山西北部,不等主力军团到达。就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发,出其不意,直逼定襄。颉利可汗根本没有想到李靖的军队居然在天寒地冻的沉沉雾霭当中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见唐军倏然而至犹如幽灵,不禁大为惊惧,认为“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就是说李靖这样的大将都杀至门前了。一定是唐军倾国出动了,一交手发现唐军超强就吓坏了,撒腿就跑。

    李靖一鼓作气拿下了定襄,把突厥所立的隋王杨正道及隋炀帝的萧皇后抓获并送往长安,同时由于发现了敌人的误判。李靖干脆就装作主力,一路穷打猛追,于是出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十几万的军队竟然被三千骁骑像鸭子群一样撵着跑。而突厥人一路狂奔,草木皆兵,“一日数惊”,完全不知道李靖根本没打算追上他们。

    在长安,太宗得到捷报非常高兴地说:汉朝的李陵带着史上最强的步兵五千人顽强抵御匈奴,虽然最后兵败投降,还被记载在史册上成为后人追念的名将,现在李靖“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最后阴山至漠北尽入大唐版图,此后北方各部族与西域各国相继请降内附,共推李世民为“天可汗”,而突厥数十万人内附中原,五品以上官衔者竟达百余人,迁居长安的达万户之多。

    然而大功臣李靖此时却遭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太常卿萧瑀、御史大夫温彦博上书状告李靖军队无组织无纪律,使缴获的“奇宝”,散于乱兵之手。

    李世民就招来李靖很生气地大加谴责,李靖只是顿首谢罪,完全不做辩解,于是回家闭门思过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太宗又把他召来,说以前隋将史万岁破西突厥的达头可汗有功,不但没有赏赐,反而因罪被杀,我是绝对不会做这样的蠢事的。于是下诏任命李靖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加封食邑五百户。

    过了不久又对李靖说:“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为怀”,就是说以前有人陷害你,我已经醒悟了,希望你不要介意(皇帝当面向臣子道歉,实在是罕见)。于是又赐绢二千匹,拜尚书右仆射(杨素的预言成真了,不过是左右的区别,而且来得晚了一点)。

    李靖坐到了相当于宰相的高位,却非常谨小慎微,不肯轻易参与政治争分,多年的历练李靖深知政坛上的风险比战场上还险恶,因此到了贞观八年(634年)十月他上表以健康理由要求辞职。

    但李世民要求他“纵有疾病,犹自勉强”不准辞职只准他放长假修养,并赐予他豪宅宝马与诸多财物,而且还三天两头跑到李靖家里去研究讨论政事,也不想想一个皇帝老往人家里跑,让人怎么休假啊。

    就这样,李靖担任起中顾委委员的职务,渐渐要淡出历史舞台了,可谁想这时候冒出了房遗爱这个非要拜师的小子,李靖磨不过他,就真收了他当弟子,可是还没等教上一年,就又来了战事,李靖清楚皇上是有意让他去的,他天天教房遗爱那小子,也不好继续在家装病,便去了房玄龄府上,让他给皇上带话,说是:“靖虽年老,固堪一行”。

    这一年李靖已经65岁了,身处高位他已经没什么可争的了,军权他更是一早就放下了,不过为了这个国家,他任然义无反顾的去了,而战事也一如既往的胜利了,就在民众都十分崇拜他的时候,长安又来了麻烦。

    李靖一回来,他的部下岷州都督高甑生就密报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这个罪名比上次的私分战利品要严重多了,李世民因此又大大地查问了一番,后来终于发现,原来这个高甑生在跟随李靖进攻吐谷浑时曾因违反军纪被李靖处分,为泻私愤才诬告李靖。

    事件的结果当然是诬告者被从重处罚,而李靖也从此闭门不出,以示再不理世事。

    为了不让李靖的军事才能白白浪费,李世民派了心腹侯君集到李靖处向他学习兵法。不久侯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