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最初的梦想-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这一天下来,通过口口相传还有香味作证,几乎整个镇上的都知道了两天后这名字叫苏记的吃法新鲜的海鲜烤店就要开张了!
      苏妍对于这点很满意,也算是达到了她预定的目的。这天她还提醒苏爸向陈雪打听了在镇上买房的事,这个时候镇上还没有商品房这回事,买民宅又旧又没有什么保障性,陈雪说还不如买块荒地直接建房子,这条大街尽头有一大块荒地呢!
      苏元扬眼睛一亮:可以买地更好啊!
      忙托陈雪帮忙打听一下买地盖房的事。
      这两天时间里要忙的事情也多:苏元扬和苏妍到市区里买了个大冰箱,还到批发市场订了健力宝、亚洲沙示、可乐等饮料,由于时间紧,就直接跟着他们送货的车回了镇上,摆放妥当后回了家已经是下午。刚好李婉贞煮好了她今天去村里的老中医家讨教的凉茶方子,打算以后在店里煮了免费提供给客人喝的,苏元扬试了试,觉得味道还不错。
      这时苏兴群过来叫苏元扬。苏元扬这段时间一直在忙镇上开店的时,没顾得上牡蛎场,头天晚上就跟苏兴群说好了今天下午去巡场时顺便叫上他。
      牡蛎场新插苗不久,并不需要花多大力气维护,所以在跟苏元扬商量过后,苏兴群和陈文裕现在是错班出海的。苏元扬他们到了之后就让陈文裕回去吃饭了。
      牡蛎场除了一开始那两天苏元扬过来看了下,后来见苏兴群和陈文裕照顾得很好,株距等都是严格按照之前他教的做的,就放心去忙他自己的事了。去年他五亩的牡蛎田他觉得已经不小了,现在一眼看去,二十亩的规模更是壮观。阳光在海面上洒下点点金光,一望无界,苏元扬看着只觉得有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自他的胸腔里涌出。这些年他坚持留在家乡,看着别人家外出打工拿回来不少钱,李婉贞虽然没说什么他心中憋闷自然是有的,但他一直觉得自己能做出一番作为来。如今顺便掘了第一桶金,他心里的憋闷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消失无踪了,只剩下一股豪情万丈的感觉,想着做得更好,把事业做得更大!
      苏元扬在阳光下感慨了一会,又回到现实中来。招呼着苏兴群一起到牡蛎养成区,查看之前已经整理好的牡蛎。
      苏妍提议说牡蛎到时要除了要限量供应之外,还要把价格比之前定好的再往上提一点。这样做一方面因为剩下的牡蛎不多,没有办法敞开供应,另一方面也是在价格上引导顾客消费别的品种。他觉得这个说法挺有道理,价格方面他回去后要再和媳妇女儿商量一下。
      如今他都把苏妍当半个大人看了,凡事和她有商有量的。
      商量的结果是牡蛎每天限量一百个,价格原本的定价是两元一个,经过讨论后还是维持这个价格不变,毕竟他们镇上的消费不比市里,价格太高会让人望而生畏。
      其他种类就按市价加一倍利润去定价。
      15份菜单就由苏元扬和李婉贞手写,16开纸的大小,字体很工整,写完后拿去照相馆去过塑了一层胶,就不怕到时容易弄脏弄破了。
      到了预定好的开张那天,苏元扬先开小船去装了了那一百个牡蛎,回到岸边时他提前跟临海边的村里两家养殖户定好的扇贝、沙白、花蛤等贝类也送到了,第一天苏元扬也没有定太多,各个品种各要了十斤,看看今天卖得怎样再定明天要的货量。苏元扬跟他们谈的时候就说明了他开的是食店,做的是长期生意,每天能货量可能比不是很些批发的,但小数怕长计啊,能抓住这样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客户,养殖户也挺高兴了,给的价格和大批量的收购价一样。
      这些东西都加在一起不轻,苏元扬决定索性以后直接用船运到镇上,这样既省了运费,又不花辗转到村里请车那么浪费时间。
      到了镇上码头,请了个挑夫把东西运到店里。李婉贞又到市场买了各种鱼和蔬菜,回到店里把一切清洗妥当,苏元扬在外边放了一长串鞭炮,宣告正式打开门做生意。

      第9章 盖房

      初八这天果然是个良辰吉日。苏元扬那鞭炮一放,酝酿了两天的潜在消费人群都涌了进来尝鲜,还有慕名而来的赶墟日的人,营业时间从中午十一点开始到下午五点,苏元扬一直忙得脚不沾地的,身前背着苏妍让李婉贞缝的小包,下完单后马上就可以收钱找钱,连收银台都省了。中间还跑出去市场补了一部分贝类和鱼。
      苏元扬出去时,苏妍客串了一回店小二,她在苏元扬看书或算账时就经常指着字问他,还由一开始故意写得歪歪斜斜到后来渐渐写得工整,到市区的时候还拉着苏元扬到书店买了钢笔字贴回来边学认字边习字,因此她能写一手漂亮的小楷在苏家父母看来已经引以为常。但在入店的食客的眼中写菜单和收钱有板有眼的苏妍却很稀奇,这个时候虽然有幼儿园,但幼儿园主要就是给孩子玩的,幼儿园毕业数数能数到一百就很厉害了,就算教认字也只教了一些很基础的例如小朋友自己的名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这些,基本就会写自己的名字。于是在食客口中,这家新开的小店又多了一项让人慕名而来的资本——这一家不到5岁的小姑娘不得了。
      回到家时关上房门把布包里的钱掏出来一数,差不多有800块那么多,苏元扬拿出登记着进货的本子出来算了算,减掉成本后的利润差不多有500块!
      苏元扬本来今天忙了整天觉得有点累的,现在顿时又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去和文兴家的借了自行车,就骑去海边村找那几个贝类的养殖户,把今天的账结了,顺便交代明天的送货量翻倍。
      第二天的情况跟前一天差不多,甚至还好点,炭烤牡蛎是卖点,虽然定价比别的品种高出一截,但那异常鲜美的味道还是很吸引人,特别是一些在市里的酒店里吃过的,酒店里差不多大小的可要卖到5元一个,在苏记才一半价格不到就可以吃到。所以昨天吃到的人回去一宣传,今天上门的指定要烤牡蛎的人更多,十一点开的门,一百个牡蛎不到两点就卖完了,后来不断还是有人点,苏元扬犹豫着是不是要回去再取一些过来,被苏妍劝住了。所幸李婉贞的手艺越发娴熟,劝客人转点其他的品种后也很满意。
      眼看苏妍下单和收钱都轻车驾熟,忙的时候苏元扬索性进厨房去帮忙。苏妍一边忙一边笑得开心:除了创业的想法外,苏妍花尽心思提点苏元扬到镇上来开店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前世的这个时候,他们村兴起了打麻将的风气,村民们闲暇无事,个个都着迷得很,苏爸以前也是其中的一分子,沉迷赌博后连家里的田地都不上心了。苏妈当时比苏爸好一点,不过也是有空就和那帮三姑六婆去开台。苏记开起来之后,苏爸苏妈都忙得十分充实,昨晚李素梅过来她们家聊天,果然说起了村里现在流行打麻将的事,她也在学,当时苏爸苏妈一点兴趣都没有,可是难保迟些一切上了轨道之后有空时他们会不会去玩。等过段时间她们家房子建好后全家搬到镇上,苏恺在这边上了学,到时离远了就万无一失了。
      苏妍这头正想着那买地建房的事不知道打听得怎样了,这天六点他们收店时陈雪就过了来,说已经问好了,那片荒地本来就规划成住宅地的,本来是定了要卖三百块一平米的,但一直没卖出去,现在降到两百块一平米。而且办好手续后可以把户口迁到房子的地址来。
      苏妍在心里一盘算:之前苏元扬提过房子想建个一百平米的三层小楼,这样的话买地的钱要两万,这个时候建房子大概一万多块就可以建好一层,三层就四万多,装修和家具不需要搞得多豪华,反正过几年他们家是要搬到市里的。这样算起来预个八万左右就可以了,苏家的存款数目苏妍知道,拿这个钱出来完全没问题。
      父女同心,这个时候苏元扬心里的盘算和苏妍差不多。
      不过晚上回去一合计,两百一平米这个价格是低于他们心中的预算的,索性加多个二十平米到时围起来做院子,可以种点青菜什么的,以后买车了还可以放车……层数苏妍建议建到五层。说服苏元扬时用的理由是到时可以出租什么的。其实苏妍心里打的是以后拆迁补偿的主意,当然了这个不能明说。这个时候苏爸还没有拆迁这个概念呢,说了出来要被怀疑了。
      又过了两天,在陈雪亲戚的指点下办好买地手续拿到证件之后,苏家请陈雪和那亲戚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