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力量-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楼忠福在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总是能改变自己以适应世界。在一时敲不开北京建筑市场厚厚的大红门的情况下,楼忠福找了一个小小的“偏门”——1999年10月广厦以350万元购入了北京中地建设公司49%的股权,然后再向该公司投入2000万元,控制该公司83%的股权。    
    这一步棋让楼忠福和广厦实现了“换取北京身份”的目的。但是北京中地建设公司在北京建筑业界,是一家知名度很低、规模很小的公司。这么一家民营资本背景的公司,在市场化程度比全国其他地方都低的北京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大有起色的。所以广厦虽然换到了北京的身份,但却没有真正实现拓展北京市场的目的。    
    2001年7月14日,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奥运概念立即给北京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利好消息,对于北京的建筑和地产市场,这更是可以产生无限想象空间的千载机遇。在这样巨大的历史机遇面前,楼忠福历来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当全世界的各路商业英雄都在为数千亿的奥运经济大蛋糕而摩拳擦掌的时候,楼忠福和广厦也在2001年下半年展开了兼并战略的“二进京”行动。    
    广厦“二进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找北京市建工集团商量,希望与其下属的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合作。这个谈判过程非常艰难,因为北京建工集团下属的几家建筑企业还没有过让民营企业参与重组改制的先例。    
    楼忠福把广厦购并重庆一建、杭州建工集团的成功案例拿出来游说北京市政府官员和北京建工集团的领导,并把他们请到重庆参观考察改制后的重庆一建。最后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建工集团同意让日子比较艰难的北京二建与广厦合作。    
    北京二建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    
    按辈分,这当然又是一个曾经“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共和国的长女”。北京二建成立于1953年,获得过三个鲁班奖,曾经承建过中国第一座火箭实验厂、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等国防科研工程以及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等计划经济年代的标志性建筑。    
    北京二建的家底不薄,拥有国家一级施工承包资质,有900多职工,旗下有30家专业分公司,另外还有8家合资和参股、控股公司。当然,作为皇城根儿下的“共和国的长女”,它在北京还拥有良好的政府资源、行业口碑以及大批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这些也正是楼忠福特别看重的国企资源。    
    不过北京二建改制前的经营状况并不好,正如楼忠福曾经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国有企业不困难是不会改革的”。    
    2001年,北京二建的产值是3。6亿,新签合同4。1亿元,但每天以8万元的速度亏损。在这之前的几年里,因为日子困难,北京二建不断出现拖欠职工医药费、供暖费的事情,而且拖欠民工工资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为了取得控股权,广厦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把北京二建不少包袱都接了过来,包括过往拖欠职工的500多万元的医药费。    
    经过艰苦的谈判,到2002年3月底4月初,改制涉及的“柴米油盐”基本谈妥。新北京二建注册资本金为6000万元,其中广厦集团以现金形式出资3360万元,占56%;北京建工集团以实物形式出资2040万元,占34%;其余为经营者群体入资600万元,占总股本的10%。    
    但这个时候,双方又因为新公司名称是否加入“广厦”二字的问题,陷入了“名分之争”。    
    楼忠福本来很希望在北京亮出广厦的牌子,这对广厦来说很有象征意义。而且广厦在新公司中占绝对控股地位,新公司牌子加入“广厦”二字也属顺理成章的事,要求一点都不过分。    
    然而,成长于钟灵毓秀山水间的灵活的浙江人却不了解,北京这个四平八稳的龙脉宝地,从大清帝国的康熙爷那时候起,就喜欢在面子、名分、体统等虚文上表现出惊人的不妥协性。    
    这种不妥协性,当年曾让气数已尽的晚清王朝就算是在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上,也一定坚持用皇恩浩荡的口吻说话。而必须用蒸汽机车牵引的火车,到了北京的皇城根儿,当年也硬是因为这种不妥协,也只好改用马匹牵引。至于改革开放年代的“左右”之争、“姓资姓社”之争、“公有私有”之争,也莫不以老迈的皇城根儿为最牢固的堡垒。    
    “皇城根儿地性”由来已久的不妥协作风,在广厦与北京二建的“名分之争”中,同样表现得特别顽强。    
    北京建工集团和北京二建的管理层都特别坚决地表态说,虽然新公司是由广厦控股,但如果新公司像“广厦重庆一建”那样,改为“广厦北京二建”,他们从感情上无法接受。    
    对于这种说法,楼忠福和广厦方面既觉得奇怪,又觉得滑稽可笑。双方僵持了一个月之后,最后还是四平八稳的“皇城根儿地性”战胜了钟灵毓秀的“浙江地性”。楼忠福想,叫什么名称不重要,事实上它是广厦的就行。于是新公司还沿用以前的名字,还叫北京市二建。    
    一切“柴米油盐”和“名分体统”的细枝末节都谈妥后,“结婚”的大喜日子也立即到来。    
    素来善于宣传、长于造势的楼忠福,自然不会简简单单地操办这场具有重要意义的“皇城根儿上的婚礼”。他要让广厦的同事们好好感受一下“穿过北京厚厚的大红门”的感觉,他要为广厦怀胎多年的梦想——“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广厦华北基地”,搞一个体面的“分娩”庆典。    
    2002年5月11日,新“北京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成立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这个成立仪式真可谓高朋满座、冠盖云集。中央电视台的名嘴王小丫担任大会司仪,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为新的北京二建公司揭牌。众多与楼忠福相熟的北京官员、学者和名流都出席了这场盛大的“婚礼”。    
    这次广厦与北京二建的“结婚”,是北京国有建筑企业首次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案例,也是第一次民营企业控股北京国有建筑企业——喜欢做第一的楼忠福又一次创造了“第一”,而且这回是在中国的“首善之都”,在见证了无数中国重要历史时刻的人民大会堂。    
    这件事情的新闻轰动性,在传媒业非常活跃的北京自然是不必说的了,而且这也确实是北京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北京与中国其他城市的最大不同之一,就是在这里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那是全国都听得见、看得见的。尽管这个时候的广厦和楼忠福并不缺乏知名度,但北京众多的媒体还是非常热情地给广厦和楼忠福做了大量“免费广告”。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建设报》、《浙江日报》、《重庆日报》和新浪网等数十家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机构,都以大篇幅的文章报道广厦控股北京二建的新闻、介绍楼忠福和广厦的成长故事。    
    广厦和楼忠福的故事一下子在全中国家喻户晓,知名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从“边际效益”的角度看,在广厦众多的兼并行动中,这一次无疑是空前绝后的巅峰时刻了。    
    “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笑指卢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面对古老而幽深似海的北京城,有点想法的中国人总是难以平静的。上面这几句“豪言壮语”,就是“少年心事当拿云”的青年李鸿章到北京赶考的时候,发出的感慨。    
    1949年,“三十一年还旧国”的毛泽东带领共产党的领导层由河北进京的时候也意味深长地说了句“进京赶考”。    
    在商言商的楼忠福,不一定有什么政治抱负,也不是第一次进京,但是在2002年5月11日的这一天,他的心情可能也不会太平静吧!


第二部分 向天堂的方向快跑第14节 大棋局“封顶”

    到2004年,国企改制和民营企业购并国有企业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而楼忠福和广厦集团也已经跨越了兼并战役的巅峰时刻。    
    不过2004年3月,盛名之下的楼忠福和广厦,还是“左牵黄右擎苍”地发了一把“少年狂”——28日和30日,广厦兼并的湖北第六建筑工程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