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力量-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段黑云压城的日子,楼忠福最让东阳人难忘的举措就是加大了“软力量”的投入。他把那些本可以属于自己的利润拿来奉献给当地社会,而不是放进自己的腰包。可能是为了在那并不晴朗的日子中制造一点明媚的色彩吧,从1990年的新春开始,东阳三建一连三年都在新春期间大搞文化活动。冯巩、陈佩斯、倪萍、达式常等一批当时全国最红的演艺明星,以及浙江小百花艺术团,都曾是东阳三建大厦的座上常客★。他们为楼忠福的父老乡亲献艺助兴,与东阳三建的工人们同台联欢。此外,东阳三建还举办“东阳三建杯”全国女篮精英赛和全国散文大奖赛,让东阳三建的大名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走入寻常百姓的心窝。    
    另一方面,东阳三建又慷慨捐助当地的社会事业,并以半卖半送的方式,为当地建造了一批学校、桥梁、道路和政府办公楼。    
    待到记录邓小平南方讲话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1992年三四月间传遍了中国和世界后,楼忠福和所有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河中畅游的“鸭子”,立即感觉到春潮涌动。他仿佛回到了1984年,他似乎听到战鼓的雷动,他似乎看见了千军万马,他那个硕大的脑袋又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连续半个月,他天天兴奋,但却夜夜难眠,也不怎么跟别人说话,周围的人都觉得有点奇怪。半个月后,他终于开口。他已经不满足于只做单一的建筑了,不满足于在这波大潮中再驾驶一艘小轮船了。他要组建集团公司,要搞多元化经营。他把自己的想法先跟两位副经理楼正文和吴小伟商量,然后再征求吴宁镇、东阳市和金华市相关官员的意见。    
    他们没有觉得他的想法不好,在态度上也都表示支持,可是这事情怎么操作呢?浙江省当时有大大小小将近3500家建筑企业,比东阳三建规模大、资质高、产值多、实力雄厚的建筑企业不知道有多少,而且这些企业大多是国有的。而东阳三建不过是千余万固定资产、年产值5000多万、资质只有三级的乡镇建筑企业,这个层次的建筑企业在当时的浙江,至少是数以百计。这样一种局面,怎么可能让东阳三建来先拔头筹,成为浙江第一个建筑企业集团呢?浙江省建设厅和那么多相关管理部门能够批准吗?    
    楼忠福身边的智囊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具体的困难,可是他却信心十足地告诉大家:“没问题,一定可以,而时间必须快,6月份集团公司的牌就必须挂起来。”他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4月下旬,而且整个工作都还八字没有一撇,只是他个人拍脑袋的想法。    
    公司的骨干们还将信将疑的时候,他却安排大家立即分头行动,并决定就在4月26日先召开一次施工队长扩大会议。他以吴宁镇建筑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和东阳三建总经理两个头衔,把所有能够管得着的60多个施工队长都请来开会。他从邓小平的南方讲话讲起,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大势和机遇,然后把组建集团公司、实行多元经营的构想和好处告诉大家。    
    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炼,这时候的楼忠福讲话早已不用什么草稿了,而且极具感召力和煽动力★。施工队长们个个都听得面红耳热,两眼放光。尽管他们在心里多少都有点疑问——楼忠福今次所画的饼是不是太大了一点,但是这么多年来的经历,还是让大家习惯性地相信他的本事,因为这批施工队长们几乎都是跟着他发达起来的。    
    “我们东阳人很聪明,也特别能吃苦耐劳。我们东阳的建筑业从唐朝起,就形成一支很专业的泥水工和木工队伍,就有了自己的风格。算起来,我们从祖宗那里继承过来的职业,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一千多年来,建筑行当在东阳风吹不散,水泼不灭。这很不容易,这也是我们东阳人的光荣和骄傲。但是,这也是我们的惭愧,因为我们的祖宗干了一千多年的事情,传到我们手上,我们仍然干得很苦很累,而且也还很不成样子。    
    “这当然不能完全怪我们,这里面有很多历史的原因。但现在机会来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大建设的高潮已经来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已经讲得很明白——中国不能再耽搁了。我们东阳人也不能再耽搁了,我们必须搞规模化经营,搞多业并举的集团式经营。我们必须把祖宗传给我们的产业发扬光大、做大做强,不仅要在国内做,还要在全世界做。这既是我们的责任,当然也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都有机会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我们要有这个理想,也要有这个志气和信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看我们的集团就叫广厦建筑集团好了。这事必须快,我看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把集团公司的牌挂起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下个月这一天一定得把牌子挂起来。★”    
    “干吧,楼总!我们听你的!”楼忠福的话音刚落,会场上的施工队长就激动得按捺不住了,大家士气很高。可是,这不光是士气就能解决的问题,涉及政府审批环节都不是他们自己能够控制的。    
    按照当时东阳三建的规模,成立集团肯定是不够的,楼忠福管得着的另外十家公司加在一起也都还很小。楼忠福说,这个集团下面必须有20家成员公司,要搞就搞出个样子,一方面要说服其他的建筑公司加盟进来,另一方面还得新成立一部分公司。    
    新成立公司倒是没有问题,但说服其他公司进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时间这么短,大家谈判、算账的时间都不够。楼忠福则提出了“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的解决办法。属于他承包经营范围内的企业就是核心层,他管得着但不属于他承包经营范围内的就属于紧密层,那些他管不着的、一时难以解决清产核资问题的企业就属于松散层。反正大家先在名义上“结婚”,成为一家人,柴米油盐的细账日后再说。这样,集团的规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实质的问题解决后,形式上还得有个章法。可是集团公司是当时中国的新事物,对于它的“五脏六腑”怎么安排、各个部件的功能如何,楼忠福和全公司的人都不懂。很多审批环节也不是东阳市的管理部门能够说了算的,而是需要地级和省级部门才有权审批的。要知道,自己都糊里糊涂的事情,到时候拿到政府管理部门那里审批,不但过不了关,而且还要耗费大量时间。大家都感到为难的时候,楼忠福又当机立断:“这好办!干脆把所有相关的管理部门都请到公司来,按照他们的要求,一次性集中起来完成,这不就省时省力了吗?”    
    这是典型的楼忠福思路和风格,再复杂的问题,他都能找到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不过,要把这么多“婆婆”请动,可不是谁都能办得到的。但楼忠福能办到,至少在金华市这一级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是体制内外都十分知名的改革红人,他在社会上所兼任的头衔也多了起来,他和东阳三建获得的各种荣誉也比80年代更多了。1990年底他又一次被评选为第二届“浙江十佳青年经理”,这是他第二次从浙江省委书记的手上接过这个荣誉证书了。金华市和东阳(县)市这两级的荣誉,就更是十个手指都算不完的了。    
    楼忠福和东阳三建头上的这些改革光环,加上楼忠福在体制内外广泛的朋友圈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少在金华市内是可以省很多麻烦的。但到了省一级,问题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特别是作为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浙江省建设厅,可是最为关键的一关。    
    建设厅是着眼全省的,它不可能给一个乡镇企业什么特殊的照顾,要照顾也先是省一级的国有企业,凭什么让你乡镇企业第一个成为集团公司呢?再说,你东阳三建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有没有条件凑这个热闹、赶这个时髦。    
    楼忠福在浙江省建设厅果然碰了钉子。尽管东阳市委书记童德成和金华市建工局局长也出面陪同他去申请,但是建设厅的干部并没有给什么面子。你下面地方干部支持当地企业发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省厅有省厅的全盘考虑。“条条”和“块块”这两个屁股在这个问题上,也坐不到一条长凳上,楼忠福惟有回到东阳另谋办法。    
    就这么折腾了一个月,到了5月26日,金华市这一关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市政府的批文也拿到了,就等省建设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