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力量-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很多人对“没有任何借口”,“把信送给加西亚”这种话题非常反感,认为这是老板为了奴役员工而采取的精神洗脑和奴性宣传;此说并非无理,有些老板确实有些过分。但是这种看法和认识绝对是对“没有任何借口”、“把信送给加西亚”精神的一种错误解读,因为你会从无数取得事业辉煌成功的企业家身上,都会发现这种十分可贵的精神品质,而恰恰是这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企业家精神使他们能够脱颖而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商业奇迹。虽然他们当时可能身处社会最底层,终日为三餐奔波忙碌,但是他们首先把自己修炼成“中国式罗文”,锻炼自己在各种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任务的本领,一旦机会来临,他们就象大鹏展翅一般,一飞冲天,震撼世界!    
    这里先看一个著名企业家的真实案例,看看中国式罗文是怎样完成任务的:    
    80年代初,一位已经有两个孩子的父亲外出打工,谋到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建筑小工的工作,但是此小工非彼小工,这个粗短结实、长着一颗硕大的脑袋的家伙,把握机会的能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在那个物资极度短缺的年代,从木材到沙石、水泥、红砖等等物资,都得通过物资局的计划指标来调配。而这些物资的短缺常常是导致工程进度拖延的主要原因,所以领导一直盘算着应该从小工中提拔一个比较能干的人来专门负责材料购买的事情。领导就对大家说:“公司决定从小工中选择一个人来当材料科长,我现在出一个题目考考小工们。”    
    “我的问题是,如果公司缺少木材,而只知道什么地方有木材,你们需要公司给什么条件,才能把木材弄回来?”    
    “那肯定需要请领导去跟物资局做工作要指标才可以,”一个小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领导不做工作也行,但必须有东西给我们去做这个工作,否则谁能够拿到物资局的指标批文呢?”另一个小工也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什么条件都不要,只要知道哪里有木材就可以了,因为其余的工作都是负责这个工作的人必须完成的,”这个小工冷静地回答。    
    领导见他这么干净利落,也就立即乾净利落地宣布:“好,既然你能这么痛快地完成工作,那这个科长就让你做了,从明天起你就不用做小工了,你就是我们公司的材料科长了。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我去东阳水库边拆一个老祠堂,那个祠堂现在已经荒废很久了,有很多砖和木材都可以拿来做我们的建筑材料。你明天就出发!”    
    大家一听,都觉得好笑,以为这下这个小工可有好看的了。祠堂可不是一般的地方,是供奉祖宗“神主牌”的地方,虽然解放后中国人早已经破除了封建习俗,但这种地方多少还有点神秘、有点骇人的。那个祠堂原本是属於一个村子的,但因为修建水库,村子搬走了而祠堂还留在那里。从来没有人再去过问过它,但是关於它的鬼鬼怪怪传说不少。但这个小工並没有犹豫,第二天他就出发去拆祠堂了。几天后,就顺利地把砖瓦和木材都运了回来。    
    大家猜猜这个小工是谁呢?他就是福布斯富豪榜的老牌富豪,广厦集团的掌门人楼忠福!正是这种“中国式罗文”的精神使楼忠福能圆满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不断获得更大、更高的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进而获得事业的辉煌成功。    
    因此不管你是在打工还是在创业,以楼忠福为标杆首先把自己打造成“中国式罗文”,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才能在机遇到来时从容不迫,气定神闲地把握住机会,把自己不断地推向成功的颠峰!    
    这个小故事选自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宝利嘉文库联袂推出的畅销书《中国力量》,此书引经据典,气势磅礴,号称企业版的《往事并不如烟》。书中以楼忠福和广厦为坐标,解读了共和国的历史起伏和中国企业及企业家的命运。除了宏大叙事,类似的楼忠福的这些小故事深深震撼了我,实际上无论你在为谁打工、还是创业,能否把自己打造成“中国式罗文”,直接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书评第2节 楼忠福的中国功夫

    楼忠福做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福布斯富豪榜的老牌富豪,其创业的传奇经历和商业智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尤其是他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与体制共舞,吃透政策方面更是登峰造极,而这些智慧无论对于现在还是将来要创造自己事业的人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近日读社科出版社《中国力量》一书,感受良多。梳理出来几条,供大家参考:    
    一、顺着体制的河道行船    
    从小作为农村“黑五类”,就被排除在体制外的楼忠福,对传统体制不但没有抵触情绪、更没有认识障碍,相反,在处理与传统体制力量的关系时,显得轻车熟路、游刃有余。这实在不能不让人感叹企业家才能是天生的,而非在学校教育出来的。    
    二、硬汉子偏爱软力量    
    在大多数人还毫无感觉的时候;这个惯用“硬功夫”的铁匠之子,不仅能够 “估量”出文化活动的“价值”,而且还深谙文化“软力量”的运用之道。他能够把与粗重的建筑业毫无瓜葛的文化活动,天衣无缝地“化入”企业经营当中,让张弛的文武之道,共化为事业之凤的双飞彩翼。    
    从为东阳乡亲免费放电影到在浙江电视台独家点播电视剧;从“演播静物”升级到转向“交结活人”;从举办“东阳三建杯”全国散文大奖赛到利用“文小姐”的“武功”展开舆论攻势,实施危机公关,楼忠福的“软力量”大大促进和保护了其事业的飞速、健康发展。    
    三、吃饭筷子可撑船    
    中国各地的中小企业是否能够做大、做强,发展成大企业,非常关键的一点就在於它们能否超越两座大山——“血缘人伦的条条”和“地方主义的块块”,把市场半径延伸开去。    
    楼忠福成为东阳三建掌门人后,很快就提出“从撸Щ髡较蛘蟮卣阶洹钡恼铰缘髡瑏K大胆地把“吃饭的筷子”伸进浙江建筑市场最大的两张“八仙桌”——省会杭州和第二大城市宁波,但楼忠福这些浙江人在市场上让外面感觉意外的,还不止能够在国内伸长筷子吃饭,他们的筷子还可以撑着船儿漂洋过海,甚至让他们够得着异国他乡的美味。在新战略思路的指导下,东阳三建在阵地战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乡镇企业擅长的传统游击战也捷报频传。到1988年,东阳三建的“吃饭筷子”已经伸进了北京、上海、江西、安徽、湖北、陕西、青海等7个省市,在浙江省全部11个地级市中也处处开花结果。在体制的条条块块随处可遇的上世纪80年代,一个资质为“三级”的乡镇建筑企业的“吃饭筷子”能够伸得那么远的,在浙江之外的中国其他地方恐怕並不多见。    
    四、既有绣花功又有劈柴力    
    接受体制、融入体制所解决的只是外部障碍和阻力的问题,但一个乡镇企业能不能发展,更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楼忠福虽然是个硬汉子,但是非常关心员工日常生活的琐事,楼忠福团聚人心,凝聚人气就是从这些润物无声的“细节”开始的。但感情的付出,不仅需要细微处的关心,更需要有大肚能容的气量。当楼忠福遭遇政府的“拉郎配”婚姻,指令性兼并另外一家建筑工程队时,楼忠福既有“先斩后奏”的劈柴力,又有“新婚”磨合期收服人心的细腻的绣花功,整个兼并过程有惊无险,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楼忠福团聚人心、凝聚士气的深厚功力。    
    同时楼忠福对企业内部利益激励问题也有清醒认识,要凝聚人心士气,激发团队战斗力,归根到底还得靠合理的利益激励。所以一出任经理,他就对职工说:“集体企业没有靠山,也没有铁饭碗,我们是靠自己双手拼搏吃饭,不是靠着政府吃大锅饭,所以我们的待遇一定要比国有企业好。我们要让承担经营责任风险的施工队长们首先成为万元户。”    
    这些与企业经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看来是莫名其妙的,即使在以引进外资为主的“珠江模式”下的广东人看来,也觉得陌生。但是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