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啄木鸟 2006年第12期-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仪你不是还没落梃吗,就来我这儿干算了。”张吉利开门见山,见子仪没接他茬儿,便又用近乎恳求的口气说:“也算是帮帮我呗。”这小子还和当年一样,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很有感染力。他们坐在酒店的咖啡厅里,近旁假山上的泉水淙淙作响。这么多年没见,张吉利,这个从小和他称兄道弟的朋友如今是西装革履,油头粉面,一丝不乱的头发向后背着,光洁得令苍蝇打滑蚊子劈叉。总体来看,张吉利的小模样较以前丰润了许多,不再那么尖嘴猴腮,不过,他嘴角上却依然挂着儿时的那一丝若隐若现的狡黠微笑。张吉利的身边还坐着一位身材高挑、眼睛明亮的姑娘,她是桌边的第三个人,谈话的唯一旁听者。张吉利介绍说,她是他新招的秘书刘丽丽,也是海归——打美国回来的,如果干得好,他准备让她搞业务。
  丘子仪继续绷着,对张吉利的提议不置可否,只是看着对方。他知道自己这个老谋深算的故交办起事来从来都是目的性极强,他请他加盟决不会仅仅冲着两人当年的交情,况且那份交情早已受到过伤害。他等着张吉利说下去。
  果不其然,张吉利眉飞色舞:“资本运作,资本运作。”他口口声声道。据他介绍,这些年他玩儿大了,现在准备上市,指标也已搞得差不多,可为了把IPO价格弄上去,除了将业绩做漂亮外,还需要些特殊题材。丘子仪想,这个世界变化真的很快,就连以前满嘴糙话的张吉利,如今说起洋字码也不打磕巴了,还文绉绉地把增量首发新股叫IPO,听起来怪怪的,正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数载?丘子仪正这么想着的时候,张吉利接着说,他知道子仪认识北美的一些大公司,他想请子仪给他的安吉文化牵个线,与老外搞个合资项目,以便给他未来股票的承销商和股民们增加一点点想象力。这就对了,丘子仪想,天底下哪里会有免费的午餐,绕了这么大一圈子,现在终于揭开了锅盖。
  张吉利正式邀请丘子仪担任安吉文化公司的常务副总,百分之十的干股。似乎料到子仪会有顾虑,他特意说明:“安吉虽然戴着‘红帽子’,其实却是集体所有制。公司里除了我就是你,说白了,公司就是咱家的。多好的平台啊,咱俩想咋干就咋干!”他如此这般侃侃而谈,一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表情。
  话说到这份儿上,丘子仪不好再不表态。平心而论,张吉利的提议还是蛮对他心思的:和知根知底儿的老熟人傍着干,总好过赤手空拳闯天下,何况找项目融资、策划上市,这正是他的专业,是他想做而尚未能做的事情。当然了,张吉利这人鬼心眼儿多了些,喜好趋炎附势,有些俗气,可如今这只认权和钱的年头,有几个人不动心眼儿,不趋炎附势,不俗气呢?
  然而,丘子仪还有一个不好说出口的重大顾虑:他和张吉利之间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往事,张吉利的前妻乔虹飞,曾经是丘子仪的初恋女友,后来的一件意外,铸成了他们三人乾坤大腾挪般的角色易位。长期以来,这件事一直是他们共同的心结,是压在三人心头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为此,丘子仪曾对张吉利耿耿于怀,张吉利也曾好长时间羞于见他这位老朋友。但是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细细想,他和张吉利两个人全都已经结婚又离婚,乔虹飞也早已远走他乡,改了嫁,过去的恩怨,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消弭。张吉利今天能诚心诚意找上门来邀他出山,还主动提出给他股份,这么做的潜台词就是向前看,旧恩旧怨一笔勾销。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再大度一点呢?小时候一起淘气,直至长大成人,从全过程看,张吉利毕竟也算个热心肠的人,是自己所了解的发小,他俩共事,至少比较踏实,可以省去彼此间的磨合。于是,丘子仪有保留地接受了邀请:干一段试试,股份他暂不接受——无功不受禄;来个三年为限,干出成绩,这百分之十的股份他照单全收,不给他也会开口要;若是没干好,他会拍屁股走人,不用谁轰。
  张吉利站起身,端起手中的杯子:“那好,我就以茶代酒,庆祝咱老哥俩旧缘重续。”说罢,他拍了一下一同站起身的丽丽那圆圆翘翘的小屁股,招呼道:“还不快叫丘总,从现在起,丘总就是你的顶头上司了。”

  第二章功夫更在学问外

  丘子仪到公司上班后,发现安吉文化公司与他所了解的现代化企业大相径庭。
  公司里的部门设置倒是真像那么回事,一应俱全,运转得也算有条有理。但是问题在于,这些部门相互之间却很少配合,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原因很简单,各部门都是承包了的,相对独立,定期缴给公司一定数额的“租子”,然后赔了赚了就都归自己了。各部门头头干事情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可由于公司实行的是松散管理,这些部门头头和分公司领导就逐渐演化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尾大难掉,除了总裁张吉利,他们一个个都谁的账也不买。从小就长于谋略的张吉利现在是深谙老板之道,他举重若轻,抓大放小,在财务上卡住各个部门的脖子,自己当甩手掌柜的,具体业务一律不管,一天到晚琢磨着平衡各方面的关系,或者怎么上点大项目,造些大声势。他的口头禅是:我是抓大事的,只要你们按时完成指标,我就对你们大撒把。可谁想犯各,那没门儿!
  这是一种虽不正规却很奏效的管理模式。奏效归奏效,但习惯了海外规范运作的丘子仪却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东西不对头。总公司领导冯总一语道破天机。张吉利你是山大王式管理,太粗放了,都什么年代了,你也该学着正规化一点了,不然怎么上市?张吉利忙说,那当然那当然,您看我不是把丘子仪给弄来了吗,人家可是喝过洋墨水的工商管理硕士。冯总您放心,我们马上正规起来,和国际接轨。见张吉利一味油腔滑调,冯总摇摇头,不再跟他费嘴皮子。
  丘子仪也看出在公司里搞正规化几乎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搞,当然可以,那就要打破原有格局,取消部门承包,搞成全公司一盘棋。而这样一来,就动了每一位“诸侯”的“奶酪”,也动了老板张吉利多年来颇为成功的运作模式,所以,这在短时间内是行不通的。改革暂且先算了,还是来点改良吧,比如加强部门之间协作之类的。但是即便这一点,也很难做到。公司里人事关系相当复杂,盘根错节,小山头林立,在内斗内耗方面,毫不亚于国有单位。只要你稍不留神,你说过的某句话就会添上作料传到当事人耳朵里,造成芥蒂,从此后把彼此之间的关系弄得疙疙瘩瘩,而你自己还不知道究竟是咋回事。
  公司的中层干部之中,丘子仪发现,有两个人是不能小觑的。一个是广告部经理李建华,一个便是业务部经理刘丽丽。
  李建华在公司的地位,主要来自于他的营业额大,上缴利润高。俗话说,啥将带啥兵。说起来,这位三十多岁的广告经理在为人处世方面还真有几分像张吉利。此人的特点也是心眼儿活,嘴上功夫特别好,倍儿能白话。当年他来公司应聘时,长长的头发扎成马尾辫,摆出一副很酷的艺术家派头,他号称自己是法兰西混血——老娘是正宗法国人。至于学历嘛,普罗旺斯大学艺术硕士,他生怕人不知道,还特意解释了一番:普罗旺斯,那可是大画家塞尚的故乡!论艺术,全法国数一数二,直接和巴黎叫板!闻听此言,在场的招聘者和应聘者,全都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他天生一张高鼻梁大眼睛的“雅利安”面孔,一开始就连见多识广法眼如炬的张吉利,都被他给唬住了,以为他真的像他自己声称的那样,是个半拉洋人,于是立马礼贤下士,给了他个部门经理当。要说起来,这个职务李建华干得还算不错,他懂设计,也会画上两笔,业务很快就上了道。公司来外宾时,张吉利想起还有李建华这么位大能人儿,就叫他来当翻译。他很有分寸地推辞说:“不成啊,张总,我们法国不说英语,我只会讲法语。”没承想,有一天还真有一位法国商人来安吉谈业务,张吉利寻思,这回建华的法语特长该派上用场了。他赶紧让人把李建华喊来,给沟通沟通。结果这个号称法兰西混血的东北大馇子,朝法国客人瞪着俩大眼珠子,吭哧半天,半句话都没吭哧出来。把张吉利气得直翻白眼儿,骂道:“一边儿去一边儿去,什么玩意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