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啄木鸟 2006年第12期-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着妹妹的长跪不起,刘小平泪流满面。
  良久,刘小平终于操起了电话,拨通了廖建伟的外甥女王林的电话,王林告诉刘小平:“舅舅到过我这里,但现在不在这里了。他不能回去投案,回去是死路一条。”
  获取这一重要证据后,专案组民警立即找到王林,她很坦诚地告诉办案民警:“曾经在我这里租了一间房子,住了几个月后走了,现在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王林能说会道,养尊处优,对民警的问话不屑一顾。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认识不到严重性,认为只要有钱,到时候就能用钱消灾,因此,极不配合。
  当天晚上,根据王林有窝藏廖建伟的嫌疑,决定将王林留置在当地派出所。
  5月的广东,天气已经十分炎热,连续四天四晚没有合眼的民警沉沉睡去,但新化县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伍侣伦却怎么也睡不着,他忍受着蚊叮虫咬,一直陪着王林在留置室聊天。
  王林是考取大学后从新化大山走进都市的女孩,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也有一个很好的家庭,更兼生育了一对非常可爱的双胞胎孩子,一旦被逮捕,其家庭、孩子、前程将受到极大的损失。伍侣伦抓住了王林外表高傲内心却脆弱的特点,深入浅出地分析利弊:“你不说,我们同样也能抓住廖建伟,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到那时候,鸡飞蛋打,把你全家人都赔进去,多划不来。”
  伍侣伦的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语重心长。王林开始矛盾、焦躁。凌晨三点,王林终于试探性地说:“如果我帮你们抓到了廖建伟,还会逮捕我吗?”
  “相信政府会考虑你的立功情节,公安机关已经关注你了,如果你继续包庇,后果你应该很清楚。”
  “我舅舅原来住在那里,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在情与法的较量中,王林权衡利弊,终于理智战胜了情感,愿意亲自带办案民警前往抓捕。
  5月13日清晨,王林带领民警前去抓捕廖建伟,可事到临头,她又犹豫了,耍了一个花招,将民警带到一个无人居住的地方,被细心的吴干呈识破。王林又心生一计,说她愿意去劝说廖建伟投案自首,但不许民警和她一起去。十分警惕的吴干呈偷偷尾随其后。王林七拐八转跑到深圳龙岗区一新建的物流中心工地,用钥匙打开房门。

  “你出卖了我!你口口声声说是亲人,关键的时候,你却把我卖了。”廖建伟面对跪在地上的王林怒吼,“我现在就离开这里,就是死我也不会去投案自首!”
  此时,门被“砰”的一声踢开,身材矫健的吴干呈冲了进来,将廖建伟一把扭住,紧跟其后的吴智斌、伍侣伦等人一拥而上,将廖建伟双手反铐。
  王林悲哀地跪在地上哭着:“舅舅,我也是没办法,对不起——”
  廖建伟冷漠地看了一眼泪流满面的外甥女王林,就被民警押解着离开了他躲藏了长达8个月的出租屋。

  一对老搭档

  从新化县特意赶来参加庭审的县公安局局长张建成(原政委)坐在旁听席上,此时此刻,却与一般的听众不同。作为一名警察,作为这起案件的直接指挥官之一,看到自己亲手抓捕的歹徒被送上审判席的时候,他的心情是何等快意,又是何等复杂。
  当他的目光与被害人陈历平不期而遇时,一年前他刚刚接触这一案件时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
  2004年9月20日,张建成作为娄底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一名办案能手下派到新化县,担任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他报到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参加公安部的大接访活动,开门接访的第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沙江村命案中的死者陈新华的父亲陈历平。
  陈历平见面就先捋起衣袖,手臂上的伤疤清晰可见,接着又从包里掏出几张陈新华血肉模糊的尸体照片,声泪俱下地控诉半天。此后,每次开会或者省市有领导来新化,总可以看到陈历平那单薄而疲惫地奔走的身影。
  转眼到了中秋佳节。
  “建成,中秋节我们不回家,到一些社情复杂的地方去了解一下民情。”局长张喜群与张建成一样都不是新化本地人,家属都在外地。
  “我也正有此意。西河镇陈历平已经来过多次,我也向办案民警调查过,这起案件确实很复杂,我想亲自到现场看一看。”
  “行,这起案件中的20多名犯罪嫌疑人都是西河、孟公一带在社会上混的人员。案发后,我们把2000年以来当地派出所的30多册案卷进行了调阅,发现许多案件都与这些人有关,而且,许多案件的背后都有着廖建伟、刘永华等人的影子。尽管这些落网的同伙不承认自己是一个犯罪团伙,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宗命案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个隐藏很深且凶残狡猾的组织在遥控。我很想听听你对这宗案件的意见,你在这方面可是行家里手。”
  中秋节那天,张建成开车来到西河镇。从马路远远望去,不远处,一栋两层楼房左侧的棚子里,透过缝隙可以看到一个长条形冰柜,死者陈新华的尸体被陈家冷冻在这里。
  张建成亲自登门拜访,陈历平显得十分意外,他顿了顿,拖出一条板凳给张建成让座。
  坐定,环顾四周,张建成感到这个残破的家庭里,似乎仍在散发着一股血腥的味道。看到陈新华父母悲苦的脸,张建成的心情十分沉重。
  “你看看,这家,自从儿子去世后,我们没过过一天有笑容的日子……”陈新华的母亲抑制不住地抽泣着。
  “杀人的主凶逃跑已经好几个月了,一点影子都没有,你们分明是不想去抓人。”陈历平言辞激动,老伴边抽泣边扯了扯他的衣袖,示意他平静下来。
  “这是我侄儿流在客厅里的血,干了以后刮下来的,有一斤多重。”陈新华的婶婶把一个装着黑色漆状物的袋子掼在张建成的面前。
  闻声而来的村民将张建成团团围住,情绪激动。
  “张局长,这事不怪你,你才来新化。知道你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我们多次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过你的事迹。今天你能够到这里来,至少,我心里有一丝丝安慰。我希望从此能够看到曙光。”陈历平浑浊的老眼里露出晶莹的泪光,他一个个劝走前来看热闹的邻居,不让他们起哄。
  “请您老人家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抓捕凶手,绝对不会轻易放手。”张建成握住陈历平那双青筋突起的大手,“如果这样的案子不打击处理,百姓会永无宁日。你一定要相信公安机关,我们会让你看得到、感受得到公安机关的威力和正义。”
  “那我们就等。不把凶手绳之以法,我儿子的尸体就一日不埋。”
  带着十分沉重的心情又秘密走访了几户村民,回到局里,张建成重新翻阅了该案的全部案卷材料,又找了刑侦大队的办案骨干作了进一步的了解,认为这起案件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很深的内幕。可这内幕究竟是什么?内幕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大的后台?一时还在朦胧之中无法理清头绪,但有一个名字,却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
  “有什么收获?谈谈你对这起案件的看法。”张喜群走访了几个社情复杂的乡镇后,与张建成碰头。
  “一方面抓紧秘密调查取证,一方面尽快向省市两级领导汇报,给案件一个准确的定性,然后开展大规模的侦查和打击处理。”张建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不错。不过这起案件的背后应当还有一个人。”张喜群自信地盯着这个曾经在涟源市公安局工作时便一起共事的老搭档。
  “是,应该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才是这个团伙真正的一号头目。”张建成递过一个会心的眼神。
  两人同时在纸上写下三个字:“刘俊勇!”
  对视而笑。

  磨刀不误砍柴工

  旁听席上还坐着几个特殊的听众,他们是娄底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刘建宽率领的一大班办案骨干。在旁听席上,他们信心百倍地等待着法律的天平,称量着正义和邪恶的分量,同时通过庭审检阅自己办案过程中的得失成败。
  这起原来定性为恶势力团伙的案件转机,是刘建宽副局长定音的那一锤。
  2004年12月23日,刚刚上任湖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总队长的孙湘隆为了这起案件专程来到娄底,在娄底市公安局党委会议室里,张喜群和张建成汇报了该案的发案经过和获取的相关线索。
  “这起案件通过几个月的秘密调查表明,廖建伟、刘永华只是团伙中的二号和三号人物,背后还有一个深藏不露的‘超一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