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冷和:中美世纪之惑-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人,因为:    
    一、“银河号”是全货柜货轮,此类货轮本身并未有吊柜设备,要在有货柜装卸设备的码头才能卸下货柜;    
    二、货柜轮船在吊装货柜时,通常把终点目的地的货柜装在最底层,而且为安全起见,每个货柜都是“门口”对“门口”堆放,靠货柜外的四个角落的卡栓卡住。因此,一旦吊装完毕,不到靠岸,用吊车吊卸,船上人员既无法吊起货柜,也打不开底层货柜。    
    基于这两种原因,再加上“银河号”航至中东水域时,即有美国及法国军舰与军机监视,该轮不可能在海上把大批数以吨计的化学原料倒入海中而不为美、法军方获知。    
    同时,若“银河号”真的倾空所载运的化学原料,船上必有为数极多的空货柜,这些空柜在靠岸接受检查时,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无法遁形。    
    声东击西转移民众视线    
    因此,当8月14日,“银河号”驶进达曼港时,美国当局心中即有数,虽然“银河号”船上有近千个货柜,逐一检查至少需时1周,但1周后,真相必大白。而且照中国方面的架势来看,该轮载运化学物品的可能性不大,看样子美国政府这个洋相出定了。于是,克林顿政府乃决定以声东击西的方式,转移美国民众及国际的视线,推出目前毫无新情况、且无急迫性的制裁行动。    
    “巴基斯坦飞弹案”之所以被克林顿政府用来作为对“银河号”事件的绝地反攻手段,原因是——    
    一、此案的起源不在克林顿政府时代,具备“两党均同意”的色彩,以此向中国实施制裁,对克林顿政府而言较具“中立性”,使受损失的美国公司及存疑的国会人士比较容易接受。    
    二、克林顿在6月间以“拖延战术”要求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此举与他在1992年的竞选政策相背,他早想在对中国政策上出招显示他并不软弱,“巴基斯坦飞弹案”是个“打苍蝇”的好目标,雷声大,雨点小。但眼看“银河号”事件即将真相大白,届时对美国情报系统的威信必有打击。而“巴基斯坦飞弹案”连美国政府内部人士都怀疑其情报可靠性之时,“银河号”事件若证实“乌龙”,“巴基斯坦案”也将站不住脚。因此,克林顿政府乃先下手为强,先以此向中国下点马威!以免一周之后无法再利用“巴基斯坦飞弹案”。    
    三、法国阿丽亚娜公司(Ariane)过去一向霸占全球大部分卫星发射市场。自从中国长城公司进入此市场、并以低于法国收费近一半的代价取得几个定单后,引起法国人的戒心,他们乃全力向美国政府进行游说工作。克林顿政府此一制裁行动,难保不是法国游说的结果。    
    由于美国政府在8月25日作此惊人宣布,而美国民众普遍又健忘,对国际事务也漠不关心,七八天之后,“银河号”的检查结果即使公布,此事在美国社会及民众之间已不会掀起任何涟漪。    
    至于万一检查结果若证明“银河号”是清白的,美国政府会不会向中国道歉,会不会赔偿“银河号”及中国货主的损失。国务院发言人麦柯里在25日说:“这是假设性问题,我们一向不置评语。”    
    近年来,美国以“巴基斯坦案”,以“韩东方案”,以“2000年奥运案”作为筹码和中国在“银河号”事件纠缠的棋子,明显看出美国政府在外交上确有其全面性布局。    
    至于中国如何运用“银河号”事件对美国历来在武器扩散行动上对中国的指责反击,就看一周后中国当局如何行动了。    
    


1993:智斗“银河号”不道歉,不赔偿,不认错,下回还会“再来”

    对极其尴尬的美国政府而言,中国政府及沙特阿拉伯政府宣布检查“银河号”货轮结果的时机,可谓是“天赐良机”。    
    9月4日,中国外交部宣布,“银河号”上所载运的货物经过中、美、沙三方人员历时十天的检查之后,并未发现任何美国所指称的两种化学原料的证据。    
    中国令美国出国际洋相    
    由于9月4日是星期六,美国政府,包括国务院在内都放假,而且此周末正值劳工节假日,即美国所谓的“长周末”(Long Weekend),假期一直放到9月6日,9月7日才恢复上班。因此国务院发言人室一直无人对中国外交部此次声明实评,一直到9日7日中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柯里才发表简短的书面声明。麦古理的声明,主要有三点:    
    一、美国政府承认“银河号”未载运任何化学物品;    
    二、对于此检查对中国及沙特阿拉伯所造成的不便,觉得“不幸”(unfortunate);    
    三、美国透过多个“可靠”的消息得知“银河号”上装运了化学原料,美国基于防止化武扩散的原则,乃认为有必要作此追踪及检查的行动。    
    此外,国务院值班官员贾奇(Martin Judge),在回答合众国际社记者的电话访问时称,由于美国事先告诉中国,对于检查费用及“银河号”的一切损失,美国政府将不赔偿,因此,“银河号”的此事故所损失的1200多万美元,美国政府不准备赔偿。    
    至于道歉,据《洛杉矶时报》引述美国国务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的粗话称:“我不管这些物品是不是他妈的在船上(I don't give a good goddam whether it was on the ship or not),这不是问题,主要是各界人士都会因此知道,我们对这类事件会采取行动。”    
    因此,至少到本文截稿时为止,美国政府对“银河号”事件的态度是——不道歉,不赔偿,不认错,而且美国官员也强烈暗示,今后有类似事件,他们依然采取行动。    
    当然,美国政府对于这么一宗尴尬的洋相做出如此草草的反应,不会使美国及各国记者感到满意,问题是中国外交部在星期六发表这么重要的声明(美国政府过去一直利用周五下班后发表可能使政府难堪的新闻,主要作用亦是存心趁周末可避开记者的追问及民间的关切,等两天假期结束,一切已成明日黄花,民众、记者的热心都已变冷)再加上周一还放假,到了周二(9月7日),记者们已懒得再炒冷饭。因此,由于中国方面对美国社会缺乏了解,反而“协助”美国政府度过了克林顿上台以来最大的外交难堪局面。    
    同时,为了转移一般民众对此事件的注意,混淆一般人的视听,美国政府官员并在9月初透过媒体,再度散布“银河号”早已把所载运的化武原料倒入海中的谣言,8月2日的《远东经济评论》就作了此报道。在9月4日的《洛杉矶时报》上,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高级官员则表示,美国的情报明明证实“银河号”上装有化武原料,因此,该船必定已秘密把这些原料在某些港口卸货或倾入海中。他还说:“我们知道这些原料上了船,此后,谁晓得它们的下落?我们又不能分分秒秒盯着它。”这种说词,完全强词夺理!一、在香港、雅加达等港口装卸的货都有清单,不可能私下卸下化武原料;若在海上倾倒这些原料,不但技术上办不到,而且也会被跟踪的美军舰、飞机及卫星查到。同时,若这么倾倒成功,“银河号”必留下许多“可疑”的空货柜,美国检查人员不会不明白这些技术过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上述谣言,也是美国对此事件的“危机处理”方式之一。    
    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告诉笔者,他们认为,这次的“银河号”事件,美国完全中了中国政府的“反间计”。这名官员说:“他们(指中国政府)设下这个圈套,使我们上当,并在国际上出洋相(embarras us)。”    
    据他们表示,美国原希望私下悄悄解决此事。他说,当初美国政府曾告诉中国外交部,希望“银河号”回航、并接受美国检查。他说:“没想到,中国政府非但不同意,反而向国际张扬。”    
    新华社在九月四日发表的调查过程报道则指出,七月二十三日,美国确曾要求中国外交部制止“银河号”继续前驶,并在八月三日要求“银河号”回航或在公海上由美军人员登船检查。由此可见,在美国政府“情报失误”及美方怀疑自己中了中国反间计两者之间,的确存在令人“可疑”的逻辑。    
    中国要建立一套新思考路线    
    对美国政府而言,这次的洋相等于在国际社会上被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今后,非但全球各国可能对美国的“情报证据”嗤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