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拖拉机里看到耕地边上一簇白桦林旁停着一辆“伏尔加”,旁边站着厚
嘴唇和其他两个人,车里坐着柳霞。叶戈尔放慢速度,随手拿了一把螺扳手,
把拖拉机开到耕地边上,停了下来。叶戈尔和厚嘴唇向小树林深处走去。。
柳芭回到家里吃午饭,两个老人告诉柳芭,有人来找叶戈尔,他们已到叶戈
尔播种的田里去了。柳芭感到将要出事,急忙奔出院子,刚好彼得罗开着卡
车回来,柳芭立刻上跳卡车,要彼得罗和她一起去找叶戈尔。站在“伏尔加”
边上的两个人,看到卡车便向小树林叫喊。厚嘴唇从小树林出来,奔向“伏
尔加”。小汽车开跑了。柳芭向小树林奔去。叶戈尔捂着肚子,不声不响迎
面走来,他腹部中弹受伤,血流不止。彼得罗抱起叶戈尔,把他放在已经坐
在驾驶室里的柳芭身上,自己启动汽车,向医院急驰。在路上,叶戈尔自知
伤势严重,无法救洽,便请求彼得罗停车,将他拾出车去。叶戈尔躺在草地
上,用他什么也看不见的眼睛,寻觅柳芭,叫喊她,费力地说:“钱。。在
我上衣里,和妈妈分吧。。”从他紧闭着的眼睛里流出一小滴眼泪,在耳边
停了一下,颤动着,掉在青草上。叶戈尔死了。彼得罗绕过躺在地上的叶戈
尔和妹妹,奔向卡车。卡车吼叫着,径直在田野上奔驰。他走的是条小路,
穿过森林就可以截住“伏尔加”。当卡车走出森林,开上大路时,“伏尔加”
还来不及溜过去。卡车迎面驰来,小桥车冲向田里,车身摇晃着,走得很慢,
卡车赶了上来象一头发怒的公牛,从侧面把汽车撞翻。。

作品鉴赏《红莓》是舒克申的代表作,原先发表时,是一部中篇个说,
后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电影。作者通过小说主人公叶戈尔的悲剧,不仅表
现了人的善良本性难以泯灭,还对人生意义作了哲理探讨。叶戈尔离开了生
养他的农村,离开了母亲,离开了根,误入歧途,陷入罪恶深渊而不能自拔,
但他平息不了内心的痛苦——劳动者叶戈尔和惯窃犯叶戈尔始终在斗争。出


狱以后,遇上了柳芭。柳芭真诚的爱和信任,大自然、农村、母亲的痛苦复
苏了他那长期抑压着的善良本性,帮助他革心洗面,重新建立美好的生活。
但社会的恶势力没有放过他,他难以避免毁灭的命运。叶戈尔的悲惨结局耐
人寻味。他离开了农村——道德力量的源泉,离开了根,在罪恶的道路上越
走越远,这是一种背叛行为,他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受到惩罚;另一方面,
叶戈尔的死是为了捍卫自己的新生,当他面对邪恶,勇敢地迎向死亡的时候,
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的肉体虽然死去,但他的精神,他的道德力量在与恶
的较量中却取得了胜利。这也就是作者力图表达的对人生意义的哲理思考。
《红莓》在艺术上的特点是它的戏剧性。小说情节线索集中,没有枝蔓,矛
盾冲突立即显现,迅速展开,人物紧扣主要情节,为数不多,配置适度,尤
其是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揭示和解决、人物的刻画,主要不是依靠作者
的叙述,在作品中,作者的叙述十分简练,犹如戏剧场景的说明,起主要作
用的是戏剧性的事件和人物对白。如叶戈尔与团伙头子厚嘴唇的矛盾冲突,
从开始、发展、直到结束,就是通过叶戈尔出狱后回到“巢穴”,与厚嘴唇
发生争执的场面,团伙成员舒拉到光明村寻访叶戈尔被,叶尔斥责后秧秧而
回,以及最后叶戈尔在耕地旁的小树林里被厚嘴唇杀害等事件来展现的。小
说中对人物,特别是对主人公叶戈尔的心理分析,是舒克申艺术创作的一大
成就,主人公叶戈尔的心理状态,他的内心痛苦、矛盾,他的转变过程都有
深入细致的刻画,但绝少运用传统的作者叙述或内心独白的方式,常常是用
人物的动作、对白和特定的场景,有时甚至借用电影中的特写手法加以表现。
叶戈尔出狱后的欢乐心情以及对未来的一种茫然的感觉是通过叶戈尔与出租
汽车司机的一段对白来反映的。心理分析的出色篇章要算是叶戈尔和柳芭一
起与他母亲库杰利哈的会面。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失散多年的母子见
了面但又互不相认。这芭不知内情,不断发问,库杰利哈认不出自己的儿子,
平静地回答,只是在谈到失散的两个孩子时才忍不住流露出一个母亲的哀
伤。而叶戈尔“坐在那里象尼塑雕像一样,一个劲地望着库杰利哈,他的面
孔在眼镜下面也象是僵化了似的。”出来以后,“他的前额靠在门框上,一
动不动,就这样站了好长时间,一只手把门框抓得这样紧,手都发白了。”
在这里,作者没有直叙叶戈尔见到母亲而不相认的复杂心情,仅仅利用这一
个富于戏剧性的场面,对叶戈尔的表情和动作的简单描述,表达了叶戈尔此
时此刻内心的波澜。叶戈尔的沉默表现出多少复杂的感情啊!内心的痛苦,
羞愧,对自己的恨,对母亲的忏悔,良心的谴责。。真是此地无声胜有声!
小说富于抒情意味,作者尽力表现叶戈尔对大自然,对土地、对劳动的爱,
对爱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许多场面情景交融、感情洋溢。小说的
语言,尤其是人物的对白,生动活泼,富于幽默感。

(冯增义)


亚·伊·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1973)

作者简介见“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条。

内容概要《古拉格群岛》是一部描写苏联劳改营情况的著作,其内容
涉及苏联1917 年十月革命后约40 年间的人和事。全书140 万字,共分七个
部分。第一、二部分主要描写逮捕进劳改营的各种犯人。在“监狱工业”标
题下看到,一次次大逮捕象“水流”一样把人输送到各地的劳改营,在逮捕
的水流中,有属于某个阶级、阶层,党派、宗教教派的成员,有反抗余粮征
集制的农民,某些犯了过错的少数民族,有在德军占领下生活过的或给德军
做过事的公民,有当过俘虏的军职人员、大退却过程中的军官和士兵,等等。
电车女司机深夜回家,从陷住的卡车旁走过,原来卡车装满尸体,手和脚从
防水布下露了出来,于是她被记下姓名,第二天被捕了,罪名反苏宣传,判
刑10 年。自来水工人每当播送没完没了的给斯大林致敬信时总关上自家喇
叭,邻居告了密,罪名社会危险分子,判刑8 年。一个有6 个子女的农民,
拚死干活,挣得一颗勋章,授勋时他说:“能给我一普特面粉来顶这个勋章
多好”,于是他全家被流放了。书中说:“逮捕象流行病一样逐街挨户地蔓
延。。如果你明天注定要招认你纠集了一个图谋在本市自来水中放毒的地下
小组,而今天我曾在街上握过你的手,那就是说我的命运也注定了。”逮捕
是不经过“调查”的。上面交下来的名单,或者最初的嫌疑,秘密人员的报
告,甚至一封匿名告密信,都会引起逮捕。给予侦查的时间并不是用来弄清
罪行,“百分之九十五都用来磨难、消耗、削弱受侦查的人,使得他但求赶
快结束,即使用斧子砍头也罢”。一被逮捕就必然有罪,于是审讯中的威胁、
暴力、刑讯就不可避免。而且对刑讯的种类不作规定,“容许各显其能”,
甚至随意污辱受侦查的人,例如向人嘴里吐痰,把脸按进痰盂,往跪着的人
脸上撒尿,等等。劳改营的出现,“群岛”的诞生,是从1917 年7 月23 日
颁布的《剥夺自由暂行条令》开始的。《条令》规定,“凡被剥夺自由并具
有劳动能力者,必须从事强制性体力劳动”。第三、四部分就专门讲述劳改
营里的生活情况。劳改营里的主要生活内容是劳动。他们每天早晨由押解队
从劳改营里带出来,晚上带回营。返营途中走不动路留下来的,扭伤腿在地
上爬的,押解队一律就地结果。劳动定额提得很高,工作日的长短根据劳动
定额决定,“定额完成了,工作日结束;没有完成,你就别想进屋”。惩罚
没有完成任务的人,有时是让他们“在森林里冻死,赶进火里烧死”。在永
冻土里打金矿探井,500 名犯人竟有一半人丢了性命。劳改营里的伙食是
(1921 年)一天半磅面包(完成生产定额,再加半磅),早晚是白开水,中
午是一大勺菜汤(里头有几十粒麦片和一些土豆皮)。“按古拉格的定量,
本来就没法让一个在严寒中劳动13 小时、哪怕10 小时的人吃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