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宫突围-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写着汉字的横幅:“热烈欢迎邓副总理访美。”许多应邀出席晚宴的嘉宾已在指
定的席位就坐。因为都是华人,彼此都用华语交谈,虽然南腔北调,五花八门,却
很热烈、亲切。人们的服饰也很奇特,即有西服革履的年轻人,也有着中山装、列
宁装的中年人,还有穿长袍马褂的老者,就连桌上的餐具也都是中式的碗筷壶盏。
邀请来的华人乐队正在演奏华南古曲《雨打芭蕉》,优美欢快的乐曲像清澈的泉水
在山谷间汩汩流淌,使人感到一种浓浓的乡土情愫。杜立彬知道今天能坐在这里的
宾客都是美国华侨的佼佼者:有颇具名望的科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有金
融巨头、社团领袖和企业老板,他们每个人的经历与成功几乎都可以写一部丰富多
彩的创业史。他选拍了几张人物肖像,便捧着装有自动镁光灯的照相机站在入口处
一侧。这是个非常理想的位置,从这里可以准确地抢拍到邓小平进入宴会厅的镜头。
今天晚上他要多拍一些欢迎宴会的照片,然后挑几张最满意的送给那位叫“平谷三
九郎”的日本记者。作为同行他觉得这样做是应该的,更何况自己还撞坏了人家的
高级照相机。很快,有几位美国电视台和报刊的记者也举着各种样式的摄像器具挤
到他身边。杜立彬不由紧张起来,一抬头,忽然看见罗新华站在不远处的一尊雕塑
旁向他招手,他不太情愿地走过去。

    罗新华轻声告诉他:邓小平将从前面的侧门进来。

    杜立彬听罢冲他感激地一笑,赶紧移动自己的位置。

   


 
                    第二十三章  不要相信任何人(二)

    晚7 时,有五百名华人代表参加的欢迎宴会准时开始。美中友好协会的龙绳文
首先致欢迎词。这位旧中国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四公子显得很激动。他说他早在青年
时代就非常崇敬邓小平,就听说过许多“刘邓大军”英勇善战的事迹。他说当年是
邓小平率领数十万大军解放了中国的大西南,并使他的父亲从此走上了一条光明的
人生道路。他说他们这些海外游子时刻都在思念东方的故土,都在期盼祖国早日强
盛。他还热切地赞扬了邓小平的美国之行是利国利民的壮举,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开
端。

    当龙绳文致完欢迎词,邓小平站起身,在热烈的掌声中缓缓走上讲台,用浓浓
的四川乡音发表了热情而简短的演讲:他首先感谢侨胞们的热忱之情,随后扼要介
绍了一下国内形势。当他讲到国家已经结束了十年动乱,正在努力建设民主与法制
的共和国新秩序时,大厅里骤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坦诚地说:出于众所周知
的原因,我们的国民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甚至说还很落后,在当今
世界一个民族要想不受欺辱,要想被人尊重,就必须发展和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工业、
农业、科技和国防。现在,全国人民为早日实现这四个现代化正同心同德,团结奋
斗。他恳切地邀请海外侨胞们回祖国观光考察,投资献策,为中华民族的经济腾飞
共展宏图。

    五百名华人代表用热烈的掌声回答了副总理的邀请。

    罗新华始终站在紧靠贵宾席和讲台的左侧。从这个位置他可以一览无余地观察
到宴会厅的每个角落。除了几名记者和身穿白色制服的侍者在席间穿梭,大厅内很
少有人走动。在邓小平的演讲快结束时,他看见泰伯森从侧门走进来,穿过便道随
两名年轻的女招待进入制作间。罗新华知道这位傲气凌人而又恪尽职守的特别执行
小组组长一直在宴会厅四周走动,用他那双狼一般警觉的眼睛察看着每一处警戒、
哨位和防暴设施。当掌声再次响起的时候,罗新华手中的无线电话也忽然发出轻弱
的鸣叫。他心头一震,预感到这是他正急切等待的欧安娜的电话。果然,当他疾步
退出宴会厅,打开通话开关时,耳边即刻响起一个熟悉的女人的声音。

    泰伯森经过实地考察,最终在宴会前一小时采纳了罗新华的建议,专门为邓小
平在希尔顿饭店侧门安排了一条进入宴会厅的通道。这样就避开了前厅拥挤的人群
和狭窄的长廊。从此,凡有来希尔顿饭店的政府要人或外国首脑,特工们都安排从
这条通道出入。于是,这道原本僻静的侧门便成了专供贵宾使用的安全门。凡事预
则立,不立则废。当泰伯森站在希尔顿饭店宴会厅望着从容安详的邓小平时,他周
身的每一根神经都像绷紧的弓弦处于一种高度的紧张状态。尽管为保护这位中国领
导人他已采取了最先进和最严密的措施,但一种不安的征兆仍像块巨石般时时压在
他的心头。他总觉得在邓小平周围随时都会响起罪恶的枪声和爆炸声。自从证实凶
残的托尼从自己手中逃脱后,他的这种不祥之感越发强烈。使他如此紧张不安的倒
不是托尼,而是那个神秘的幕后操纵者,那个将声音进行特殊处理的打电话的人。
他明白此人就在白宫,就在安全委员会里。他会是谁呢?泰伯森曾把今天早晨参加
安全委员会碰头会的成员在脑子里细细筛选了一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
白宫安全委员会主任迈克。奥克林伯格、助理国务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中央情
报局局长斯坦斯菲尔德。特纳、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警察总署署长约翰。赫顿
……这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巨大的权势,都闪耀着令人敬畏的光环。他不敢想象拥
有这些神圣光环的人会策划一起血腥的暗杀阴谋。可他又找不到足够的理由否认发
生的事实,说服自己不要对这些高官显贵们产生怀疑。如果这些人都像在会议桌旁
或记者招待上表现的那样道貌岸然,正直忠诚,那怎么会有人打电话给托尼通风报
信呢?自己刚刚进入格林住宅几分钟远在夏威夷的格林参议员怎么就会知道呢?这
一切都足以说明在自己身边,在安全委员会有人参与了策划“刺杀迪姆虎计划”。
这样看来托尼的刺杀计划并不仅仅是美国革命共产党的一种极端行为和恐怖行动,
很可能是由某些大人物操纵的一起政治阴谋。这使泰伯森想到因“水门事件”而垮
台的尼克松在卡特就任总统第一天时说过的一句话:“不要相信你身边的任何人。”
这个“任何人”里当然包括安全委员会中这群总统的高级幕僚。

    惟一使泰伯森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竟事先察觉了这股来自内部的威慑,从而使他
能腾出手来对付从背后打来的冷枪,而不至于像头蠢驴一样懵懵懂懂跌下阴谋家的
陷阱。这也使他从内心感激罗新华。他不知道这个中国特工是通过什么渠道和手段
得到的这些情报,这家伙不仅掌握了托尼的“刺杀迪姆虎计划”和藏身之处,竟然
还得到了有人向托尼通风报信的电话录音。显然,中国的情报机构早已在美国建立
起秘密的谍报组织,也许在白宫或五角大楼就有他们的谍报人员。

    果然,隆重的欢迎宴会尚未结束,罗新华便匆匆走到泰伯森身边,低声说:
“托尼又露面了。”泰伯森精神一抖:“在哪儿?”“红色风暴俱乐部。”泰伯森
颇感惊异:“这条‘绿色幽灵’怎么会躲到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

    罗新华笑道:“这也许正是他的高明之处,越引人注目的地方可能越安全。”
泰伯森没再说什么,抬起目光继续扫视着笑语喧哗的宴会厅,似乎托尼的出现并没
引起他多大兴趣。

    罗新华对他的漠然很有些不悦:“泰伯森先生,你是不是对我的情报仍不相信?”

    泰伯森摇摇头。

    罗新华语气强硬地催促道:“如果你担心违背法律仍不愿采取行动,我将请求
华盛顿警察总署署长下令逮捕托尼。”泰伯森又摇摇头:“不,现在谁也无权逮捕
托尼。”“为什么?”“因为我想把他变成一块诱饵,用他钓出潜藏在太平洋水底
的鲨鱼。当然,还有那个‘卓娅’。”他朝中国同行挤了挤两只灰蓝色的眼睛:
“我希望这件事不要有第二个人知道。”罗新华领悟地一笑:“放心,我会像自由
女神一样保持沉默。”

   


 
                  第二十四章  圭亚那丛林中的圣地(一)

    据一位白宫官员说,卡特总统亲自制止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要使邓小平在美
国的访问比原先安排的要更加精心,宣传的更加热烈。

    昨天,总统收到了白宫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