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路遥散文随笔-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样有过缺点和失误。但他一生辛劳所创造的财富,对于今天的人们和以后的人们都是极其
宝贵的。作为晚辈,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接受他的馈赠。杜鹏程:燃烧的烈火

    在人类所有的不幸中,最不忍目睹的就是死亡引起的悲痛,尤其是对一个你所熟识而敬
重的人。

    我不愿目睹没有气息的杜鹏程。我愿意他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是一团燃烧的烈火,一个用
严峻的神色审视这个世界的哲学家,一个气势磅礴的叙事诗人。

    老杜的价值不可能在某种仪式上体现。他在半个世纪中构成的巨大内容需要一代人乃至
未来的历史给予详尽诠释。

    在和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杜鹏程是少数属于敢踏入“无人区”的勇士,并敢在文学的荒
原上树起自己标帜的人物。他是我们行业的斯巴达克斯。这一切首先体现在他的史诗《保卫
延安》之中。这部书使他声名远播,也给他带来过无穷的灾难。而属于巨人的灾难不也是另
是一种勋章吗?

    杜鹏程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几乎是赤手空拳走进生活和战争的暴风雨。不
久,他就拥有枪和笔两种武器。

    其中的枪和敌对的势力作战,而笔主要和自己作战。对他来说,后一种作战更为艰难。
从《保卫延安》的创作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和自己作过多么无情的斗争。以后,这部书
先使他荣耀接着便让他忍气吞声地生活。从未来得及完成的大书《太平年月》的题旨就完全
使我们意识到,作家已经进入了思想和艺术的大境界,可是,没等这座宏大的工程峻工,他
就逝世了。正如他最后所言,这是一个“悲剧”。

    二十多年相处的日子里,他的人民性,他的自我折磨式的伟大劳动精神,都曾强烈地影
响了我。我曾默默地思考过他,默默地学习过他。现在,我也默默地感谢他。在创作气质和
劳动态度方面,我和他有许多相似之处。当他晚年重病缠身的时候,我每次看见他,就不由
想到了自己的未来。我感到,他现在的状况也就是我未来的写照。这是青壮年时拼命工作所
导致的自然结果。但是,对某一种人来说,他一旦献身于某种事业,就不会顾及自己所付出
的代价。这是永远无悔的牺牲。

    杜鹏程远离我们而去,但他劳动者繁忙的身影却永远会出现在我们眼前。对于这样一个
毕生出尽了力气的人,我们现在真正出于内心的真诚对他说一声:安息吧!出自内心的真诚

    我们常常谈论所谓艺术的魅力,也就是说,我们的作品凭什么来打动别人的心灵!

    在我看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作家对生活、对艺术、对读者要抱有真诚的
态度。否则,任何花言巧语和花术翻新都是枉费心机。请相信,作品中任何虚假的声音,读
者的耳朵都能听得见。无病的呻吟骗不来眼泪,只能换取讽刺的微笑;而用塑料花朵装扮贫
乏的园地以显示自己的繁荣,这比一无所有更为糟糕。是的,艺术劳动,这项从事虚构的工
作,其实最容不得虚情假义。我们赞美,我们诅咒,全然应出自我们内心的真诚。真诚!这
就是说,我们永远不丧失一个普通人的感觉,这样我们所说出的一切,才能引起无数心灵的
共鸣。

    需要什么?

    作为一个当代作家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创造天地无疑比过去年代的作家们广阔得多。
但同时,我们的工作也更加困难,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复杂而又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
社会。深刻而有力地反映我们时代的生活面貌,要求当代作家具有更先进的思想水平和认识
能力,更宽阔的生活眼界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因此,我们首先得和自己的浅薄作斗争,从这
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仅需要热情的鼓励,更需要严肃的文学批评。对作家及其作品,要么庸
俗地吹捧,要么粗暴地批判——正是这两种有害的方法一贯地妨碍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
我们应该摆脱这种长期形成的恶习,逐渐地变得成熟些。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当得到一种社会荣誉时,自己内心总是很惭愧的。在这样的时候,我眼前浮现的是祖国
西部黄土高原那些朴素的山峦与河流,开垦和未被开垦的土地,土地上弯腰躬背的父老兄
弟……正是那贫瘠而充满营养的土地和憨厚而又充满智慧的人民养育了我。没有他们,也就
没有我,更没有我的作品。

    他们是最伟大的人,给他们戴上任何荣誉的桂冠都不过分。但是,他们要求的从来都不
是这些,而是默默无闻地,永恒的劳动和创造。

    正因为如此,我在荣誉面前感到深深的惭愧。

    正因为如此,我在这惭愧中不由深深地沉思。

    是的,作为一个劳动人民的儿子,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永远不应该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
的感觉。生活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只有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才可能使自己的劳动有所价
值。历史用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离开大地和人民,任何人也不会成功。

    写小说,这也是一种劳动,并不比农民在土地上耕作就高贵多少,它需要的仍然是劳动
者的赤诚而质朴的品质和苦熬苦累的精神。和劳动者一并去热烈地拥抱大地和生活,作品和
作品中的人物才有可能涌动起生命的血液,否则就可能制造出一些蜡像,尽管很漂亮,也终
归是死的。

    劳动人民的斗争,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幸福与不幸,成功与失败,矛盾和冲突,前途和
命运,永远应该是作家全神贯注所关注的,不关心劳动人民的生活,而一味地躲在自己的小
天地里喃喃自语,结果只能使读者失望,也使自己失望。

    生活和艺术都在发展,就我自己来说,无论是在认识生活或者表现生活方面,都感到越
来越无能。但我从劳动人民身上学到了一种最宝贵的品质,那就是:不管有无收获,或收获
大小,从不中断土地上汁流浃背的辛劳;即使后来颗粒无收,也不后悔自己付出的劳动。我
愿和他们抱有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我已经度过许多失败的白天和夜晚,制造过一片
又一片文字的废墟,但我仍然愿在这废墟中汁流浃背地耕种。我相信这样一句名言:人可以
亏人,土地不会亏人。

    这束淡弱的折光——关于《在困难的日子里》这篇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已经离开我们二十
多年了。

    这是一段被某些大人淡忘了的、又是现在大部分孩子所不了解的生活。也可以说已经成
为历史。从当前的某种观点看,这样的题材也许不“新”。

    但我仍然含着泪水写完了这个过去的故事。

    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物质财富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和道德水平却下降了;拜金主义和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冷漠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量地
存在着。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当然是很多的。如果我们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克服这种不
幸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很难完成一切具有崇高意义的使命。

    每当想到这些,我就由不得记起了三年困难时期的生活。

    那时,人们虽然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但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顽强地战胜困难的精神;
表现出了崇高而光彩的道德力量。

    因此,这写过去的这段生活,并不是纯粹讲述一个“历史故事”,而是想用一种折光来
投射我们的现实生活。

    这一束折光也许太淡弱了,但我仍然想让它闪射。我愿意使那些比我更年轻的朋友了解
一些那个年代的生活;我觉得不论怎样,这对他(她)们是没有坏处的。我并没有回避那些
日子里贫困生活的不幸情况。当然,要在这样一篇小小的作品中,总结造成这段生活的复杂
的政治原因也是不可能的(我也没准备这样做)。我觉得,对于小说来说,重要的是用艺术
手法真实地表现出生活来,只要做到这一点,读者也自然会在美学欣赏的过程中,获得认识
方面的价值。

    这个作品所表现的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小生活天地里的故事。作品中主人公的那些生活历
和感情经历也是我自己所体验过的。不过,那时我年龄还小,刚从农村背着一卷破烂行李来
到县城上高小。鉴于这种情况,我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全貌不能有个较为广阔的了解和更为深
刻的认识,现在只能努力写到这样一种程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