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_2-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人心弦的情感、意趣、心绪和韵味,进一步表现了日本美学传统中的抒情
美。
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对自然风物表现了敏锐的感觉,并往往与爱情相结
合。写自然风物,也或多或少带有艳歌的影子,包含着作者的身心情绪。川
端康成在创作上也常常选择客观的自然物象,作为分析的对象,并把自然物
象和自我合一,来描写人物的感情世界。川端在《伊豆的舞女》中便以自然
物象中最富传情因素的“雨”,作为美好理念和观照的主要形象,来增加人
物的精神、情绪的深度。作家一开头就以“骤雨白亮亮地罩在茂密的杉林上,
以迅猛之势从山脚下向我追赶过来”,仿佛连雨点也在催促着“我”去追赶
舞女,雨点把“我”和舞女联结,表现了“我”要去会见舞女的急如火焚的
心境。夜雨听鼓声一场尤为动人,小说是这样描写的:
黄昏时分,下了一场暴雨。巍巍群山染上了一层白花花的颜色。远近层次已分不清
了。前面的小河,眼看着变得浑浊,成为黄汤了。流水声更响了。这么大的雨,舞女们
恐怕不会来演出了吧。我心里这么想,可还是坐立不安,一次又一次地到浴池去洗澡。
房间里昏昏沉沉的。同邻室相隔的隔扇门上,开了一个四方形的洞,门框上吊着盏电灯。
两个房间共用一盏灯。
暴雨声中,远处隐约传来了咚咚的鼓声。我几乎要把档雨板抓破似地打开了它,把
身子探了出去。鼓声迫近了。风雨敲打着我的头。我闭目聆听,想弄清那鼓声是从什么
地方传来,又是怎样传来的。良久,又传来了三弦琴声。还有女人的尖叫声、嬉闹的欢
笑声。我明白了,艺人们被召到小客店对面的饭馆,在宴会上演出。可以辨出两三个女
人的声音和三四个男人的声音。我期待着那边结束之后,她们会到这过来。但是,那边
的筵席热闹非凡,看来要一直闹腾下去。女人刺耳的尖叫声像一道道闪电,不时地划破
黑漆漆的夜空。我心情紧张,一直敞开门扉,惘然呆坐着。每次听见鼓声,心胸就豁然
开朗。
“啊,舞女还在宴席上坐着敲鼓呐。”
鼓声停息,我又不能忍受了。我沉醉在雨声中。
不一会儿,连续传来了一阵紊乱的脚步声。他们是在你追我赶,还是在绕圈起舞呢?
嗣后,又突然恢复了宁静。我的眼睛明亮了,仿佛想透过黑暗,看穿这寂静意味着什么。
我心烦意乱,那舞女今晚会不会被人玷污呢?
我关上挡雨板,钻进被窝,可我的心依然阵阵作痛。我又去浴池洗了个澡,暴躁地
来回划着温泉水。雨停了,月亮出来了。雨水冲洗过的秋夜,分外皎洁,银亮的。我寻
思:就是赤脚溜出浴池赶到那边去,也无济于事。这时,已是凌晨两点多钟了。
作家在这里以缠绵的雨引起“我”对舞女的无限思情。在夜雨中“我”
听见鼓声,知道舞女还在宴席上,心胸就豁然开朗,鼓声一息,“我”就好
像要穿过黑暗看透安静意味着什么,心烦意乱起来,生怕今夜舞女会被人玷
污,将“我”与舞女的感情升华到一个新的纯度。
作家在这里充分运用夜雨、鼓声来烘托“我”的内心感情变化,使“我”
尽情地从心灵深处发出咏叹,表示了“我”对舞女的关注之深沉,爱恋之真
切。作家之所以选择“雨”来抒发自己的胸怀,因为雨是连绵不断,与缠绵
的情思非常和谐;雨是透明晶亮,象征“我”和舞女纯洁的心,无瑕的友情。
更因为雨与泪相连,泪如雨注,易于发悲哀之情。川端这样把主人公沉入雨
的自然之中,使人物情感与自然物象相互呼应,交织一起,在主观与客观的
融合中捕捉存在的实体,的确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心灵的美与悲哀,以及彼
此的同情与体贴。这种人物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契合的自觉,达到了优美的
“忘我之境”。
三 影响与意义
《伊豆的舞女》问世之后,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响。日本文学界给予
高度的评价,说它是“昭和时代的青春之歌”①,公认为是川端文学发展的里
程碑,在作家的创作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小说问世不久,就被文部省选入
中学语文教科书里,成为中学生议论的主题。不少中学生和中学语文老师给
他写信,提出各种问题来探讨。他一出门,就被人们认出是《伊豆的舞女》
的作者。许多少男少男一遇见他就围拢上来,同他握手、攀谈,还有请他签
名。有一回,他从镰仓宅邸乘上开往车站的公共汽车,一个姑娘马上发现他,
把他当作熟人似的一个劲地望着他。下了公共汽车,姑娘马上迎上前去,同
他搭起话来。姑娘说:您是小说家吧。您是叫? 。您是《伊豆的舞女》的作
者吧。姑娘结结巴巴的,也许一时过于紧张,想不起他的名字了吧。他点点
头,姑娘伸出手来说:我在中学读过《伊豆的舞女》,我很喜欢,我是您的
读者,请握握手吧。她最后还说了一句:“请加油干,我会给您写信的。”
不少从不相识的少男少女像这个姑娘一样,主动向他搭话攀谈,他们的话,
一般照例是“请加油干!”“加油干!”他们一般都忘记他的名字,却记住
了作品《伊豆的舞女》。
那时候,川端康成常常在意想不到的时刻,意想不到的地方,被不相识
的过路人叫住,同他谈起《伊豆的舞女》来。他每次乘出租汽车,司机也都
把他作为《伊豆的舞女》的作者同他畅谈起来,似乎把彼此的距离拉近了。
年轻的作者川端康成觉得无论作为作品或作为作者,都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伊豆的舞女》热,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川端与舞女相遇所在地之一
的修善寺制作了伊豆舞女偶人像作为旅游纪念品。网代温泉的点心铺制作了
“伊豆舞女点心”,汤野饭馆特制“伊豆舞女包”。以伊豆舞女取名的各式
① 中村光夫:《川端康成论考》,第147 页,筑摩书房1978 年版。
各样的土特产礼品也应运而生。接着,伊豆舞女的文学碑风靡一时。尤其是
伊豆半岛,许多地方建立了雕有伊豆舞女的独自塑像、或与学生一起的双人
雕像,或刻上《伊豆的舞女》的部分文字碑。在川端下榻过的汤野旅馆“福
田家”的前院还立了一尊姿态优美的舞女塑像,旁边的一泓池水放养了红黑
的鲤鱼(日语里“鲤”与“恋”是谐音)暗寓着美好的恋情。连川端同舞女
到下田途经的天城隧道口,也筑起一座很有意义的纪念碑,碑石成半拱形,
中间自然留下一条明显的沟痕,象征着“我”同舞女的分别,碑石左边雕着
川端康成像,右边刻上《伊豆的舞女》开首的一句话:“山路变得弯弯曲曲,
我心想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罩在茂密的杉林上,以迅猛之势从
山脚下向我追赶过来。”
伊豆半岛也成为旅游观光的热点,许多人被《伊豆的舞女》这篇作品的
魅力所诱惑,越过天城山,去寻访《伊豆的舞女》的文学踪影,亲自观赏伊
豆的景色和风趣,以及去抚触一下小说主人公“我”和舞女那种邂逅幸运的
秘密。
这篇小说先后五次改编成电影,而且都是由名角主演。此外还改编成广
播剧、电视剧,上了广播和银屏。
《伊豆的舞女》经过几十年的岁月,仍然还是鲜明如初地留在人们的记
忆里,暮年的川端还不时地接到陌生的读者来信询问:“《伊豆的舞女》中
的舞女的坟墓在什么地方呢?”“《伊豆的舞女》中的舞女所背着巡回演出
的鼓,现在保存在什么地方呢?”
以上可见《伊豆的舞女》影响之深远。
川端本人认为《伊豆的舞女》之所以深受读者的欢迎,原因之一,大概
是通过他对舞女和同路的巡回艺人的感谢之情所写的吧。因为他的坦率而单
纯的感谢之情,成了作品的基调。
《伊豆的舞女》的问世,开始形成川端康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奠定了他
的作家地位。从宏观来看,川端的文学没有明显的断层,但从微观来看,不
能不承认其创作是有变化的,他初期的作品群,大多是根据孤儿的实际生活
素材,以私小说的形式表现,具有浓厚的自叙传的色彩。从《林金花的忧郁》、
《招魂节一景》起,他已经开始把自己的笔锋从描写孤儿的哀伤,转向反映
旧时代的女艺人的悲惨命运上,把自己的关注、同情与悲哀都给予了她们。
而《伊豆的舞女》在完成川端康成这种内容风格、基本情调的过程中起到了
奠基的作用,为构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