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许世友传奇-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陈廷一
第一章    苦难幼年
1901年,河南新县大别山一户穷苦人家的媳妇生下了一个黑胖的男婴。小脚的祖母剪断脐带,身上有隐隐的龙纹。孩子落地哭了3 天3 夜,左邻右舍不得安宁,都说许家生了个“哭叫子”是龙胎变的。人们多管这孩子叫“丑伢儿”,学名许仕友。投身革命后,许世友把“仕”官的“仕”改成了士兵的士,决心不做官,做个战士。后来许世友被认命为军长时,经毛主席提议又把士兵的士改成了世界的世。
  许家兄妹七人,许世友排行老三,因为贫困,父母险些用他换了两筐带壳的稻谷。终因母亲不忍心又抱了回来。
许世友6 岁开始放牛,被孩子们奉为牛倌的头头。
许世友处处表现了仗义和勇敢。他在河中救过落水的孩子,在狼蛇山制服了碗口粗大的蛇;他和地主的二少爷斗智斗勇,替地主欺侮过的穷孩子出气。    后来,家乡成立了“童子团”,聪明伶俐、体力过人的许世友做了“童子团”团长。果真不负众望,许世友带着团员们夺了鬼子的洋刀和一支洋枪。
许世友不满足,他梦想学习一些武术,做一个武林英雄。

拜师
这天清晨,娘颠着小脚来到丑伢的炕前。娘狠了狠心,硬是揭开了丑伢的被子,唤道:    “伢子,醒醒,快起来到姥姥家借米去。”
走到姥姥家。雪已停了,他在姥姥家吃罢中饭,便又扛着半袋子稻谷,急急忙忙往家赶。当他走到距许家二里远的河铺村时,日头已经偏西。还没进村,就听到村中一阵铜锣声,这声音给他一种莫名的震动,他疾步走进村中,原来是一位卖艺老僧在村中场坪上耍武术。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小丑伢个子矮,挤不进去,索性用脚尖蹬着粮袋子,伸着脖探头观看。只见那八十高龄的老僧师,天庭饱满,满脸红光,眉宇中有一红点(僧人号记);他头缠红绫布,身披破旧的和尚袈裟,胸前护心镜大似冰盘,亮如秋水,秋水中有一绽开的芙蓉;脚穿黑尖脸僧鞋,行走如风。
老僧紧了紧腰带,脚尖轻轻一挑,一根五尺长的哨棍“腾”地飞入空中,他跃上一步伸出右手,稳稳接住。霎时间,那哨棒像一条龙,在他身前身后身左身右腾飞起来,顿时满场风涛,拔地而起。人们不得不赶紧后退几步,把场地扩大。只见他功架扎实有力,动作轻盈舒展,如疾风暴雨,似电闪雷鸣。忽而是“金鸡抖翎”,忽而是“天边挂月”,忽而是“大鹏展翅”,忽而是“吴刚献酒”,把观众再次带入忘我之地。
凡是懂得少林武功的人都知道,这是属于上乘的“形意风火棍”。当年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就是用这种棍技打得敌溃不成军,抱头鼠窜。
太阳将要落山,人们纷纷地散去了。
老僧赶忙收拾东西。他躬身要去装箱,瞅见刚才帮他捡钱的孩子站在身边,恭敬地望着自己,眸中闪着几分乞求的目光。
老僧师停下手来,上前抚摸着孩子的头,和蔼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许仕友,爹娘喊俺丑伢。”
“天都要黑了,快回家去吧!免得你娘惦记,我也该找地方住下来。”
老僧说完好一会,仍不见小丑伢挪动脚步,又问:“小兄弟,你还有何事要说吗?”
一语道破了丑伢的心事。他泪珠噗噜噜地从眼里流下来,说:“师父,见到你,俺真高兴。你不晓得,俺连做梦都想拜师呢!”
小丑伢说着说着便双腿跪了下来:“俺家受人欺辱,有世代冤仇啊!今年又遭灾,连饭都吃不上,请收俺做个徒弟吧!俺不会白吃饭,俺会干活,会打野兔子,会上树掏鸟蛋,还会到河里摸鱼虾。收下俺,耍武卖艺时,俺还会给你打个锣敲个鼓的。”
老僧上前扶起小丑伢,用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打量着这位衣衫褴褛的孩子。个头不高,两腿粗壮、胸肌突出,虎眉豹眼,眉宇中凝着一股英气,目光里透出聪明和机智,的确有些不凡,老僧师很是喜欢。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僧师犹豫了一下把丑伢放下道,
“少林寺院离此甚远,你还年幼,尚未成人,身单力薄,岂能吃得大苦!况且你上有老母,母子连心,恐怕是去不得的。”
    聪明的小丑伢听到师父话里有意,眼睛一亮,擦下泪花,马上答道:“只要师父答应,家中俺娘,由俺去说服,俺想她会同意的。”
    老僧师见孩子这般天真可爱,又是这般诚心诚意,不免备受感动。爱抚地说道:“孩子,莫耍脾气。你要真心拜我为师,来!把你的拿手好戏都献出来,让老僧也开开眼界。”
    “好!师父你站脚慢看。”丑伢听后心中不免大喜。“嗖”一下子甩去了上衣,便把在童子团时跟票玉大叔学来的本事,一一耍将起来。
    “够了。从今后,你就是我的徒弟,我就是你的师父。”老僧师虽然语调不高,却是十分坚定。“多谢师父。”丑伢背起那半袋稻谷,一蹦三跳地往家跑去。

                第二章    投奔少林
    丑伢回家,向娘说起了学艺的打算。丑伢没办法,去求娘最信任的何大叔。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挂在东山树梢。何老师身穿蓝布长衫,外面罩上布马褂,头戴一顶旧皮帽,着一双老布棉鞋,满面春风,突然出现在许家的小小院落里。
    “大兄弟,今早你来了,俺也正想求你哩。”
    “什么事叫你着急上火?”何老师佯装不知。
    “昨晚,丑伢吵吵着要到少林学武,已和人家说妥了。你说该去不该去?为这事俺正犯愁呢!”
“啊,是这么回事!”何老师点了点头。然后,郑重严肃地说,“这是得考虑考虑。依我看,如今天下兵荒马乱,学文不如学武。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我看我家丑伢不同一般孩伢,性野心秀,是棵好苗。如果他真心实意想去,就让他去吧。
男儿志在四方,闯一闯也不枉活一世一生。再说有了本事,既能护身又能报国。常言说,艺不压身,学武艺用处可大哩!”
    “兄弟说的也是,俺主要是怕他学那玩艺伤骨送命啊!”
    “不会的。这个你不懂。‘武术健身,延年益寿’,这可是康熙大帝亲口说过的。”何老师引经据典,“我家伢儿万顷,我执意让他学武,可他偏偏不依我,气得我昨天还给他一个耳光呢!”
    何老师一席推心置腹的话语,拨动了娘的心弦。她高兴地说:“既然大兄弟说好,就让他去吧。”
    丑伢高兴地找来了老僧师。娘请老僧师吃了饭。老僧师说:“请老人放心,孩子交给我,有老僧吃的也就饿不着他。另外,我也要尽父辈的责任栽培他。天色不早,我们爷俩也该赶路了。”老僧师望了望屋外,太阳光已射在屋檐上,快中午时分了。
    “等等!”老僧师和丑伢正要起身,娘叫住了他们,她慌慌张张跑回内屋,把一个红包袱取出来,递给丑伢:“这是你换洗衣服。里面还有一副镯子。遇到困难时,就把它当掉。”
    “娘,那镯子是咱家的宝贝,还是留在家里吧,再说三春还长着呢,粮不够吃,甭卖妹妹了,把这副镯子当了吧。”小丑伢说着,把小手伸进包袱内去取镯子。
    娘摁住他的手:“孩子,听娘的话。”丑伢看到娘泪水汪汪这才松了手。
    “那我们上路吧!”老僧师道。
    “等等!”娘又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走到灶台边从碗里取出七个煮熟了的鸡蛋,塞进了丑伢的兜里:“拿着,留在路上吃。”
    丑伢眼睛模糊了。
    是啊,这全家仅有的七个鸡蛋,娘在病中都没有舍得吃一个哩!
    娘又从竹篮中取出早晨吃剩下的几个菜团,包好塞进红包袱里。丑伢推脱不要,娘嗔怪道:“穷家富路啊,路上比不了家里,借都没处借。”
当天下午,丑伢便和老僧师一起,告别了村人,告别了泪沾衣衫的娘和兄妹。
当他挎着小红包袱走到村头时,忽又听到娘喊他的名字。他回头一看,娘正风风火火拨开人群,向他奔来。
    “娘,还有话要嘱咐俺吗?”丑伢一头扑到娘的怀里。
    儿行千里母担忧。娘的头发有些散乱了,不住嘴地叮咛:“伢子,出门在外,不比在娘身边,处处要谨慎小心。对师父要尊,对师弟要爱。见荣华富贵的人不卑不亢。莫受不义之财,不结无义之友。住店不要靠窗睡,自己一人不要走夜路。遇事切莫逞强。学本事莫要满足,学到知羞处,武艺才能强……行走千里别忘了家乡热土,儿啊,你走吧!”
    娘用衣袖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